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社会综合 正文
投稿

【敦煌文博会】八音合奏 丝路新篇(图)

2016-09-21 11:37:08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晨报 作者: 责任编辑:刘华男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梦汇敦煌 情连文博——大型网络系列宣传活动【专题】

  原标题:八音合奏丝路新篇

  千百年来,敦煌以得天独厚的文化宝藏,记录了丝绸之路的兴衰,见证着东西方文明的交融。伴随“一带一路”推进和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召开,敦煌再次站在丝路舞台的聚光灯下。

  位于鸣沙山北麓的月牙泉。新华社照片

  千百年来,敦煌以得天独厚的文化宝藏,记录了丝绸之路的兴衰,见证着东西方文明的交融。伴随“一带一路”推进和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召开,敦煌再次站在丝路舞台的聚光灯下。

  

  打开古代丝路的记忆之门

  古代丝绸之路,是一条贸易之路,更是一条友谊之路。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正在唤醒沿线国家的共同记忆。

  地处古丝绸之路咽喉要地的敦煌,正是打开这记忆之门的一把钥匙。

  今年8月下旬,韩国学者金相国和金德洙带着他们的新论文《敦煌莫高窟〈五台山图〉对韩中佛教交流的渊源关系考》来到敦煌。在纪念敦煌莫高窟创建16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他们交流了研究心得,指出莫高窟第61窟的《五台山图》中的“新罗王塔”,是记载中韩佛教渊源关系的重要例证。

  “从长安经西域而通达罗马,只是古丝绸之路的中段和西段。”长期从事历史地理研究的敦煌研究院研究员李正宇认为,从长安向东,还存在经朝鲜、韩国、日本,甚至远达美洲的东段丝绸之路。

  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奉命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由此被“凿空”。从此“使者相望于道”“商旅相继”,古老的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直接联系。

  透过敦煌打开的丝路历史之门,可以看到,千百年来,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人民,长期活跃在这条带状舞台上。

  “中国的张骞、玄奘,西域诸国的竺法护、鸠摩罗什,波斯的阿罗本,新罗的慧超,日本的圆仁,意大利的马可波罗……”李正宇认为,这些古代名人尽管生活时代不同、历史角色不同,但都为丝绸之路的繁盛做出了贡献。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得到了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其中,我国与沿线30多个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协议。

  如今,更多的人踏上了这条古道。他们共同的记忆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民心基础。敦煌的存在,让这一记忆历久弥新,焕发了时代的光彩。

  

  丝绸之路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这是希腊犍陀罗风格的雕塑,这是印度马图拉风格的衣饰,这是帕提亚式的射箭图,这是波斯联珠纹样,这是从埃及传来的箜篌。”敦煌研究院副院长赵声良一边翻看着《敦煌石窟画册》,一边说,“敦煌艺术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初次来敦煌莫高窟的人,都要参观第17窟,也就是为人熟知的藏经洞。1900年,这里石破天惊,出土了5万卷遗书。其中除了汉文、藏文外,还发现了回鹘文、于阗文、粟特文、梵文文献。上世纪90年代,在莫高窟北区考古中,还出土了西夏文、蒙古文和叙利亚文文献。

  通过这些文献,研究者发现,古代敦煌多民族共存、多宗教流行。除佛教外,在敦煌扎根发芽的还有摩尼教、景教、祆教,他们在较长时间内,平等相待,相互尊重,和平相处。

  “藏经洞的宗教文献显示,敦煌人对不同信仰的包容令人惊叹。”美国学者芮乐伟·韩森说,不同语言文字和信仰都得到尊重,充分体现了丝绸之路国际化的特色。

  走出敦煌石窟,古代的敦煌更是一个国际都会。市场上销售的商品中,有出自中国的丝绸、中亚的胡精、印度的香料、波斯的织锦、罗马的玻璃器皿等。就连流通的货币中,一度有东罗马“金钱”、萨珊波斯“银币”。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同其他民族的友好交往中,逐步形成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特征的丝绸之路精神。

  “历史上,丝绸之路为何能兴盛进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关键是蕴含其中的丝绸之路精神。”武汉大学教授陈国灿认为,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潮流的新时代,我国倡导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精神的创举。

  

  文化交流交汇交融的重镇与高地

  “一带一路”的吸引力,在于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在于造福沿线国家和人民。

  敦煌,以创新的理念和思维,顺应了这一时代潮流,正在为沿线国家打造一个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学习的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大舞台。这也是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永久落地敦煌的原因。

  “这是全国唯一以国际文化交流为主题的综合性博览会,每年举办一届。”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组委会副主任、甘肃省委副书记欧阳坚说。

  在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上,共有5个分论坛和5个专项论坛,其中主题为“敦煌文化的当代价值”的分论坛格外引人注目。

  “回到历史中去认识历史,来到现实中来思考当下与未来。或许,我们能更深入地探究古人的精神世界,获得更多智慧。”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说,“一带一路”提出了非常好的愿景,这是敦煌保护研究的机遇,也是敦煌文化价值服务于当代的机遇。

  “本届大会征集到丝绸之路沿线60个国家和国内16个省区市的8000余件文物、艺术品和实物展品,其中有一批国内外的顶级文物和艺术珍品,这是有史以来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省份首次集中展示。”欧阳坚说,文化年展将以“彰显丝路精神,推进融合发展”为主题。

  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新丝路,新梦想,新舞台,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举办,搭起了文化交流的纽带,奏响了合作发展的乐章。

  西北师范大学教授李并成认为,敦煌必将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文化交流交汇交融的重镇与高地。

  据新华社敦煌9月20日电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晨报 责任编辑:刘华男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