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行政审批项目要“减少”更要落到实处
自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启动以来,我市主动适应和服务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扭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个“牛鼻子”,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以更有力举措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与2003年相比,我市行政审批事项从1068项减少到126项,减少942项,减幅达88.20%。(相关报道见11月10日《兰州日报》一版)
行政审批权是政府职能最为重要的体现之一。过去有种认识,就是政府依靠行政审批来进行企业的市场行为调配,由此产生了“保姆式”的管理沉疴。很多企业要进行市场行为,就不得不过行政审批这一关。而过多的行政审批使部分审批者利用手中权限来勾兑利益,造成了市场秩序的不规范。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成熟,取消和下放审批权限,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已经是大势所趋。
当然,任何改革都很难一帆风顺、一蹴而就,尤其是行政审批,难在要“革自己的命,削自己的权。”每减少一项审批就意味着政府部门减少了一项权力。正因如此,尽管近年来行政审批改革取得很大成绩,但是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工作难度越来越大,甚至在一些领域出现了行政审批项目不减反增、明减暗增等乱象,因此对于这项工作我们不能光看数字。必须扎实的落实到位,将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群众的意愿作为制定政策措施的主要依据,将老百姓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最终成效的根本标尺。
同时要认真抓好投资项目审批、企业设立审批、跨部门审批等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以及“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现象。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也要积极适应这一转变,切实履行好管理职责,要明确“放”与“管”的边界,创新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实现责任和权力同步下放、放活和监管同步到位。此外,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安排、整体推进。唯有如此,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才能蹄疾步稳,各项改革发展任务才能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