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天水 正文
投稿

人文天水:从“知道”到“知名”(组图)

2016-09-14 09:31:40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李秀清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羲皇故里放异彩陇上江南展雄姿

  人文天水:从“知道”到“知名”

  麦积山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为天水、甘肃乃至中国获得了一个国际品牌。

  记者 牛彦君

  天水,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带一路”战略线上的耀眼明珠。在新时期的发展中,没有因循守旧,而是站在时代的前沿,尽显名城新面貌。

  以后的人们提起天水时,除了麦积山这座世界遗产外,相信还会提到一连串响当当的文化品牌,诸如中国天水·李杜诗歌节、丝绸之路——天水摄影双年展、公祭伏羲大典等。

  天水市委书记王锐说,在“一带一路”大战略引领下,天水大力开展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实现了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城市面貌在民生项目的支撑下为之一新。

  如今,一个“三位一体”的大交通格局已经形成,天水敞开怀抱融入了世界,拥有了国际化的视野。

  文化品牌:一座历史名城的精神指向

  一位诗人曾说过,天水的天空飘满了朵朵诗云。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历来不缺少历史与现实的歌吟者。

  6月18日,备受关注的“影像丝绸之路——天水摄影双年展”大幕开启。

  这里是李白祖居地,杜甫流寓地。“李杜光芒”代表着中国诗歌的最高峰和世界影响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应该拥有自己鲜明特色的诗歌节和诗歌奖,而天水作为为数不多的与两者都有密切关系的名城,毅然举起了这面旗帜,为世人惊目。

  天水像完成了一次孕育,古老与现代在这里交织展现,诗歌与生活在这里水乳交融。于是,“李杜光芒、诗意天水”不胫而走。

  该诗歌节每年一次,以每年6月1日面向海内外华文作者征集“李杜诗歌奖”参评作品为开端开启诗歌节大幕,集中活动及颁奖时间定在每年中秋节前后即天水花牛苹果成熟期。

  今年6月6日上午,天水城南慧音山上古筝幽响、诗韵悠扬。来自兰州、西安、天水的诗人和社会各界聚会在1200多年前杜甫曾经登临吟诵过的千年古刹南郭寺,举行首届“中国天水·李杜诗歌节”开幕式暨丙申端午诗会,以诗朗诵、古乐表演等形式迎接丙申年端午节并开启了首届“中国天水·李杜诗歌节”大幕,首届“中国天水·李杜诗歌奖”面向海内外汉语诗歌创作者征稿。

  5月15日,天水至敦煌“天水·伏羲号”和天水至平凉环形旅游列车准时鸣笛开车。这意味着天水市、天水火车站真正拥有了首趟始发列车。

  6月22日,天水诗人寻访成都草堂采风活动的16位诗人开启了拜望诗圣的一次对话。

  9月4日下午,以“诗意天水”为主题的首届“中国天水·李杜诗歌节”诗歌朗诵会在天水66号创意空间浪漫举行,50多位天水诗人出席并朗诵了自己的诗歌。

  9月9日,来自《人民日报》《人民文学》《解放军文艺》等刊物的全国著名诗人、作家走进李白祖居地、杜甫流寓地,参加首届“中国天水·李杜诗歌节”诗意天水采风活动。

  这是天水与全国的交流,更是现代与传统的对话,相信随着一届届规模的壮大,李杜诗歌节不仅会成为这座历史名城的精神指向,还会在海内外产生更加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力。

  与李杜诗歌节几乎同时应运而生的还有丝绸之路—天水摄影双年展。这个双年展,立足本土,放眼世界,真正让天水第一次拥有了国际化的视野,也让世人开始真正了解一个地外偏远的内陆古城。

  今年举行的首届摄影双年展主题为“影像丝路神奇天水”,由法国著名摄影师、国际摄影策展人阿兰·朱利安担任影展总策展人。该“影展”以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背景,结合2016年公祭伏羲大典暨第27届中国伏羲文化旅游节而举办,也是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时,天水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正茂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丝绸之路已经有了2000多年的历史,但是过去以影像资料表现的丝绸之路大部分是外国传教士、商队等记录的。而在中国开始记录的就比较晚。“‘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我们认为,文化工作者有责任以影像的方式把‘一带一路’建设的进程和发展资料保存下来,并且传播到更多地方,将其传承下去。这也是我们在天水这个丝绸之路的节点城市举行摄影双年展的目的。”

  7月26日,2016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第九赛段天水绕圈赛在细雨中鸣枪开赛。

  来自国内外的2200余幅影像力作,参展作品从不同时期、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展示丝绸之路上的历史古迹、人文风貌和沿线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印痕,以及新时期经济社会建设的伟大成就,也特别展现了“丝绸之路”黄金段天水沿线的自然风光、历史遗迹、人文风情和经济建设的成就,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强烈的时代气息和浓郁的地域特色。

  首届丝绸之路——天水摄影双年展的成功,让天水在更加广阔的范围内,从“知道”逐渐“知名”。

  公祭伏羲大典暨文化旅游节,是全球华人寻根祭祖的盛会,是提升伏羲文化在海内外影响力的盛会,是推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盛会。

  天水是伏羲的诞生地和伏羲文化的发祥地,公祭伏羲由来已久,相沿成习。公祭伏羲大典暨文化旅游节自1998年开始举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了27届,规模和影响逐年扩大。2005年,首次由省政府主持举办了公祭伏羲大典。2006年,伏羲文化旅游节被国际节庆协会评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十大节庆”活动之一,公祭伏羲大典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伏羲文化旅游节又被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节庆中华协作体理事会联合授予“最佳文化传承奖”。之后,在探索海峡两岸公祭活动上实现了新突破,实现了海峡两岸共祭。

  毋庸置疑,公祭伏羲大典暨文化旅游节已经成为我省独具特色的重要文化品牌,成为宣传天水、推介天水的一张非常重要的文化名片。

  8月28日,中国·天水秦州第二届“李广杯”国际传统射箭锦标赛开幕。

  在天水,这样的名片还有很多,近年来天水市文艺精品佳作迭出。《天水通史》《魅力天水》出版发行,创排上演《一画开天》《麦积圣歌》《大秦文公》《轩辕大帝》《陇上铁汉》《关山月》《邓宝珊将军》《姜维》等精品剧目,央视拍摄制作的5集大型高清电视纪录片《麦积山石窟》在央视1套播出,拍摄完成双联行动和精准扶贫题材电影《幸福快车》、电视连续剧《苦乐村官》。

  同时,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大力提升。全市公共文化馆建筑面积达13695平方米,公共图书馆馆舍总建筑面积达16668平方米,实现了乡乡有文化站的目标。建成村文化室375个、乡村舞台1784个、农家书屋(社区书屋)2557个、城市数字影院7个。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99.33%,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9.04%。

  文化遗产保护成效突出。麦积山石窟正式入列世界文化遗产,启动全市38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维修工程,大地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得到国家文物局批复立项,马家塬、毛家坪、李崖等重大文化遗址挖掘保护和研究工作取得突破,全市列入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达到36项,武山书画、秦安小曲、秦州平南镇唢呐等12个项目分别入围全国和全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录,15部馆藏珍贵古籍分别入选国家和省上《珍贵古籍名录》。

  除此之外,“陇右讲堂”成功举办60多讲,连续举办五届“书香天水”全民阅读系列活动,策划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系列活动,“廉政大讲堂”“干部讲堂”“巡回党校”等多种形式宣讲活动持续开展,进一步推动了面向大众的理论普及工作。

 [1] [2] [3] 下一页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责任编辑:李秀清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