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树立信心振奋精神是拔穷根的关键
陇周刊(2018年 第2期) 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甘肃省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网络媒体大型主题宣传活动
原标题:树立信心振奋精神是拔穷根的关键
“皋兰县、七里河区达到贫困退出标准,全市84个村退出贫困村,减少贫困人口7271人;改造农村危房1687户,农村存量D级危房全面消除。”这是来自兰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组数据。毋庸置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些关涉民生的话题成为今年两会的高频词,众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言献策:要因村施策,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探索出适合兰州本地化的扶贫新模式,全力打赢脱贫致富奔小康这场攻坚战。
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市政协委员陈伟也表示,要围绕产业发展,着力完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有利于贫困农户增收致富的产业项目。同时,切实扶起贫困村和困难群众的“志”与“智”。过多的“输血”,有可能会养成部分农户过多的依赖性和惰性,或产生等、靠、要的错误思想,应该坚决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陈伟委员此言不谬。
推动事物的发展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内因是基础,外因是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外因对事物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有时能引起事物性质的变化。但不管外因的作用有多大,都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精准扶贫各项政策的实施和最终的效果也同样遵循这样的原理——贫困群众的脱贫愿望、动力是精准脱贫最主要的内因,各项措施手段则是精准脱贫的外因。如果贫困群众缺乏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和积极性,不论外部有多少有力的扶贫措施,也难以实现精准脱贫,甚至会助长等、靠、要的错误思想。因此,在打好脱贫攻坚战中,既要做到扶贫措施手段的“精准”,更要注重“精准”之中蕴含的精神要义,必须坚持突出扶志内容,激发群众改变自身贫困面貌的内生动力。
对于精准扶贫,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扶贫先要扶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不要言必称贫,处处说贫。”不难发现,有些贫困村、贫困户扶贫多年却依旧难见起色,除了自然条件确实差,改善生产生活方式的难度大,更重要的是世代贫穷造成的不思进取和精神贫乏,累代不变的生活方式让他们丧失了脱贫致富的勇气,不断的“输血”又使他们消减了勤劳实干的精神。现在各级党委政府投入精准扶贫的力度不可谓不大,各种现代科技手段也为精准扶贫,科学致富提供了广阔途径,很多制约扶贫的客观因素都已经能够加以克服。现在落实好精准扶贫措施的关键就是扶志,一定要把扶贫与扶志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送温暖,改善他们的生活生产条件,更要送志气、送信心。要通过讲政策、讲前景、讲措施、树典型,完善扶贫系统工程,提升技能水平,发挥合作组织作用等多种手段机制,在思想上、精神上改变“人穷志短”的面貌。同时,既要帮扶,必要时也要拉拽,以此来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摆脱困境的信心和通过劳动一定能脱贫致富的斗志,引导贫困群众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只有发挥脱贫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从根本上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徐晓兵
相关新闻
- 2017-12-28精准施策拔穷根——白银市平川区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 2017-11-14【领航新征程】“挪穷窝”“拔穷根”“换穷貌”看天水武山县青山村靓丽“新颜”(图)
- 2017-11-14“挪穷窝”“拔穷根”“换穷貌”看天水武山县青山村靓丽“新颜”(图)
- 2017-11-14“挪穷窝”“拔穷根”“换穷貌”看天水武山县青山村靓丽“新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