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诗人龚学敏:一个人可以不读诗 但不能没有诗意(图)
中国甘肃网6月29日讯 (本网记者 宋芳科 文/图) “一个人可以不读诗,不写诗,但是不能没有诗意!”“一些传统媒体转型不成功的根本原因是内容不够强大!”这些一语中的的点评来自参加第二届“中国天水·李杜诗歌节”的著名诗人和文化名人。
龚学敏:一个人可以不读诗,但是不能没有诗意
“一个人可以不读诗,不写诗,但是不能没有诗意!”四川省作协副主席、《星星诗刊》主编龚学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个人爱不爱诗歌是个人兴趣,不必强求,但一个人如果没有诗意,生活则会很乏味。“生活不仅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蕴含着人们对诗意生活的追求。而诗歌的本质内核就是诗意,真正的诗人能带给读者诗意感悟。当人们愿意去追求诗意生活的同时,诗歌是通向诗意生活的钥匙。
在龚学敏看来,网络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诗人,通过网络平台发表观点,这一方面促进了诗歌推广,但也影响了诗歌的质量。诗歌创作是一项寂寞还有些枯燥的事业,作为诗人必须能静下心来,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才能创作出发自心灵的作品。而浮躁和急功近利者原本就不应踏入这个领域。毕竟诗歌不仅需要勤奋,更需要天赋。很多事情后天可以弥补,但是作为诗人不是所有勤奋都会有回报。
对于诗歌节,龚学敏认为,诗歌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就是选择一种诗情画意的生活。一座热爱诗歌的城市,对于每个生活在这里的人来说,都是一种精神上的抚慰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马永强:转型彷徨焦虑,是你的内容不够强大
在互联网时代,纸质媒介转型已不是新鲜话题。传统媒体纷纷试水网络,用各种办法吸引新受众,但很多传统媒体转型并不顺利,反倒陷入彷徨焦虑之中。《读者》作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在网络时代也在通过各种渠道改变,以期适应更多的读者群体。6月28日,记者在天水采访了参加天水第二届“李杜诗歌节”的读者出版集团党委委员、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马永强。他直言指出,一些传统媒体转型不成功的根本原因是内容不够强大,本身的内容并没有太多吸引人的地方,无论任何介质,受众都不买单。
在他看来,《读者》不只是出版商,而是内容生产者。他认为,通过多介质以及互动体验将优质内容分发给读者,这是网络时代的转型思路。
马永强说,尊重用户体验,就要学会和读者互动,去了解他们的需求。为此,读者推出“读者·中国阅读行动”,让普通的读者成为《读者》的主角,用他们的视角讲述与《读者》相伴的日子,并倾听他们最真实的想法。通过这样的互动交流,《读者》带给读者的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引领,是一种情怀的表达,这其中会产生深度粘合和依赖。对于读者来说,不管通过哪个渠道获得《读者》文章,所代表和传递的依然是《读者》的价值。
由此,马永强认为,出版不仅是文化传播、知识服务,还是生活方式的引领,更重要的是价值的生产和传播。理顺了这些,在媒体日新月异的时代,内容生产依然是核心。没有足够强大的内容,转型只能面对彷徨和无奈。
相关新闻
- 2017-06-28第二届“中国天水·李杜诗歌节”开幕 诗意天水尽显诗情画意(组图)
- 2017-06-19王彬作品研讨暨诗歌朗诵会在兰州城市学院举行
- 2017-06-19甘肃省诗人何岗多首作品入选《中国诗歌报》
- 2017-06-11【寻找最美甘肃诗词】他们用诗歌记录下甘肃的美和历史
精彩推荐
- 博爱济困温暖全城 兰州“民情流水线”慈善基金今日成立(图)
- 甘肃警察博物馆正式开馆 马世忠出席仪式并揭牌(图)
- 昔日戈壁 今日绿洲——嘉峪关市园林绿化建设成效显著(图)
- 兰州榆中县组织自行车队开展创城公益宣传
- “美丽临夏·千幅摄影作品展”(综合篇)
- " alt="总投资为2300多万元的临夏县土桥镇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已完成一期工程(图)"> 总投资为2300多万元的临夏县土桥镇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已完成一期工程(图)
- 兰州市妇联举办建党96周年“七一主题党日”活动
- 临夏州东乡县河滩镇山川、村庄、田野与水库交相辉映(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