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头条 >> 观察 >> 生态

造林人悉心守望绿色梦想——兰州市榆中县生态文明驶上“绿色”发展高速路

17-11-14 11:08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编辑:马翔

  原标题:造林人悉心守望绿色梦想——榆中县生态文明驶上“绿色”发展高速路

榆中县推动造林绿化事业迈上新台阶

  榆中县自古为兰州之门户,古丝绸之路要塞。“陇右第一名山”“甘肃之名山、兰郡之胜景”之称的兴隆山,“风雅青城”“塞上江南”之美誉的千年黄河古镇青城镇等秀美山川,记载了这片热土上青山绿水的绚丽多姿。在这里,榆中人代代相接,驰而不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大地为纸,青松为笔,汗水为墨的豪情壮志,挥写着榆中生态文明建设的史诗。

  经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造林绿化事业取得一定成绩,为榆中县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基础。目前榆中县含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林业用地241万亩,占总土地面积近49%。全县宜林地近139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57.5%。完成各类工程造林面积78.15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15.34%。是什么让亘古千年的荒山秃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乘上十九大的时光机,在一代代造林人用汗水与智慧眷写的生态造林纪实中寻找答案。

  第一代造林人悉心守望绿色梦想

  祖祖辈辈的榆中人在北山曾为原始森林和军事要塞的记载和传闻中,怀揣梦想,期盼早日实现青山绿水的新愿景。

  “十九大报告对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指明了路线图,让造林人感受到了榆中生态文明建设新的战略机遇和责任。我们将严格按照‘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全县‘15355’发展思路,着力推进生态绿化造林工程和生态扶贫,让榆中的山川面貌美起来,人们的生活质量好起来。”榆中县两山指挥部副指挥谢元福说。

  据《甘肃省榆中县地名资料汇编》记载:现在沟壑纵横、蜿蜒曲折的北山在明代多为深林和草地。传说中连川乡鲁家沟村森林茂密,常有鹿沿沟出没至夏官营地界,人们在沟内围追堵截,鹿钻山林时,角被林木夹住,容易捕捉,当地人随口便称鹿夹沟,按谐音取名鲁家沟。榆中县甘草店镇车道岭林场场长张永才,2007年从全国绿化奖章获得者的父亲张廷俊手中接过了绿化造林的接力棒,这一干也有十年了。在他的回忆中,父亲因常年不分昼夜地巡回看护山林,饿了啃几口干馍,渴了喝几口冷水,落下了严重的胃病,在世时念叨最多的就是要守护好山林。如今的车道岭林场,已经成了一片有榆树、侧柏等树种近2.8万株的大林子。

  今年75岁的陈德忠,是榆中家喻户晓的“牡丹王”,也是全国首批造林绿化劳动模范。1961年,他放弃在兰州一家大工厂的工作,怀着绿化、美化家乡的强烈愿望,深入榆中的马衔山和西藏、新疆等地,考察、搜集、移植野生牡丹,培育出了“书生捧墨”等600多个新品种紫斑牡丹,还获得了国际专利。他常年冒严寒,顶酷暑,手上的老茧剪了磨,磨了剪,靠着这种苦干实干的精神,在荒山上植树造林,用牡丹绿化旱坡梯田,使几千亩荒山荒坡变成了榆中的万花园。他还搞起了花窖、温室、果棚和花卉林果引种基地,开展育苗、种药、养花的试验生产和引种苗木的驯化业务,并说服两个子女放弃留在兰州工作的机会,同他一道开展牡丹和园林植物的研究工作。

  74岁的曾恒贵是1959年榆中县国有贡井林场成立初期最早的造林人,在大山里一干就是一辈子。他回忆说,当时的场部是造林人掏挖的一眼窑洞和两眼水窖,没有固定的办公场地,造林区走到哪里,办公地点就挪到哪里。从3月初至10月末的造林期,再到11月初至来年5月末的防火期,他们几乎整年守望着山林。虽说有一份工作,但一听是常年吃住在大山里的“种树人”,他们娶媳妇很难。已经成家的,也是常年顾不上家,被家人埋怨心里只有树没有家的“硬汉子”。

  在榆中北部山区至今流传着这样的佳话:第一代造林人早上4点起床,吃上一碗洋芋面条,背上一壶水,带上三两个馒头,在天还麻麻亮时就摸索着上山,在山上一干就是一整天。当时没有交通工具,出山得走一天时间。深秋腌制的咸菜和存贮的洋芋,是他们最香的食物。盛夏时,造林人将馒头晒在山头上,待到饿时,用小锤一点点砸开充饥。用他们的话说,馒头晒干主要是怕在山上待得时间长发霉,而且晒干有嚼劲耐饥饿。北山十年九旱,他们要经常从百里外的县川用车拉水,浇灌到一窝窝树坑里,太陡的地方,要人手一根扁担一桶桶挑水去浇树,身上的衣服常被汗水渍浸出一幅幅“浅黄色地图”,只为了给后人留一片青山绿水。

  顶层设计探索走出榆中生态发展新路子

  贡井林场副场长火彦君介绍说,林场现在有200多名造林工人,大多数都是参与造林10年以上的老工人。几十万亩的山地,造林人清楚地知道哪些是自己负责的,甚至还有80岁高龄的老人也跑到林场要参与造林。如今,贡井林场的职工依旧像第一代造林人一样,早上4:30起床吃过饭后,5:00准时背着馒头上山造林,直到下午5:00才下山,几乎没有过休息日。今年入秋以来雨水多,他们抢抓时机,超额完成了1.4万亩的造林任务。

  在这些造林人中,还有把生态梦播在山野中的中连川乡副乡长白元智,中连川村村主任黄治文。他们仅2017年就栽种杏树、侧柏等15000多棵树,浇灌就用了60孔水窖的蓄水。黄治文高兴地说,老百姓很支持他们植树造林,很多窖水都是村里惜水贵如油的农户自愿提供的。村委会还计划在现有8名护林员的基础上,成立村级造林队伍,在7000亩梯田的斜坡面上,栽种2400多棵侧柏,打造“林中有田,田中生林”的生态景观。

  榆中县的很多乡村也是晒死蛤蟆的地方,自1995年担任来紫堡乡冯湾村党支部书记的冯人民多方探求改变思路,先后绿化村庄道路20公里,完成510栋新农村绿化面貌,累计栽植苗木及花灌木10万多株,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三角城乡塑料厂厂长魏洁智,1987年辞去了三角城乡林业员的工作,开办了塑料公司,所产塑料农膜供应全省。但他始终不忘造林的情怀,将收入所得大多投入到白虎山的绿化中。30年来他栽种杏林果树300多亩,还常邀请兰州和榆中各地市民免费采摘山杏。现年近六旬的王存福,是榆中县定远乡陈家沟村村民。他是榆中县第一个承包绿化荒山的个人,在2007年就被省政府授予了甘肃绿化奖章。30多载来他常年一人栽树、修剪树、护林在山上。上世纪90年代拉树苗发生车祸,硬是撑着钢筋在山林里完成了种树,也因此落下了三级残疾。一个月下来,除了村里的红白喜事,他每月的出勤率都在23天,骑坏了三辆摩托车。如今村里有两户人家在林地附近盖起了农家乐,一年仅夏秋的收入就在6万多元。

  考虑到榆中很多贫困群众故土难离的观念很重,加之对造林和种植养殖都很入行,造林是劳动密集型行业,种植养殖又可以生产更多更优质的无污染产品,不用背井离乡,就可以在家门口实现更容易、更直接、更可靠的就业,还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区域生态承载力。榆中县委、县政府继而拓展出了一条紧紧围绕“构筑南部绿色屏障,背部生态恢复,川塬林果飘香,再造榆中秀美山川”的建设目标,带领全县贫困户3756户14088人走上生态脱贫的致富路。

  贡井林场还积极响应生态扶贫政策,吸引了高崖、龙泉、清水、贡井、中连川等多个乡镇的建档立卡户参与造林,仅黄土地综合治理项目一年支付的劳务工资就有250多万元,家有两个劳动力的农户平均能挣到6万元,参与了挖树窝的农户更是能赚到8万多元。项目实施三年来累计支付近800多万元。退耕还林项目资金1500万元,全县9000多户退耕还林户人均可收入23000元。同时,还将生态造林管护直接向贫困户倾斜,提高贫困户的劳务收入和收益水平。

  推动造林绿化事业迈上新台阶

  贡井镇鲁家沟的村民李应德高兴地向镇上来的包村干部算了一笔账,家门口的生态造林,让这一带的山绿了,空气潮湿了,降雨量多了,很多像他们这样的留守老人和妇女,一年上山种树就能挣2到3万元,加上每个月500元的护林员工资,经济收入比之前翻了好几番。之前只能靠翻山造林的村民,有很多都开着小轿车造林了。越来越多的贫困户不再需要国家帮助扶贫了,他们在山上就了业,家门口脱了贫。

  中连川村文书马君林在2015年申请精准扶贫贷款10万元,成立了榆中君林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初期承包了1500亩荒地,提前为每户农户发了1至2万元的工资,吸引了周边32名农户参与合作社。2016年又承包了6100亩梯田,带动参与农户86户,其中建档立卡户60户。马君林还帮农户拉了网,动员他们多学习洋芋、胡麻油、玉米、肉鸡、中药材等林下种植和销售,增强“造血功能”,巩固脱贫成果。在合作社打工的杨景忠乐呵呵地说,仅2017年的3个月里,他就领到了3万多元的工资,儿子用微型车拉树苗,也领到了6000多元的工资。一起干活的贫困户家里买了小轿车、电视机、冰箱、洗衣机,脱了贫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了。

  2008年成立的榆中欣源专业合作社,如今已带动周边30多户农户加入了合作社,林下散养鸡主要以北山土生土长的玉米、胡麻油渣、炒熟的园豆和合作社培育的柠条籽、蚂蚱等昆虫为食物,因圈外活动时间多,日照时间长,蛋禽肉质佳,很受市场的青睐。每年销往兰州、白银等多地,还通过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网上销售。最多的一年销售了30000多只,参与入股分红的农户可分5万多元,固定工人每月的平均工资都在4000元以上,是当地人不用背井离乡就能够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好路子。除了像榆中欣源专业合作社这些发展林业经济的典范,在榆中还有很多像车道岭村农民党员高维忠这样的造林人,他自掏腰包近3万元栽种山楂树等10000棵,绿化了周边环境,花费90万元给村里的曹佩、张殿壁等6户贫困户盖了新房。还成立了榆中县聚富源林牧种植专业合作社,动员农户零元零风险入股。用高维忠自己的话说,合作社要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去做,运转收益后给零元入股的村民分红,帮助村民脱贫致富。

  外出务工的岳维云激动地说,“三年前申请国家精准扶贫贷款种植了20亩百合,今年就可以挖到第一批百合了。保守预计每亩能有1000斤的产量,按照市场上的收购价格,一亩就能净赚10000余元。小时候我也想过很多次,用什么才能改变北山除了秃山还是秃山的贫瘠,那时候想到的答案唯有等待沧海桑田的巨变和神笔马良的出现。如今眼前的北山,给了我最好的答案——榆中人代代干让荒山变绿洲,志在秃岭育林海的造林精神。”如果说榆中造林人只知道埋头苦干并不全对,要是看到他们在偌大的山地上设计成形的“生态北山”、“梦”、“幸福林”,正在翻开的书本和亭亭玉立的迎客松时,你一定会被他们的苦干实干和聪明才智所折服,也一定会期待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号召下,榆中人民砥砺前行,久久为功,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美好幸福生活的新愿景。

  在榆中生态造林正值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榆中县委、县政府研究出台了《榆中县林(草)地林木管理办法》、《关于在全县实行封山禁牧保护的通告》、《榆中县“十三五”生态造林绿化实施方案》等文件。2016年7月21日,榆中县在夏官营、金崖、贡井三镇区域内,首飞118架次飞机,历时13天,实施了东西长11.9公里,南北宽10.6公里,树种配置方式为乔灌草混播,面积达100351亩,总投资1608.8万元的飞播造林项目,加快了北部山区生态恢复建设进程。

  截至目前,榆中县北部山区已完成造林面积51000亩。其中,完成计划任务37000亩的137.84%,超计划1.4亩。造林范围从夏官营镇的太平堡、郝家营,到小康营乡的孙家湾、红亮营,再到贡井镇的鸡冠梁、杏树湾等地,正在逐步形成连片造林规模。造林的苗木主要有侧柏、柠条、山杏、山毛桃、榆树等耐寒抗旱乡土树种。还高质量实施了兴隆山大景区面山绿化0.479万亩,白虎山面山绿化0.2万亩,人工造林1万亩,天保工程建设0.4万亩,全民义务植树114万株,秋末完成城关镇朱家湾村等41个生态小康村的建设任务6项重点林业生态工程。

  记者 徐晓君 文/图

精彩推荐

  • 让民族艺术之花绽放异域 ——写在甘肃省民族歌舞团赴美演出之际 让民族艺术之花绽放异域 ——写在甘肃省民族歌舞团赴美演出之际
  • 造林人悉心守望绿色梦想——兰州市榆中县生态文明驶上“绿色”发展高速路 造林人悉心守望绿色梦想——兰州市榆中县生态文明驶上“绿色”发展高速路
  • 【领航新征程】带领十万群众走上脱贫路的“领头雁”——专访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获得者张维林(图) 【领航新征程】带领十万群众走上脱贫路的“领头雁”——专访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获得者张维林(图)
  • “挪穷窝”“拔穷根”“换穷貌”看天水武山县青山村靓丽“新颜”(图) “挪穷窝”“拔穷根”“换穷貌”看天水武山县青山村靓丽“新颜”(图)
  • 兰州市榆中县:绘就百姓幸福生活新画卷——“幸福榆中”建设纪实(图) 兰州市榆中县:绘就百姓幸福生活新画卷——“幸福榆中”建设纪实(图)
  • 全国网信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活动甘肃报告会在兰州举行(图) 全国网信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活动甘肃报告会在兰州举行(图)
  • 临夏州永靖县陈井镇全力聚焦脱贫攻坚“一号工程” 临夏州永靖县陈井镇全力聚焦脱贫攻坚“一号工程”
  • 王云平:用工匠精神助力中国智造 王云平:用工匠精神助力中国智造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小陇画报|甘肃省民族歌舞团赴美演出节
2   林铎在酒泉市和酒钢集团公司调研并宣讲
3   “韩红爱心·暖秋重阳”公益活动走进甘
4   甘肃省政协党组会议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
5   唐仁健会见国家工商总局张茅一行
6   小陇山林区法院开庭审理“第一案”
7   为全民健康保驾护航——甘肃省卫生计生
8   甘南州检察官首次接受州人大常委会履职
9   甘肃省三部门下发社会保险扶贫工作实施
10   西部战区陆军某部认真学习十九大精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