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平凉

借书记

20-04-08 08:17 来源:平凉日报 编辑:程建

  原标题:借书记 

  邓勤

  清代才子袁枚曾在《黄生借书说》中谈到,他年少时爱好读书,但是家里贫困,很难得到书读。有个姓张人家藏书很多。袁枚到他家去借,姓张的不借给袁枚,回来以后袁枚在梦中还出现借书的情形。袁枚于乾隆四年(1939)中进士,可见在号称康乾盛世的时期,普通的中国人家里极少有藏书。能够家有藏书的,定是那些殷实人家。因为买书得花钱,看书要耗费时间,普通人都忙着挣钱糊口,哪有闲工夫在那里咬文嚼字呢?袁枚如此,跟袁枚借书的黄允修也是如此。

  与袁枚、黄允修类似的还有元末明初的宋濂,他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说,“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其文大意是,宋濂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宋濂仍不放松抄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宋濂,他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能借书,善抄书,宋濂最终博览群书,成为与刘基齐名的“一代文宗”。

  尽管我国早在唐朝时期就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北宋时期毕昇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是普通人家仍然没有办法收藏大量书籍,这直接导致底层人民无法接触到各种典籍,自然离“学而优则仕”越来越远了。中国是这样,1450年才出现古登堡活字印刷术的欧洲更是这样,普通人与书籍是无缘的,知识和《圣经》都垄断在教会手上,所谓有教无类就是句空话。

  中世纪时制作一本书非常艰难。首先纸张就来之不易,羊皮纸的制作工序复杂到让人目眩,从屠宰场到最后做出成品耗时约三个月。其次所有的书籍都是由修道院的僧侣们一个字一个字抄上去的,一点捷径也无。一个僧侣每天工作八小时,一年下来撑死了也就完成一两本书。抄写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抄录的又全都是宗教书籍,即使有上帝作为精神支柱,抄录的僧侣也难免心生厌倦。为了调剂生活,僧侣们开始在书籍空白处写段子,诸如“我希望炉火能旺一些,可惜约翰兄弟不会同意”等。生活极为封闭的他们,就用这样的方式让自己的心声尽可能被更多人知晓,哪怕这样的心声微不足道。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敦煌阳关镇:万亩葡萄出土上架(图) 敦煌阳关镇:万亩葡萄出土上架(图)
  • 甘肃敦煌:杏园春耕(组图) 甘肃敦煌:杏园春耕(组图)
  • 清明假期甘肃文旅有序复工 共接待游客170.4万人次 清明假期甘肃文旅有序复工 共接待游客170.4万人次
  • 甘肃敦煌:春染鸣沙山(组图) 甘肃敦煌:春染鸣沙山(组图)
  • 天寒地冻逆行 春暖花开荣归 金昌市援助湖北医疗队第二批24名队员凯旋 天寒地冻逆行 春暖花开荣归 金昌市援助湖北医疗队第二批24名队员凯旋
  • 冒飞雪逆行抗疫 伴春风平安归来 冒飞雪逆行抗疫 伴春风平安归来
  • 临夏县先锋乡鳌头村有温棚七十多座 临夏县先锋乡鳌头村有温棚七十多座
  • 临夏州:唐汪川里杏花繁 临夏州:唐汪川里杏花繁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不辱使命 如约归来——平凉市第一第五
2   平凉市第一第五批援鄂医疗队凯旋
3   王奋彦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
4   让农村道路更安全——崇信县开展“警保
5   H5|世界卫生日-掌声送给英雄
6   甘肃:八步沙的春天
7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甘肃陇南:干部“
8   “优质服务基层行”出成果 甘肃25家基
9   甘肃:六成A级景区开放 旅游“迎春回暖
10   做好卫生防疫 呵护健康生命——兰州安
11   兰州安宁区:下好“三步棋” 清理规范“
12   兰州安宁区:三项措施考准考实干部政治
13   敦煌阳关镇:万亩葡萄出土上架(图)
14   甘肃敦煌:杏园春耕(组图)
15   甘肃5家图书馆喜获“2019阅读推广星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