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飞天故里盛装迎宾
首届敦煌文博会今日开幕 118个国内外代表团共商文化交流合作大计
敦煌盛装喜迎嘉宾
中国甘肃网9月20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 (特派记者 高宏梅/文 刘学智/图) 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今日开幕,丝绸之路沿线118个国内外代表团将齐聚敦煌,共商文化交流合作大计。据悉,本届敦煌文博会以“推动文化交流、共谋合作发展”为主题,旨在通过论坛、展览、展演、系列活动等方式,打造文化成果共享新平台,完善文化合作发展新机制,推动文明互鉴、合作发展,促进沿线国家民心相通,建立命运共同体。9月19日,开幕式之前的新闻发布会在敦煌国际会展中心举行,300余名中外记者参加了新闻发布会。
95个外国代表团出席文博会
“跨越千里,绵延万里的丝绸之路,既是一条川流不息的繁忙之路,也是一条融合共生的文明动脉。”此次盛会有一个关键词——“融合”。
据介绍,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是目前“一带一路”建设中唯一以文化交流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平台和国际化盛会,经过甘肃省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旅游局、中国贸促会等5家主办单位和外交部等13家协办单位的共同努力,来自85个国家、5个国际组织的95个外国代表团,共569人应邀出席首届敦煌文博会;66个国外机构、434位国外宾客参加论坛、年展和演出;还有6位外国政要、前政要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涉及国家之多、规模之大、层次之高,在国内外同类博览会中都不多见,再次印证了国际社会对敦煌文博会的热切期待,也印证了沿线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高度认同。本届文博会中,相关地方和部门也积极参与其中,丝路沿线16个省区市和港澳台地区,共有23个代表团1330名嘉宾莅临。
签约金额预计超过1000亿
针对文博会带来的“蝴蝶效应”,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有关部门将与多国文化旅游部门开展双多边合作洽谈,探寻迈向命运共同体的文化交流合作新路径。甘肃省将与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10多项合作协议,甘肃省及有关地区将签署文化产业项目合作协议近90项,签约金额预计超过1000亿元。这些丰硕成果必将接续丝绸之路的繁荣与辉煌,开启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新篇章。
本届敦煌文博会传承和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拟在会议期间研究讨论并发布《敦煌宣言》,面向世界唱响多样共存、互鉴共进、合作共享的人类文明观,这将是首届敦煌文博会的重要成果之一。
8000余件珍贵展品亮相
据了解,以“推动文化交流、共谋合作发展”为主题的敦煌文博会,旨在通过论坛、展览、展演、系列活动等方式,打造文化成果共享新平台,完善文化合作发展新机制,推动文明互鉴、合作发展,促进沿线国家民心相通、建立命运共同体。
在此期间,精心设置的高峰会议和5个分论坛、5个专项论坛,将为推进丝路沿线国家高层次文化交流对话与政府间合作,贡献建设性的智慧和意见;精心策划的文化年展,荟萃60多个国家8000余件珍贵展品,将集中展示“一带一路”文明成果,许多文化遗产和艺术精品举世瞩目,具有非常典型的代表性和重要的国际影响力;精心创排的文艺演出,将上演经典舞剧2016版《丝路花雨》,并与丝路沿线国家著名优秀文艺剧目一起,为观众奉献精彩难忘的艺术盛宴;还有72项系列活动将在敦煌及甘肃省内各地举办,极大地丰富和烘托了敦煌文博会的主体活动。
敦煌:丝绸之路国际文化博览会永久会址
文博会是一场璀璨夺目的文化盛宴,是一次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
丝绸之路三千里、华夏文明八千年。甘肃自古就是丝绸之路的战略通道和商埠重地,创造了“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传奇。丝绸之路东西横贯甘肃境内1600多公里,古往今来世界多种文明在这里交汇、融合、发展,形成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形态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敦煌莫高窟、嘉峪关城楼和长城遗址、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锁阳城遗址、悬泉置遗址、玉门关遗址共7处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花儿、环县道情皮影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为丝绸之路国际文化博览会永久会址的敦煌市,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东西方文明在这里交融交汇。敦煌文化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是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典范。
目前。以研究敦煌遗书和石窟艺术为对象的“敦煌学”已成为一门国际显学。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敦煌与国内外的联系更加紧密。如今,在这里举办丝绸之路国际文化博览会,再次赋予敦煌新的重大使命。
据悉,通过沿线各国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本着“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的愿景,甘肃将借助敦煌文博会这个平台和窗口,将其进行完美的诠释和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