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中大地旧貌换新颜 ——“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甘肃省发展成就巡礼”全媒体集中采访活动走进定西
原标题: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甘肃省发展成就巡礼
陇中大地旧貌换新颜
——“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甘肃省发展成就巡礼”全媒体集中采访活动走进定西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李艳丽
70年艰苦奋斗,70年奋发图强。曾以“贫瘠甲于天下”闻名于世的定西,一改往日贫穷旧貌,焕发出勃勃生机。
9月11日,由省委宣传部组织开展的“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甘肃省发展成就巡礼”全媒体集中采访活动走进“中国药都”定西,来自中央及省属媒体的记者用纸笔和镜头,记录和描绘着陇中大地70年来的沧桑巨变。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都取得了新成效,2018年,全市生产总值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7000万元增加到356.3亿元,增长508倍;财政收入由1953年的132万元增加到48.6亿元,增长3685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105元和41元增加到24302元和7492元,增长231倍和183倍。”在与采访团记者的见面座谈会上,定西市有关负责人介绍了定西的发展情况。
会后,记者们分别采访了旱塬愚公“刚强兄弟”许志刚和许志强,央视精准扶贫纪录片《中国力量·百合女人》的女主角申韦娟,“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康勤。
“您能讲讲这些年义务植树中遇到的困难吗?”“在您丈夫卧病在床需要救治,家庭条件又很困难的情况下,是什么支撑着您一路走到了现在?”“听说您一直从事临洮县马铃薯引进示范推广工作,并用自己掌握的科学技术知识服务广大种植户,您能讲讲都是怎么给种植户讲解的吗?”采访对象仔细地回答着接二连三的问题,和记者们分享着各自的经历。
定西剪纸传承久远,被称为“中国剪纸艺术之乡”“中华剪纸艺术创作基地”。2014年,定西剪纸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走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定西剪纸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付忠民的工作室,记者们就对屋内一幅幅惟妙惟肖、各具风采的剪纸作品发出了“真厉害啊”“这个剪得太像啦”的惊叹,并纷纷拿出手机拍照、摄像。
记者注意到,工作室地上摆放的一幅作品十分夺人眼球——这幅宽0.52米、长达23.38米的剪纸——《古丝绸之路全图》,曾创世界纪录协会“世界上最长的剪纸长卷世界纪录”。“随着时代变迁,很多习俗正在慢慢消失。”付忠民说,希望通过剪纸唤起更多人对文化符号、民间艺术的重视,用剪纸留住民俗记忆,不断传承和创新中国经典非遗文化。
在定西,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定西有三宝,洋芋土豆马铃薯”。黄灿灿的洋芋蛋不仅是人们餐桌上美味可口的食物,更是助力全市脱贫攻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优势主导产业。
9月12日,记者们来到了定西马铃薯研究所,一座现代化的马铃薯种薯繁育日光温室格外引人注目。温室内苗床上的微型薯苗和马铃薯郁郁葱葱,掀开苗床下面的卷帘,一颗颗“小洋芋”像一串串葡萄一样干净整齐地挂在苗床下面。
据介绍,定西马铃薯研究所是我省第一家民营马铃薯研究机构,也是最早在定西引入推广脱毒种薯生产技术的单位之一,20多年来,这家机构一直从事马铃薯脱毒原原种、原种和商品薯的研究、生产与销售工作。目前,该所已经具备年生产脱毒试管苗6000万株,原原种1亿粒、原种20000吨的生产规模(企业+合作社+农户)。
“定西马铃薯研究所得到授权生产的国内外优质马铃薯品种20多个,原原种产品销售遍及中国马铃薯主产区,还出口到中东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2017年实现销售创汇800多万美元。”该所负责人李进福介绍说。
之后,采访团还参观了定西扶贫开发纪念馆、定西市城市展览馆、“薯都”博物馆、陇药文化馆。在定西宏图牛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羊圈里,记者们还详细了解羊的品种和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同时,记者们还面对面聆听安定区香泉镇陈家屲村鲜家湾村民鲜少军讲他“下山”的故事,听每天写护林日记的护林员朱强国讲“巡山”的经历……
一个个奋斗的定西人,一项项逐渐做强做大的特色产业,勾勒出定西70年的奋斗华章。从“温饱不足”到“接近小康”,从“荒山秃岭”到“绿水青山”,从“靠天吃饭”到“产业兴旺”,从“贫穷积弱”到“安居乐业”,定西正在奋笔疾书新的历史。
相关新闻
- 2019-07-222019陇中文体旅博览会在陇西开幕
- 2019-07-02陇中风情 大美通渭
- 2019-06-14唐晓明接受《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对话陇原——发展看陇中》栏目组专访
- 2019-05-20陇中大地奋进曲 ——定西市扶贫工作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