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甘肃省委提交《关于破解农村垃圾污染难题,再造良性循环健康生态圈的提案》
原标题:民革甘肃省委提交《关于破解农村垃圾污染难题,再造良性循环健康生态圈的提案》
从源头做起再造农村健康生态圈
中国甘肃网1月9日讯 据鑫报报道(记者 孙雅彬)自我省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省以来,全省各级党委、政府紧抓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和垃圾分类收集及无害化处理,综合治理土壤污染,防治农药、化肥、农膜等面源污染和规模化养殖场污染,使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优化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展。从陇南、天水的调研情况来看,两地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农村环境污染特别是垃圾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的现实依然存在。为此,民革甘肃省委向政协甘肃省第十一届五次会议提交《关于破解农村垃圾污染难题,再造良性循环健康生态圈的提案》,建议抓住农村生产生活污染源和污染物这个主要矛盾,向农村垃圾宣战,以持之以恒的坚持和强有力的落实,从源头做起,再造农村良性循环的健康生态圈。
民革甘肃省委建议:重点清除污染物存量,控制污染物增量。
目前,各地多年积累形成的混合原生型污染物,没有经过任何分类等处理,建议采取清理转运的办法,重点治理路旁、门前、河沟等地已形成的垃圾堆放、坑埋场所,完成污染物存量的清理转运工作。建立标准垃圾堆放场所,并进行相应回收再生处置,杜绝污染物乱倒、乱堆、乱埋、乱烧及扩散等问题。并从传统工业生产供给侧改革入手,在农村生产、生活工业用品的供给上,减少“潜在”污染的增长。
建立农村垃圾处置系统,加强目标责任考核。建议以推进环保部“十三五规划”及甘肃省实施方案为契机,根据生态环境重要程度、污染程度,选择若干个行政村率先开展综合治理试点,以建设公共环卫设施、配备相应保洁人员为重点,针对污水处理和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处理,形成自然村、行政村、乡镇、县(市)自下而上的层级结构,探索建立科学规范、城乡衔接、一体发展、流水线式的污染治理体系,并分阶段逐步推广。完善农村环境保护责任体系,健全相关部门和人员(包括建制村、自然村村干部及保洁人员)的评价问责机制,加大在考核任用中的影响权重;重视农村污染物分类集中,区别处理不同污染物。2016年6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已联合发布《垃圾强制分类制度方案(征求意见稿)》,垃圾强制分类工作拉开序幕。在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中,污染物分类也应引起足够重视。建议通过提供公共用和家庭用分类设施、组织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建立奖惩机制等,推动垃圾分类集中。从源头抓起,从家庭做起,按废旧农膜、旧电池、塑料品、玻璃品、纸制品、农药医药品等类别对污染物进行分类,为后续采取不同回收处置方式打好基础。
建议,合理规划垃圾填埋处理场所,统筹考虑垃圾填埋场用地修复与再生治理。清除农村垃圾存量,在城乡结合部等地建立更多垃圾填埋、处理场所的同时,还应对以往一些简单垃圾填埋场所进行治理。对新建的垃圾填埋、处理场所,要充分预判今后较长时间内填埋处理场所可能引起的对周边土壤、水、大气环境的慢发性、二次污染,做好预防设计,为填埋场的修复与再生留有余地。对已经形成的简陋的不达标垃圾填埋场应及时关闭,并在今后10年及更长时间内不断探索这些垃圾填埋场修复和再生的有效策略与技术,不断消除其产生的慢发性、二次污染灾害。
我省是欠发达省份,各地普遍存在农村环境综合治理财政经费困难的问题。应建立健全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和省财政补助为主,市州、县区财政加大投入比例,爱心捐助帮扶,乡镇、建制村自筹,村民象征性缴费等多渠道的经费来源机制,保障治理经费。建立健全农村环境治理经费使用、管理和监督、检查办法,专款专用,提高使用效率。而提升公众参与农村垃圾污染治理的自觉性也非常重要。可以教育、宣传、引导广大农村群众树立正确的生态观、消费观和卫生观,引导其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相关新闻
- 2017-01-09九三学社甘肃省委提交《关于甘肃省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提案》——推动我省形成“丝绸之路”沿线“大数据交换中心”
- 2017-01-09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决定任命李斌为副省长
- 2017-01-07政协甘肃省十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七大名词解释
- 2017-01-08甘肃两会丨民建甘肃省委员会向政协甘肃省十一届五次会议提交提案——打破“二元结构” 推进城乡社保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