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天水 正文
投稿

【治国理政新实践·甘肃篇】天水甘谷:风劲潮涌正扬帆

2016-09-13 09:52:08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张兰琴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治国理政进行时

  甘谷县大像山文化公园。

  记者 牛彦君

  甘谷,古称冀,为全国县治肇始之地,建县已2700多年,有“华夏第一县”之称,是孔子七十二贤人石作蜀、蜀汉大将军姜维、清翰林院侍读学士巩建丰等名人先贤的生息之地。

  有着深厚历史传统的甘谷,在新时期奋发作为,古老的冀城焕发出新的风采。

  甘谷县委书记贾忠慧表示,只要主动适应新常态,牢牢把握主动权,就一定能够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迈上新台阶,实现整县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奋力书写脱贫攻坚新篇章

  甘谷举全县之力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民生保障、产业发展、技能提升、救助帮扶等30项措施精准到村到户,打出了一套脱贫攻坚的“组合拳”。五年累计减贫17.8万人,贫困发生率由42.9%下降到12.64%。累计投入扶贫资金40.5亿元,发放贷款10.74亿元,蔬菜、果椒、养殖、劳务等扎根性致富产业得到规模化发展,贫困群众关心关注的道路、饮水、住房、上学、用电、融资等难点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实现了“水泥路、动力电、卫生室、幼儿园、文化室、互助社、金融点、合作经济组织、互助老人幸福院、无线网络”10个全覆盖。

  可以说,扶贫攻坚力度之大、成效之好前所未有。2015年8月,甘谷县作为全省唯一一个贫困县代表,接受了国务院精准扶贫第三方评估组(中科院)的全面评估,工作得到了评估组的充分肯定。

  在扶贫工作推进中,甘谷县立足实际,大胆探索,积极创新,有效破解了一批制约发展、影响脱贫的突出问题。针对村级合作经济组织力量分散、职能交叉、与农民利益联结不紧密的现状,抢抓县里被列为全国供销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良好机遇,探索推进农村“三社合一”改革,将村级供销社、扶贫互助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机构和职能进行整合,组建成立村级农民供销互助合作社,推行“党支部+供销互助合作社+农户”引领带动模式,向农民提供生产服务、资金互助、农资供应、产品营销、公益服务等惠农服务,构建起了“两点三队一园一院”服务格局(“两点”即金融便民服务点、电子商务服务点;“三队”即农机服务队、文艺宣传队、环境保洁队;“一园”即幼儿园;“一院”即老人互助幸福院),很好地解决了群众脱贫致富“缺资金、缺劳力、缺技术、缺市场、缺资源”的问题。目前村级农民供销互助合作社实现了贫困村全覆盖,真正成了助推精准扶贫的有力抓手。针对扶贫资源条块分割、合力不强的现状,大力实施整片带整流域综合开发,将全县贫困区域划分为四大片带16个流域,坚持力量向流域汇聚、项目向流域摆布、资金向流域统筹、产业向流域集中,统筹推进“梯田+道路+产业+水利”的综合开发,走出了一条整流域开发、整片带推进、综合配套治理、可持续发展的扶贫攻坚新路子。近三年,整合项目资金21.32亿元,完成了11个流域的综合开发,彻底改善了区域内生产生活条件,培育了扎根性的致富产业。针对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产品销路不畅的现状,加快土地流转步伐,扶持发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全县累计流转土地10.48万亩,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350个、龙头企业79家、家庭农场35家。新建了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建成农产品产地市场12处,发展销售中介组织189个,培育经纪人680多人。建成了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和乡镇服务站,创建了“天谷商城”电商平台,率先在贫困村和产业示范带筹建电子商务服务点45个,有效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针对农民技能培训实效性不强、与用工市场对接不紧密的现状,按照“订单式招生、学徒制培训、组织化输转、一条龙服务”的思路,探索推行招工、培训、输转、维权、引资“五位一体”腾达培训输转模式,依据用工企业的岗位需求配置教学设备、开设课程,与中国移动、平安保险和甘肃银行联合打造了全省首个“劳务400云平台”,实现了用工企业与务工者精准对接、精准就业。

  甘谷县委副书记、县长申君明说,今年,甘谷县集中攻坚,力争整县脱贫摘帽。将统筹各方面资源力量,积极整合项目资金,深入推进路、水、电、房等基础设施建设,2017年前所有贫困自然村实现砂砾路全覆盖,农村C、D级危房全面消除,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大力推进条件艰苦、闭塞落后区域易地扶贫搬迁,2020年有搬迁条件和意愿的贫困户全部完成搬迁。

  同时,依托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培育蔬菜、果椒、养殖、中药材等农业主导产业,解决贫困群众长远增收问题,到2020年,种养业收入占农民收入的68%以上。

  以商兴城展新姿

  近年来,甘谷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据介绍,按照“东西拓展、向北延伸”的思路,建成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较“十一五”末增加了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41.2%。新建改建城区干道13条,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城区路网骨架。建成了县影剧院、南滨河路风情线、杨赵渭河大桥等一批城市服务设施,新增城区住房面积102万平方米。

  站在大像山顶,鸟瞰整个甘谷县城,犹如一幅写意画作,美不胜收。近处的大像山公园水波荡漾,远处的新城区高楼林立,一条条崭新的马路穿针引线……

  截至目前,县城三版总体规划完成修编,大像山公园二期、县影剧院、南滨河路东延段景观绿化等城建重点项目全面完工,渭北片区供水管网改造、城区小巷道硬化、路灯光源改造等一批民生工程落地见效。通甘公路改造、渭水峪渭河大桥、西坪湾儿河桥等交通重点工程竣工投用,东坪渭河大桥启动建设。

  甘谷还将强力推进大城区建设。按照“东西延伸、南北拓展、建成区改造提升”的思路,围绕“一带两心、轴向强化、组团发展”的空间布局,坚持把山水美景、田园风情、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规划,全面推进城西区、渭北区、老城区、六峰片区开发建设,有序推进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十三五”末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20万。

  扩容的不仅是面积,还有新的业态。近年来,商贸旅游繁荣活跃。该县采取政府搭台、招商拉动、企业唱戏的办法,高起点规划建设了占地1518亩的甘肃东部甘谷物流园。

  甘肃东部(甘谷)物流园区是甘谷县立足建设陇东南商贸大县,充分依托交通和资源优势,采取政府搭台、供销牵头、招商拉动、企业唱戏的办法,全力打造的区域性现代化物流中心,2013年被省政府列入全省100个重点推进项目。园区规划占地1518亩,主要包括综合商贸、农产品物流、汽贸汽配、仓储货运、综合服务五大功能区,规划建设物流配送、农产品检疫检测、客运、会展、管理、信息服务六大中心,概算总投资53亿元。项目于2012年开工,分三期建设,预计2018年全面建成。

  经过四年的发展,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已比较完善,先后成功引进落地了浙江商贸城、陇东南汽配城、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县客运中心、汽车贸易城等一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1.8亿元。

  甘谷浙江商贸城是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建设的大型商业综合体,经营业态主要包括建材家居、五金交电、服装鞋帽、小商品和餐饮酒店五大业态。该项目已经于2014年8月全面建成投入运营,累计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税收4800万元,入驻商家42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3000余个,运行情况良好。

  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项目于2014年7月开工建设,目前,副食干果粮油市场、果品蔬菜交易中心、沿街商铺和文化综合体已全部建成,农特产品交易中心和供销大厦将于年内启动建设。

  甘谷客运中心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客运站、停车站场和星级酒店。目前,客运站主楼已经封顶,年内可投入运营,商务酒店将于近期开工建设。

  陇东南汽配城项目于2014年5月开工建设,汽车配件街已于2015年10月全面建成投入运营,入驻商家120户,露天展场和服务中心已经建成,年内将投入运营。

  项目建成后,物流中心预计入住商户3600余家,年实现物流产值90亿元,上缴利税8.1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5000多个。物流中心服务范围立足于天水地区及陇东南,服务“关中—天水经济区”辐射大西北,面向全国的现代化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将发展成为陇东南综合性物流集散地,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甘谷是典型的传统商贸大县,商贸体系完善,从业人数较多,发展基础较好。近年来,抢抓甘谷被列为全国供销综合改革试验区、供销系统电子商务示范县和甘肃省电子商务示范县的良好机遇,积极整合项目资源,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初步建成了县有运营中心、乡镇有服务站、村有服务点的三级供销电子商务运营体系。

  县一级层面,投资150万元,建成了甘谷县供销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上线运行了区域自建平台“天谷商城”,实现了与全国供销总社电子商务平台“供销e家”、阿里巴巴中国农村淘宝平台的顺利对接。乡镇一级,重点依托基层供销社,在全县15个乡镇建立电子商务服务站,实现线上市场与线下资源的有机结合。村一级,依托供销综合服务社和“三社合一”改革组建的村级农民供销互助合作社,在全县195个贫困村配套建成了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

  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上水平

  甘谷大像山拥有渭河流域唯一一尊唐代大佛。它从“养在深闺”到声名日隆,恰是该县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体现。

  大像山景区1月至8月,共接待游客80余万人,旅游综合收入超过2.56亿元。同期,全县旅游接待人数突破157万人,同比增长28.98%,全县旅游综合收入5.18亿元,同比增长28.2%。

  近年来,大像山景区大力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改善景区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档次和品位,努力打造成为陇东南集文物古迹、旅游观光、度假娱乐、休闲购物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胜地。

  今年还成功举办了甘谷大像山民俗文化旅游节会。该节会是第六届敦煌行·丝绸之路文化旅游节和2016年天水市伏羲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之一,节目内容丰富多姿,体现了文化和旅游、体育和旅游、民俗和旅游深度融合的特点。

  从今年以来,县里全力抓好的项目工作,就可看出该县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深度与广度。由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的大像山石窟危岩体加固工程项目即将正式开工;大像山观音殿、无量殿维修工作,已由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准立项;古坡供销生态旅游一条街项目主体工程已完成;大像山冀城大酒店项目主体工程已全部完成;大像山公园三期建设工程—石作蜀文化园(崇文园)和姜维文化园(尚武园)建设项目已正式开工;大像山景区开展植树绿化工作……

  今年下半年,甘谷县还将深入挖掘伏羲文化、先秦文化、三国文化和民间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内涵,积极探索五大文化与旅游业“六要素”(食、住、行、游、购、娱)结合的有效方式,不断提升旅游活动的文化品位和综合效益。搜集整理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用文化丰富景点内涵,以景点诠释文化底蕴。在加强《姜维》等秦腔剧目宣传交流的基础上,积极创作编排《像山情》等优秀地方剧目,寓文于景,相得益彰,通过艺术表演增强宣传效果。

  目前,甘谷正在打响“华夏第一县”“大像山”等历史文化品牌,抢抓“一带一路”、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天水中华始祖文化园建设等重大机遇,大力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快毛家坪遗址公园、尖山寺森林公园开发建设步伐;积极推进大像山仿古文化街西区、古坡生态旅游区、姜维故里文化园等项目建设。挖掘整理文化名人、甘谷道情、地方小曲等特色文化,着力打造融商贸、文化、餐饮、休闲于一体的特色街区,不断提升大像山民俗文化旅游节档次规模。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开发麻鞋、辣椒、脊兽等特色旅游商品,培育壮大文化旅游产业,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十三五”蓝图已经绘就,新一轮发展扬帆起航。甘谷在决战新征程上砥砺前行。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责任编辑:张兰琴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