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社会综合 正文
投稿

兰州:特殊的中秋祝福——四位“熊猫侠”献血救孕妇(图)

2016-09-18 09:16:24 来源:中国甘肃网-西部商报 作者: 责任编辑:王彤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特殊的中秋祝福——四位“熊猫侠”献血救孕妇

  四位“熊猫侠” 记者 金奉乾 供图

  中国甘肃网9月18日讯 据西部商报报道 (首席记者 金奉乾) 9月15日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然而,一条让人揪心的求助信息引起了很多人关注,一位孕妇出现凶险性前置胎盘,需备血2000毫升A型Rh阴性血液才能做剖宫产手术,孕妇安危牵动着许多稀有血型献血者的心。在不到3小时的时间里,包括西部商报“熊猫血”爱心俱乐部成员在内的4位献血者,为素不相识的孕妇献血1500毫升,为孕妇的生命提供了安全保障,也为今年的中秋节送上了一份特殊的祝福。

  中秋佳节 一条“加急”求助信息引关注

  9月15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迎来小长假的市民们都沉浸在团圆的喜悦中。然而,9月15日上午10时22分,一条“加急”求助信息出现了在了很多人的微信朋友圈和QQ群里,信息发布者是中国稀有血型联盟甘肃群负责人周晓娟和李梦璇。“董小利,A型Rh阴性血液,孕35周,因凶险性前置胎盘,需紧急备血2000毫升,然后才可到省妇幼保健院做剖宫产手术。此信息已核实,敬请方便献血的志愿者与我们联系,晓娟135196652**,梦璇136393712**。”这个消息一经发布,立刻引起很多A型Rh阴性爱心献血者的关注。

  兰州的刘三龙当即表示:“献血救人,算我一个。”张少波说:“我在兰州,正准备回老家,我献完血再回家。”远在定西渭源的马芳琴尽管还在哺乳期,但她还多次打电话询问孕妇情况,表示愿意献血救人。9月15日上午10时31分,西部商报“熊猫血”爱心俱乐部成员刘树南说:“我可以献血,我的学校离西站献血屋很近,我马上就可以过去。”

  爱心接力 他们撸袖献血1500毫升

  9月17日上午,记者联系到了几位爱心献血者,了解了他们义无反顾的献血经过。9月15上午11时04分,经过中国稀有血型联盟甘肃群负责人周晓娟确认,张少波、俞树盛、李鹏飞、刘树南、李小权5人可以去献血屋献血,远在白银市的赵菲菲及刘晶等人作为后备“待命”。

  9月15上午11时25分,爱心献血志愿者俞树盛第一个赶到位于兰州市西站的献血屋,填表登记后立即进行采血体检,他的身体符合献血要求。此时,另一位爱心献血者李小权也匆匆赶到献血屋,经过体检他也符合献血条件。为了挽救这位素不相识的孕妇,他们义无反顾地撸袖献血。当献血屋的工作人员询问两人要献多少毫升血液时,俞树盛和李小权不约而同地说:“献400毫升。”他们的血液沿着针头进入导管,而后流进血袋。深受感动的献血屋的工作人员,立刻拿起手机拍照,定格了两位献血者的感人瞬间。随后,又有两位献血者赶到献血屋,李鹏飞献血300毫无,刘树南献血400毫升。

  “感谢这些英雄!从接到求助到成功献血,前后用时不到3个小时。俞树盛、李小权、刘树南各捐献A型Rh阴性血400毫升,李鹏飞A型Rh阴性血300毫升,4位爱心献血者累计成功献血1500毫升。”

  中国稀有血型联盟甘肃群负责人周晓娟说,张少波是一位很有爱心的献血志愿者,每次接到救助信息后他都积极响应。此次中秋节回家,从兰州转车时看到救助信息,他第一时间去献血,因转氨酶高不符合献血条件,最终未能成功献血。

  刘晶、赵菲菲、刘三龙、樊晶、苏小方、邓建伟、盛智文等人作为预备人员,时刻“待命”。“我们稀有血型献血者都是一家人,每一次献血救人,我都会被‘家人们’的无私大爱感动,他们跟病人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他们都在第一时间为病人撸袖捐血!人间大爱,因为有你!再次向英雄的‘家人们’致敬,爱你们,感谢有你们!”周晓娟说。

  找出更多的千分之三

  记者从省妇幼保健院了解到,因为备血及时,为孕妇的刨宫产手术提供了安全保障。医生表示,凶险性前置胎盘是指完全的胎盘前置,非常危险,很容易导致大出血而危及到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在晚期检查时,如果B超检查确为前置胎盘,需要随时做好剖宫产手术的准备,尤其是要准备好足够的血液。

  稀有血型是一种少见的血型,汉族人所占的比例极少,仅占千分之三,因为稀有才被称为“熊猫血”。现实生活中,因为没有参加无偿献血,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的血型,尤其是稀有血型的人,一旦住院需要紧急输血,往往使医院和血站措手不及,情况危急甚至有生命危险。甘肃省血液中心呼吁,为了让稀有血型不再稀有,只有公众主动出击,找出更多的千分之三,把保障稀有血型患者临床用血向纵深延伸。请广大市民积极参与无偿献血活动,加入到无偿献血者队伍,为生命保驾护航。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西部商报 责任编辑:王彤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