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 】庆阳市西峰区搬迁户张元郎的幸福生活
原标题:搬迁户张元郎的幸福生活
中国甘肃网9月26日讯 据西部商报报道 (首席记者 金奉乾 通讯员 张烨 盘小美)秋高气爽,沿着平坦的水泥路走进庆阳市西峰区显胜乡蒲河村,蜿蜒秀美的蒲河宛如一条飘绕的玉带穿村而过,河岸边,连片的花海竞相绽放,一座座青瓦白墙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整齐有序地排列着。村民张元郎的新家,就在这个集中安置点中。
破窑洞变成砖瓦房
见到张元郎时,他正和老伴坐在自家门前悠闲地拉着家常。“一共有6间房,院子都是水泥地,多亏有了扶贫政策,我住进了这么好的砖瓦房,心里知足了。”提起新居,张元郎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今年64岁的张元郎曾是蒲河村北坪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过去,他家靠种植十多亩地和饲养十几只山羊维持生计,住在该组一个山坡上,5间住了几十年的老窑洞已经破旧不堪。“原来的家烂得不成样子了,窑顶上经常掉土渣,一到下雨天,住在里面老担心窑顶会塌下来,晚上睡觉都不安稳。”张元郎说,原来住的地方不仅房子破烂,吃水也要到一里之外的河沟里挑,出门走的是羊肠小道,每到冬季,如果遇到下雪天就寸步难行。
张元郎说,两年前的一个冬日夜晚,他的老伴突发心脏病,由于车子到不了家门口,只能让儿子背着一步步走到公路上,本来坐车只需几分钟,步行却花了半个多小时。“我记得当时送到医院时,医生说再晚些送来,病人就危险了。”这件事让张元郎深切体会到道路不畅通带来的苦恼,在交通便利的地方盖房子住成了他最大的愿望。“可是因为没钱,只能想想,一直实现不了。”张元郎说。
水泥路通到家门口
精准扶贫工作启动后,蒲河村在有关单位帮扶下,争取各项资金改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共拓宽和硬化村组道路6条20.8公里,铺设供水管道19公里,新增自来水入户183户,完成了3个村民小组的农电网改造,解决了68户510人的安全用电问题。去年又争取区扶贫办易地搬迁项目,在北坪、蒲河两个村民小组开工建设居民新村,通过易地搬迁为15户困难群众解决了住房难题,张元郎就是其中一户。
今年正月二十二,张元郎一家搬进了新家,从此告别了住土窑洞的日子。“新房子一共花了12万5千多元,政府补贴易地扶贫搬迁资金3万元,还提供5万元的精准扶贫贷款,我自己只凑了不到5万元。现在住新房的心愿了了,心里就踏实了。”张元郎乐呵呵地说,搬到居民点后,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水、电等基础设施基本到位,走几步路就到村部和幼儿园,老伴看病、孙子上学都很方便。
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
住进安置点后,张元郎一家不仅生活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家庭收入也越来越好,儿子儿媳外出务工,每年收入四五万元,他在月亮湾香草园打零工,每月也能挣两千多元。“原来种庄稼,辛苦不说,年景不好的时候,连本都收不回来,现在在家门口的香草园打工,每天就是锄草、栽花、浇水,活不重,收入也比以前好多了。”手里有了余钱,最近张元郎家里还添置了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他发自内心地感慨:“搬进了新家,苦日子算是到头了,现在村里还开发旅游,看着村子越来越漂亮、热闹,我们心里也高兴。”
在西峰区,像张元郎一样因为易地扶贫搬迁而过上新生活的村民还有很多。近年来,西峰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头号工程”,坚持易地扶贫搬迁与生态环境建设、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相结合,通过整体搬迁、集中安置、插花互补相结合的方式,因地制宜、统筹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集中安置点23个,让1154户4884名贫困群众挪出穷窝,过上安居乐业的好日子。
相关新闻
- 2017-09-19武威凉州区古城镇小河村易地扶贫搬迁见闻
- 2017-09-19金昌市永昌县实施扶贫搬迁项目
- 2017-09-19金昌市永昌县实施扶贫搬迁项目 94户山区农民住进新楼房
- 2017-09-18王春江在督查金昌市永昌县农村D级危房改造时强调 确保危房改造和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按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