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质监局:今后捉鬼常态化 秤未检不得入市
原标题:市质监局负责人昨值守本报热线,就短斤少两问题为市民解惑
今后捉鬼常态化秤未检不得入市
资料图片
中国甘肃网3月11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 (记者 许晗 实习生 曹爱妮) “喂!是质监局‘3·15’热线吗?光华街、四中门前马路市场商贩明目张胆地使用八两秤,多年了仍没解决。”3月10日9时30分-11时,兰州市质监局计量处、特监处、稽查大队、法宣处等部门相关负责人走进晚报编辑部,值守兰州晚报“3·15”热线4286666。在90分钟时间里,质监部门相关负责人认真聆听、细致解答,并现场表示:今年我市多部门将针对此类“顽疾”出台相关整治方案,给“鬼秤”加码,从而改变治标不治本的问题。
“鬼秤”流向水产活禽水果类摊点
无论是市民投诉还是执法检查,菜市场短斤少两问题,不说无所谓,说起来很烦恼。秤本来是保证买卖公平的重要计量工具,可商贩们却在秤上大做手脚,让消费者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蒙受损失。
“到菜市场买菜,便宜的蔬菜一般不怎么短斤少两,因为为几分钱不划算。”在市民投诉较多或执法检查中查处用“鬼秤”的商户,往往是有不少“可观”利润的水产、家禽、水果摊点以及卖高档菜的商贩。
3月8日,质监、工商联合在对张苏滩蔬菜水果批发市场的流通领域商品及计量衡器进行全面检查和整治中发现,查处“鬼秤”最多的商户就出自水产类。
另外,市质监局公布的2017年首批计量管理较差的市场,水产、水果类经营户多使用作弊电子秤。
“为什么都与商品保鲜期有关,这里面是有‘潜规则’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越需要短时间内保鲜的商品,商贩都会使用作弊秤,因为从外地把这些商品批发来,利润已经不太多了,如何在短时间内将鲜活商品卖出去,就是通过降价和使用“鬼秤”。
“鬼秤”管理有多难?
“光华街、四中马路市场上的商贩明目张胆地使用八两秤,而且去年就向有关部门反映过,却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市民陈阿姨打进热线电话说。
市质监局计量处负责人表示,光华街、四中马路市场“鬼秤”问题确实存在,从2014年起相关部门就开始整治非法使用计量器具的问题,虽然面上起到了一定效果,但却一直不能彻底根除。
“市场主办方不落实主体责任,监管部门没有形成常态化监管,经营者搞不正当竞争。”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市场主办方只收钱不管理,任由商贩使用作弊秤;而对于违法者,一是处罚力度小,二是违法取证难度大,特别是流动商贩坑害消费者的问题一直存在,主要表现在“鬼秤”上。但由于其流动性较大,没有办理任何经营证照,很难集中进行整治。
另外,一些商贩敢冒这样的“险”,即便被个别消费者发现,他们也只是拿回来补足秤,这种普遍的“低要求”,自然助长了一些不良商贩的“偷秤”心理。
“仅凭借工商、质监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地抽查市场计量器具是否准确,是不太现实的,因为目前我市共有110个有市场运营资质的集贸市场,1.2万台秤天天都在使用。”他认为,只有联合多部门共同督促商贩使用规范标准的计量秤,才能让“鬼秤”远离市场。
计量器具未经检定合格不得入市
针对陈阿姨提出的问题,市质监局计量处相关负责人明确表态:“今年我市将针对顽疾出台相关整治方案,使‘鬼秤’的治理逐步从治标向治本过渡。”
“一个诚信的市场,需要宣传、教育、监督、举报、处罚等措施来规范。”这位负责人说,市质监局联合多部门制定出台了《兰州市农副市场计量整治工作方案》,并上报市政府等待批准实施。工商、质监、商务、公安、城管以及辖区乡镇、街道社区、市场主办方共同组建一个无形的大网,整治利用作弊衡器坑骗消费者的“顽症”。
“鬼秤的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治理过程中要有目标、有措施、各部门职责以及工作考核。”这位负责人说,《方案》中明确提出,监管工作常态化、制度化,提高衡器检定覆盖率,从今年7月1日起,全市各农副市场衡器未经检定合格者,不得入市使用,主办方要切实履行好管理主体责任。对入场交易的各类衡器造册建档实施动态管理,未经登记不得入场使用。应配置标准砝码,不定期对农副市场内使用衡器进行检查,发现使用不合格衡器者应依据入场协议条款,没收保证金;屡教不改者应依据入场协议条款,责令其退出市场。及时解决计量投诉。同时,工商、质监、商务、城管、公安部门定期研究整治工作难点和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指导意见和建议,开展兰州市计量管理办法立法调研等。
“通过各部门的努力,最终实现公平秤市场配备率100%;经营秤检定覆盖率100%,合格率98%;市场衡器登记建档受控率100%;计量投诉处理率100%;计量违法查处率100%。”只要措施落到实处,“鬼秤”问题必定有所好转。
相关新闻
- 2017-03-105月25日 甘肃省10个县区将接受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
- 2017-03-103·15,工商质监怎么说? 《落实进行时》3月12日播出
- 2017-03-10甘肃省10县区将接受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
- 2017-03-09武威市提升监管能力确保药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