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奋斗 我幸福】张海英:向现代农业迈进
原标题:【我奋斗我幸福】张海英:向现代农业迈进
本报记者 谢晓玲 通讯员 张虔
盛夏时节,在金昌市永昌县红山窑镇高古城村的万亩供港澳蔬菜种植基地上,成片的绿色高原夏菜进入收获期,40余岁的张海英夫妇正有序地组织工人收菜、装箱、发货。
近几年,金昌市积极引导社会资本、科技资源下乡,整合激活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帮助小农户“搭上”现代农业“快车”。
借此机遇,2015年,在外打拼多年的张海英返乡创业,流转家乡红山窑镇高古城村六社土地,发起成立焉支堂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和海英农牧专业合作社,开展蔬菜、中药材、藜麦、花卉等作物种植、销售及农产品开发、乡村旅游等业务。
红山窑镇缺水问题严重,为此,蔬菜基地建设之初,张海英整合土地资源,废除原来的田垄地埂和土渠,全面平田整地,实施滴灌工程,兴建田间道路,朝着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高效化的现代农业方向发展。
“废除地埂土渠,消除了原来的土地界限,哪块地是谁家的也说不清,农户的利益谁保证?”起初,焉支堂公司的这一做法,引起农户的质疑,生怕自身利益受损,坚决阻止公司平整土地。
“公司不是独自经营,而是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外地企业’的经营形式,将经营、管理、技术、市场等向村民开放,大家都是公司的成员,可以共享现代农业‘红利’。”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张海英夫妇反复上门作思想工作,扳着指头和大伙算收入账,终于用诚心打动了村民。
2016年下半年,在完善农业基础设施、调整产业结构、熬过了冻害之后,焉支堂公司迎来了第一个蔬菜丰收年。然而令张海英沮丧的是,由于市场整体行情不好,菜价低,客商不愿收购。
好好的菜,烂到地里都没人要,这让张海英万分焦急:照此下去,别说自己血本无归,连村民也要遭受损失。
想到这里,张海英冷静下来,组织人员主动营销,发展订单业务并上网销售,同时建立起乡土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顾问“三方合作”的技术支撑力量,着力提高蔬菜质量,种植适销对路品种。
第二年,蔬菜基地种植作物从娃娃菜扩展到甘蓝、西兰花、青笋、板蓝根、黄芪等10余个品种。
由于品质好,这些蔬菜在港澳市场很吃香。2017年4月,永昌县将焉支堂公司所在地确定为“万亩供港澳蔬菜种植基地”,吸引外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盟,并和外地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畅通了销售渠道,使基地产的高原夏菜从田间地头直接走向终端市场。
为了保障农户的收益,焉支堂公司建立起了权责清晰、运作高效的体制和机制。土地流转后,农户除了可以领取在基地劳动所得的收入外,每年还有地租收入和年底分红。许多农户由此搭上现代农业“快车”,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化。
“不仅按劳分配、按时计酬,还有春节、中秋节等节假日福利,同时公司每年组织我们免费出省游一次,这样的打工条件,以前想都不敢想。”焉支堂公司员工董开武笑着说,“从农民变成了农业工人,年收入增加到原来的两倍,日子越来越好了。”
相关新闻
- 2018-08-06【我奋斗 我幸福】张海英:向现代农业迈进
- 2018-07-30改革开放40年丨我奋斗·我幸福
- 2018-07-30【我奋斗 我幸福】以“工匠精神”追求创新
- 2018-07-19绿水青山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合作市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及垃圾分类工作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