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嘉峪关 正文
投稿

嘉峪关:丝路明珠打造文化旅游黄金廊道(图)

2016-09-18 09:03:28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张玉芳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有中生辉,“丝路”“长城”相辉映无中生有,新兴产业渐当家

  嘉峪关市在立足和突出现有文化旅游资源特色的基础上,深挖本土特色文化资源,通过发挥特色、借力发展与合作开发三个途径,实现了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嘉峪关历史悠久,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首先要做好保护和传承,让它‘有中生辉’。”嘉峪关市委书记柳鹏说。

  如何做到“有中生辉”,让“丝路”与“长城”交相辉映?嘉峪关市全面挖掘开发与长城、丝路相关联的文化遗产、文物古迹、民俗艺术等存量文化旅游资源,实施了嘉峪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工程、南湖文化生态园、嘉峪关草湖国家湿地文化公园、嘉峪关戈壁大峡谷景区、丝绸之路葡萄酒文化展示中心等文化产业项目。其中总投资20亿元的嘉峪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目前关城本体保护维修已完工。

  夜晚的讨赖河沿岸成为人们休闲好去处。

  嘉峪关市还借助外力,启动建设了一批文化产业项目,做出文化旅游发展的又一篇好文章——“无中生有”。

  以蓝孔雀为主题的文化生态旅游景区的中华孔雀苑,是全国规模最大的蓝孔雀养殖、产品精深加工基地。该景区已连续主办了三届“丝路·长城(国际)音乐文化节”。

  总投资40亿元的观礼古镇文化休闲生态旅游综合景区项目,以“观礼”文化为主题,以丝路文化为渊源,以嘉峪关长城文化为地缘文化,将文化灵魂融入项目,以古朴的奇观妙境还原历史,让文化的印迹留在嘉峪关。

  总投资22亿元的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项目——方特欢乐世界,是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主题公园。项目涵盖主题项目、游乐项目、休闲景观项目、配套服务项目数百项,项目与嘉峪关关城共同构成了“一古一今、一新一旧、一动一静”两大旅游主体,使嘉峪关由“过路旅游”变成“过夜旅游”,由“观光旅游”发展成“体验式旅游”,形成了优势互补、互相支撑的旅游业发展新格局。

  嘉峪关丝绸之路文化博览园项目立足“精品丝路、绚丽甘肃”,以丝路文化、长城文化、华夏历史文化、边塞古城文化等为创意基础,是拟建的国内唯一一家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主题公园,将与方特欢乐世界呈现差异化发展态势,同时与世界文化遗产——嘉峪关关城、方特欢乐世界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使嘉峪关的文化旅游资源形成巨大的“聚合效应”。

  国际铁人三项赛等一批品牌节会,让嘉峪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嘉峪关市还与肃南县合作,对“七一”冰川、文殊寺旅游景区进行联合开发。打破地域界限,加强与河西走廊沿线城市和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等城市之间的合作交流,共同打造丝绸之路文化旅游黄金廊道。

  品牌节会,创国际文化名片

  嘉峪关市精心打造了一批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节会、文化活动和产业品牌。成功承办4届国际短片电影展、11届国际铁人三项赛、4届国际航空滑翔节和2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开幕式及系列活动、首届国际文化产业大会暨第五届甘肃省文博会等一批重大节会活动;依托悬壁长城和滑雪场举办了首届全国山地竞速挑战赛,依托中华孔雀苑举办了长城国际音乐文化节;连续两年举办了嘉峪关市奇石文化旅游节等,在品牌的带动下,嘉峪关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国内外旅游观光者纷至沓来。

  嘉峪关烤肉源远流长,享誉四方。

  嘉峪关市还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民俗文化保护传承,将特色文化向产业化方向发展,采取“文化集市”与“公司”合作方式,鼓励企业研发了“发光”夜光杯、“嘉峪关魏晋砖壁画复制”“风雨雕石艺画”“嘉峪石砚”等小而精、便于携带的特色文化旅游纪念品,利用“文化集市”营销平台,向全省乃至全国推广销售。

  均等便利,品牌亮眼公共文化普惠民生

  嘉峪关市始终坚持文化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则,把文化重心倾向基层,打造“没有围墙的剧场”“不出村口的电影院”“随时可借的图书馆”。

  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目前,全市建成21个城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23个城市社区书屋、6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和10个电子阅报栏。“15分钟文化活动圈”让市民在家门口尽享“文化氧吧”。在全省率先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建成了村级文化活动室17个,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点13个。率先在全省建成了覆盖全市17个行政村的“乡村舞台”。依托文化阵地,“同享读书之乐·共建书香雄关”全民阅读主题活动;“文化三下乡”“非遗进农村”“文化惠民月”“文化五进”系列活动;“雄关大舞台”“雄关大展厅”“雄关大讲堂”三大品牌活动及“一村一戏”送戏下乡、“低收入家庭免费培训”“民俗雄关——非物质文化展演”“文化精准扶贫—志愿者入村”等一系列亲民惠民的文化活动在雄关遍地开花。

  被群众称为“没有围墙的舞台剧场”的“乡村舞台”,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成为农民朋友展示自我的平台。作为“乡村舞台”的延伸和更高级形式的“雄关大舞台”,一经举办,便受到了广大市民的青睐,已经成为全市群众文化活动的品牌。

  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促进全市经济转型升级。

  巍峨雄关阻云行,古月岂如今月明?新征程,新跨越,站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上,勤劳智慧的嘉峪关人正迈开脚步追逐梦想,嘉峪关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巨轮,风帆正劲,乘风破浪,正向着新的目标行进。

  本版组稿:嘉峪关市委宣传部甘肃日报嘉峪关记者站

  本版摄影:毛富 姜百文 段建国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责任编辑:张玉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