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省情 正文
投稿

天水最后的古村庄(图)

2016-09-19 10:37:04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狄东阳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天水最后的古村庄

  刘瑞祥 文/图

  发源于天水祁寿的曲溪河水奔腾到底,在小陇山林区由西向东逢回路转,沿途流过祁寿、娘娘坝、李子园、望天、马台子、新庄、沙湾、观音殿、松咀、马家坪、太白后汇入嘉陵江,全长150公里,在小陇山观音林场管辖的范围内形成不同的陡坡、湖泊、旋涡、瀑布,尤其是在新庄、观音殿林区形成的S状河床和裸露的岩石,是天然的旅游资源,原来当地人叫冷水河、白家河,这条河的弯度,水色、绿色、岩石、植被富有诗意,后来旅游业的兴起就叫起了曲溪。观音殿以下道路不通,很少有人观赏到下游的曲溪自然风光。莲花山就是在观音殿以东的马家坪村庄旁边的龙骨梁,是一处还未开发的处女地。这里有一个神秘的村庄名叫马家坪,它是天水最后一个偏远而古老的村庄。

  在一个云淡风清的秋日,我孤身一人坐车到天水秦州区党川乡观音殿,在林场护林员的陪同下,沿着林区由骡马踩过的羊肠小道翻过两座林区大山,下午到达风景点马家坪村。这里是小陇山林区保护完好的针阔混交林带。站在马家坪的龙骨梁就能观赏到莲花山在曲溪河水中巍然屹立,弯曲成传说中的八卦图,它是山和水形成的阴阳天地之灵魂,是大自然的杰作。

  莲花山距离天水市有100多公里,深藏山中无人知。马家坪人每天背上柴火要经过这里,放牛要路过里。这里的人赶集要去徽县太白乡镇采购日用品。马家坪可以说是天水麦积区党川乡最后一个古村庄了,虽然交通不便,但山里人不怕山高路远,生活依旧进行者。

  马家坪都姓马,原来都是一家人,共26户人家,280人。由于这里有天然的森林,水系的保护,村里人寿命都长,超过百岁的老人很多。村里没有发生过大病。田地里生长者小麦、玉米、羊芋、黄豆、各种蔬菜。做饭用不上煤,山路太远,运不进来。过去是油灯,上世纪80年代通上了电。但是,做饭用的火塘至今仍然使用着,就是做饭时把锅吊起来,柴火燃烧很旺,多余的火被吸进了火炕。这里的姑娘出嫁也是嫁在山里人家,不出远门。据村庄保存完好的石碑记载:道光二十年,马氏兄弟俩从东部逃荒到徽县、秦州一带的原始林区,看到这里流淌着清澈的泉水,有的山峰像莲花,有的山峰像巨龙,有的还像八卦图。河水流经的地方、水为阴、山为阳,是一个金盆养鱼的好地方。于是就在龙身下伸出的龙爪上安了家,兄弟俩生活中迎娶的媳妇在石碑上也有记载。那时森林有资源,靠山吃山是天经地义的,虽然生活方式古老了些,刀耕火种,粗茶淡饭,但兄弟俩还是发明了在林区生活的吊锅和火塘生存方式。马家坪山村是在风水宝地上发展的,村庄四周有四眼冬暖夏凉的泉水,山下的分为阴阳两眼清泉,以提供农户饮用。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村子里的人都要肩挑、毛驴驮。驮水时,在两眼清泉里各舀水一半,这水不是曲溪流淌的水,而是从他们村庄所处的龙头龙嘴里流出来的。后来经过天水有关专家抽样化验,这两眼泉水和相邻30里的火棘村的一眼泉水是天水质量最好的泉水,具有许多矿物质。马家坪的祖先对家族后代的延续有着十分精确的推算,按照家谱推算,应按太平盛世、家庭美满、幸福吉祥的含意决定用文、洪、克、太、永、万、福、满、吉、昌十辈人起名。姓氏便是第一位,出生后起名占十字辈。现在已经到了福字辈。过去分为上院、下院的时候,以一条路为界,上院单字(可取三个字)一辈双字(可取两个字);下院按这十字辈分取名。过去,曲溪作为天水至陕西汉中荼马古道,经常有人赶着骡马行走在林区峡谷中。

  目前,这里仍然保留着封闭,原始森林的现状。观音林场刘坪工区在这里设立了护林站,每天有护林员巡山。为了保护曲溪中下游的动植物资源,已经有部分村民搬迁到甘泉乡镇,开始新的生活。

  天水有许多知名的山:麦积山、大象山、仙人崖、石门、卦台山、香积山、却没有人知道莲花山。莲花山是藏大山深处的聚宝盆,是天水待开发的旅游胜地,也是小陇山林区一颗夜明珠。每遇刮风下雨,莲花山就像是一架小提琴,在山风中发出和谐美妙的乐曲。春天的莲花山是花的海洋,到处是杏花、山桃花、迎春、连翅盛开的时候,夏天更是深绿色森林把河水淹没了,特别是秋天,白桦树、红桦树、杜鹃花、箭竹、五角枫、黄栌、槭树、椿树、青岗树、红桦树形成了秋天的色彩。在曲溪观光,无论春天、夏天、秋天还是冬天,对河水的流淌、树林的变化其色彩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而从观音殿到两河口30公里的林区山路,有地名的就有七子崖、董家河坝、左家坪、青汪崖、雁儿崖、印板石、光项崖、麦诺石、石棺材、龙潭河、牛蹄湾、挂井板、淹牛潭、点子上、上湾咀、戴牙子、猴儿石等50多种地名和传说。相信不久的将来,曲溪中下游的风景会更加迷人,马家坪一定也会有曲溪长河中说不完的故事。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责任编辑:狄东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