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来论】李荣灿:找准治理的“线头”
原标题:来论
找准治理的“线头”
李荣灿
某地城中村原先总是乱哄哄的,后来新建市场,欢迎马路摊贩入场。屡治不绝的乱摆卖、乱搭建、乱停放、乱泼倒不见了,市场环境明显改善,也得到市民的肯定。
治理顽疾,有时候要换一换思路。有些社会顽疾,反复治理却治不了反复,不一定是干部不尽责,而是治不得法,没有找准“线头”。比如,一些村庄远离乡镇中心,办事往往会“折返跑”,农民有意见,沟通成本也居高不下,而一旦建立村级代办员或推进信息化政务工程,让农民办事不出村,就能双向受益。同样,推进城市垃圾分类的进程缓慢,但通过分类积分、垃圾换花泥等,往往能激发市民的参与热情。
科学治理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不科学往往白费力。要找到那个“线头”,就需要将工作沉下去,多望闻问切,既看到问题,更看到问题背后的需求。惟其如此,才能找准问题根子,治好痼疾、办好实事。
“回马枪”得往深里刺
陈大昊
前段时间,某地党委巡视组通报了对一单位“回头看”的情况,发现科研经费管理不够规范、财务管理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当地群众感到不解:为啥上级巡视总能发现不少问题,地方自己“回头看”总是风平浪静。
杀个“回马枪”,是地方自我革命、自我净化的重要方式。然而,现在有的“回马枪”只是虚晃一枪,简单问问整改情况,大概了解一下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新动向,查得不真,究得不深。有的“回头看”成了回眸一笑,尽管指出了问题所在,但彼此客客气气,各求相安无事。找准了穴位,却没能刺中要害,无疑会让巡视前功尽弃。
巡视浮在面上,不敢动真格,发现问题再多,也只是花架子。把“回马枪”往深里刺,让心存侥幸的感到震慑常在,才能有效巩固整改成果,防止问题反弹。
服务多下“绣花”功夫
张凤坡
现在,农村公路基本“村村通”,方便了出行,也存在问题。例如,道路交通标识是基本配置,但遵守者寥寥,无人“识”标识的情况不在少数。
交通设施的硬件与安全意识的软件不相匹配,除了个别人存在侥幸外,农村交通法规宣传、交通服务与执法的供给不足,是重要原因。实际上,农村交通建设是一篇大文章,修好路是上半篇、管理好是下半篇,只有建设、管理和服务同步了,才能让道路更畅通、安全。
服务好农村交通安全,也折射出为民“最后一公里”的诚意。工作“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需要做细、做实,只有以“绣花”的态度和作为,才能让群众满意、保一路畅通。
相关新闻
- 2017-05-24西部地理丨甘谷毛家坪遗址: “华夏第一县”冀县治所揭秘
- 2017-05-23白银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开展占道经营集中整治行动
- 2017-05-23白银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整治蔬菜批发市场占道经营
- 2017-05-23【治国理政新实践·甘肃篇】党员先锋在行动 ——酒泉市深化先锋引领行动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