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曹玉萍:我很想把皮影戏传下去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镇北堡西部影城由作家张贤亮创办,以“继承中华传统,弘扬民族文化”为发展宗旨,搜集、挖掘、整理、保护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七十多项。7月19日,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皮影戏在银川的发展情况,记者来到西部影城的承天寺戏园,采访了影城的皮影戏艺人曹玉萍。
“张贤亮先生给我们提供了平台”
承天寺戏园里每天都会有四场传统民俗文化展演。7月19日中午,曹玉萍压轴表演秦腔经典剧目《三滴血》:“弟弟窗前把书念,姐姐一旁把线穿。母亲机杼声不断,一家辛勤非等闲。姐弟二人同做伴,天伦之乐乐无边。可叹娘屋难久站,出嫁便要离家园。母女姐弟怎分散?想起来教人心不安!”灵活精巧的皮影与充满张力、富有情感的秦腔相结合,将戏中人物的形象与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曹玉萍和戏班的其他成员在表演《三滴血》石烘坤/摄)
“我爸也是(表演)皮影戏的,爸爸教(我)的,(我)从小(就开始)学。”曹玉萍说道。曹玉萍的老家在宁夏固原市西吉县震湖乡。她的父亲曹志勤是西吉皮影的传承人,有自己的戏班。曹玉萍从小耳濡目染,喜欢上了秦腔和皮影戏,10岁起便在课余跟随父亲学习表演,15岁正式登台演出。
(曹玉萍在接受记者采访石烘坤/摄)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皮影戏受到电影电视等方面的冲击越来越大,看皮影戏的人越来越少,渐呈衰落之势。为维持生计,曹玉萍在结婚前去学了裁缝。她说:“原来以这个(指皮影戏)为生还不行,因为社会对它的重视还不够。(后来)张贤亮先生给我们提供了(表演皮影戏的)平台。我现在在影城工作,有固定工资,能养家糊口,还离家近,就能专心表演皮影了。”
"口唱千古事,手操百万兵"
一说起皮影道具的制作和操作,曹玉萍一改之前谈关于自己的话题时的腼腆,热情地说:“(皮影)就在舞台(幕布)后面操作,(我)带你们去看。”
曹玉萍介绍道,道具用鱼皮或牛皮制成,以牛皮为主,制作程序非常复杂。“我爸会做,我还没怎么学着做。这些都是我爸做的。做道具要先把牛皮上的毛刮掉,然后再将牛皮刮得薄薄的、弄得展展的,在牛皮上画好图案后再用刀刻,然后上色。”
(曹玉萍在向记者展示皮影道具石烘坤/摄)
每个皮影一般有三根竹竿,其中两根分别连着人物的两只手,还有一根在人物的颈部。曹玉萍熟练地操纵着皮影鞠躬、转身,甚至打回合,让人不禁赞叹幕布上写着的“口唱千古事,手操百万兵”不愧是皮影的绝佳写照。
为更好地吸引观众,传播皮影文化,曹玉萍会根据具体情况来安排每一场演出所要表演的剧目。“皮影有好多剧本,比如《三滴血》、《西游记》、《三国演义》、《大话西游》等等。我们在不同的场次表演的剧目都不一样,也会根据观众(的组成)来安排。如果小孩子多,我就演《西游记》。”
“我很想把皮影戏传下去”
说到皮影戏的传承问题,曹玉萍有些发愁:“现在皮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喜欢皮影、愿意了解皮影的人也越来越多。我很想把皮影戏传下去,但能真正静下心学习皮影戏的人还是很少。”
皮影戏对艺人的要求比较高,吹拉弹唱要样样都会。曹玉萍为提升技艺专门去西吉县文化馆的秦腔培训班学习唱腔,还自学了扬琴演奏。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不可于一朝一夕间学成的皮影要求人们付出的时间成本是很高的。而且,皮影的表演形式和剧本内容仍缺乏创新,这对于年轻人尤其缺乏吸引力。“我的孩子都对皮影不感兴趣。”曹玉萍感叹道。
但曹玉萍和她的父亲依然在坚守。曹志勤年已古稀,仍在西吉县的老家表演皮影。曹玉萍也在跟宁夏大学合作,为宁大的学生们授课,让皮影走进校园。然而如何更快、更好地使皮影戏传承下去,仍是一个值得深思和探索的问题。
兰州大学校园记者 张玮钰 石烘坤 指导老师 阴雨永 王臻
相关新闻
- 2017-05-19甘肃民间艺人创新雕刻皮影弘扬艺术
- 2017-05-07第十一次玉帛之路(陇东陕北道)专家考察手记丨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环县皮影戏(张天恩)
- 2017-05-06第十一次玉帛之路|考察路上看“东方魔术” 文化瑰宝环县道情皮影(组图)
- 2017-04-21【特稿】天水皮影戏 三代人的传承和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