定西:渭源公益性岗位“创”出脱贫致富新路子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到2020年底现行标准下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当前脱贫攻坚正处于决战决胜的“倒计时”阶段,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越是形势逼人,越是挑战严峻,越要振奋精神,鼓足士气。连日来,我市各级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统筹部署,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压实脱贫责任,激发内生动力,以更加精准的举措、更加精细的工作、更加扎实的作风,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地,力争高质量交好脱贫攻坚答卷,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编者
通讯员 吴胜军
在渭源县西南部洮河沿岸的峡城乡秋池湾村,公益性岗位人员姚文生每周二都要去村部“值班”,这样的“值班”他已经干了3年了。从2018年以来,渭源县通过在村一级设立公益性岗位,既解决了村级公益事业没人干的问题,又使一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有了稳定的收入,成了在家的“上班族”。
“我经常腿疼,不能外出务工,通过村民投票选举,顺利得到了这个岗位。每周二我都会去村上值班。平常主要是打扫卫生,其余像参加植树、在村上的金丝皇菊基地打包装,每月能拿到500元,是县财政发的。”姚文生说。
在会川镇哈地窝村,公益性岗位人员张萍芳说:“每天早起半小时,把自己包的区域卫生打扫干净,再去干家里的农活,挣钱务农两不误,能保证家里的开销。”
哈地窝村党支部书记侯小燕介绍:“我们村现有公益性岗位人员48人,都是建档立卡户,是按照县上集体经济收益使用办法,通过群众写申请,村上‘四议两公开’评议选定的。这些人员最大的变化是以前等靠要的思想基本杜绝了,‘幸福是靠劳动得来的’,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大家理解得很好。”
公益性岗位“创”出了脱贫致富新路子
崔平安,五竹镇苏家口村人,被聘选为村级保洁员以来,他按时积极参与清洁保洁工作,所负责的区域卫生干净整洁。
采访中,崔平安肯定地说:“只要干好,到今年年底,家里不但有种植收入,公益性岗位也会给我带来5000元收入,种地务工两不误,稳定脱贫没问题。”
近年来,五竹镇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积极探索,充分利用村集体经济效益,选聘道路维护员、保洁员、水电保障员等公益性岗位13类239名,在村庄清洁、植树造林等工作中吸纳贫困劳动力就近务工,他们既能在家照顾老人孩子,还能种地搞生产经营,实现了照顾家庭、生产经营、务工增收三不误。
公益性岗位成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好帮手”
人居环境干净整洁是脱贫攻坚工作中一项重要任务。自设置公益性岗位以来,五竹镇的乡间小道又多了一道亮丽风景:公益性岗位人员不仅是美化环境的“宣传员”,又是整治环境的“好帮手”。
对此,五竹村公益性岗位人员姚智清很是感慨:“以前看见村庄脏乱差觉得无所谓,但是自被选聘为保洁员以来,才深刻体会到环境卫生是靠大家来打扫和保洁的。”
据了解,在目前进行的五竹镇拆危治乱专项整治行动中,公益性岗位人员配合村“两委”参与拆除破旧房屋、残垣断壁、烂圈烂舍等120余处,整治垃圾乱堆乱放、硬化路摊晒柴草、乱搭乱建等200余处,全镇环境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正如五竹镇渭河源村公益性岗位人员张学功所说:“作为保洁员,我现在按照村上的安排按时清理垃圾、打扫卫生,平时付出多一点,年底得到的工资也就相对多一点。我们村作为渭河源大景区所在地,环境卫生好了,来旅游的人也就多了,我心里也感到挺自豪!”五竹镇党委书记杨叶梅介绍:“五竹镇制定出台了《五竹镇产业扶贫资产(村集体资产)收益分配使用监管办法(试行)》,并指导7个行政村制定了村级产业扶贫(村集体)资产收益分配使用方案和村级公益性岗位人员及二级网格管理员考核奖惩管理办法,对每名公益性岗位人员设定责任区域,并制作公示牌,对公益性岗位人员责任区域、村级监督电话等进行公开公示,接受群众日常监督。按照‘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原则,‘一周一汇总、一月一考评、一季一兑现’,根据考核结果严格落实薪酬兑付,消除了政策养懒汉的问题。”
公益性岗位树立了农村治理正向激励的“标杆”
近年来,麻家集镇充分利用公益性岗位助推脱贫攻坚工作,通过对公益性岗位划片包干管理,不仅使全镇公益事业取得了明显成效,而且有效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使他们有了稳定收入,有了目标和希望。
麻家集镇麻家集村麻西社村民赵银珠,家中有5人,她长年照顾3个孩子上学,无法外出,仅靠丈夫务工,家庭收入微薄,2018年6月被聘为公益性保洁员。她很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风雨无阻、任劳任怨,成了全村公益性岗位人员的榜样。
2019年年底,赵银珠家新修了住房,彻底改变了贫困面貌,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改善。她说:“公益性岗位工作不仅给我增加了收入,还解决了带孩子的问题,感谢党和政府对我家的关心,我会努力把日子过好,不给全村群众拖后腿。”
麻家集镇袁家河村山庄社村民杨成兰2019年3月被选聘为公益性保洁员,负责山庄社通社道路的清扫保洁。通过公益性岗位的收入和脱贫帮扶,家人脱贫致富的信心倍增,精神面貌彻底改善,并于2019年底实现脱贫。当年9月,90后的杨成兰还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她表示“跟党走,为党干点事!”
麻家集镇党委书记陈进在接受采访时说道:“目前,麻家集镇已经开发公益性岗位339个(其中,县级以上开发76个),这些人员全部参与了镇上人居环境改善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每个村按照路段划片包干386片,实行环境卫生责任到人承包制度,而且建立了公益性岗位人员动态管理的长效机制。”
据了解,渭源县2018年和2019年两年在全县217个行政村共开发公益性岗位1709个,每岗每月补贴500元。“2020年,疫情期间全省新增2万名临时乡村公益性岗位,分解渭源县222个,已于3月中旬完成聘用,每人每月补贴500元,疫情结束后一次性发放。省政府三年行动方案中全省开发3万个乡村公益性岗位分解渭源县246个岗位名额,每人每月补贴500元,将于4月底前完成聘用上岗。”渭源县劳动就业服务中心主任李荣介绍。
在村级公益性岗位设置上,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渭源县还按照“三长两员”的架构,在行政村实行网格化服务管理,将村民小组网格员纳入公益性岗位,扩大公益性岗位服务范围。主要由乡镇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人兼任一级网格长,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兼任二级网格长,村民、居民小组长、企业负责人兼任三级网格长,选派辖区或县直机关单位工作人员担任网格指导员,村级按照“四议两公开”办法,每10户左右选举产生一名网格员,通过“网格化”管理,加强农村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推动脱贫攻坚和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有效衔接。渭源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段永军说:“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渭源县着手开发村级公益性岗位,解决村级公益事业有人干和部分建档立卡户群众通过劳动增收的问题,截至2019年底,村级集体经济开发公益性岗位3105个,目前又新增152个。加上县财政支付的公益性岗位人员已经累计达到5282人,占到全县建档立卡户的五分之一。有效带动了这部分贫困群众的增收,使他们脱贫不仅有想法,而且有办法、有能力。”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