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体育+”助跑旅游业转型升级——体育赛事助推甘肃转型跨越发展系列报道(四)
记者 叶海荣 吴正楠 祁玉洁
体育产业是健康产业、绿色产业和幸福产业,已成为“补短板”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增长点。一些地方结合供给侧改革,大力推进体育、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了产业升级换挡,为地方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带着跑鞋去旅游
从山清水秀的贵州,到大漠戈壁的张掖丹霞,20岁的贵州女孩姚妙通过参加张掖祁连山国际超百公里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体验西部风土人情,挑战自我、磨砺心灵,让自己的旅游不再走马观花。
姚妙告诉记者,自己喜爱户外运动,比赛的过程就是旅游的过程,这次通过网上报名参加比赛并顺便旅游。在她看来,通过赛事活动可以深度了解当地的人文景观。
同样,在上海从事IT工作的王浩是第一次来张掖参加祁连山国际超百公里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作为一名户外运动爱好者,他此前参加的比赛大多在东部地区。“去年一个朋友参加比赛回去后推荐说张掖很美,今年就来参赛旅游。”据了解,像王浩这样因朋友宣传推荐前来参赛的人很多。
当下,带着跑鞋去旅游已成为一种新时尚。这种新时尚,让参加赛事的人越来越多,赛事的规模不断扩大。走进河西走廊的张掖、酒泉、嘉峪关、金昌等地,赛事活动一项接着一项,在酷热的夏天,通过参加体育赛事来甘肃旅游的游客络绎不绝。
“现在,每周都有从温州等地户外运动俱乐部发到张掖的团队。”张掖市大漠户外体育旅游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春说,这些团队对住宿餐饮要求高,消费能力强,有些甚至主动要求增加购物点和旅游景点。
“1+N”的发展模式
体育赛事吸引的是具有消费能力的人群,产生的是强大的传播力和良好的示范效应,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体育产业对旅游业的拉动反向加快了体育发展,而地方则借助体育赛事促进了三产的发展。与传统旅游相比,带着跑鞋去旅游把自然景区的“静”和体育赛事的“动”有效结合,进一步丰富了旅游的内容和内涵,撬动了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真正形成了“1+N”的发展模式,推动了一些市县从过境游向旅游目的地转变。
作为旅游城市的嘉峪关,借助旅游与体育融合,利用“铁人三项”等体育赛事延长游客在嘉峪关的停留时间。2015年以来,嘉峪关新增加60-70家宾馆,6000多张床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由原来的35%增长到44%。2016年上半年,嘉峪关第三产业占比首次突破55%。
“为聚集人气推动旅游业及相关产业发展,今年举办的体育赛事,将推出报名参赛者可获得紫轩葡萄酒或景区门票的优惠政策。”嘉峪关市旅游局局长陈学军说。
没有松鸣岩国际滑雪场,松鸣岩的旅游就不会在淡季火爆,并迅速成为周边地区冬季体育旅游的最佳场所和广大滑雪爱好者最喜欢的目的地之一。去年,松鸣岩国际滑雪场项目暨松鸣岩户外健身训练基地的建成营运,让以往半年歇业的和政县餐饮酒店实现了全年营业。
正在全力推进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高台县,今年上半年相继举办了端午龙舟赛、张掖市第四届运动会、“九天之翼”国际滑翔中心首飞等重大赛事,全县接待游客93.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4%和31.3%。“体育赛事吸引游客人数占全县总游客人数的比重达到20%以上。”高台县旅游局副局长闫志说。
体育赛事的举办和传播,拉动了旅游业蓬勃发展。数据显示,2015年环湖赛天水绕圈赛拉动社会消费1.438亿元,其中,旅游业2911.89万元,其他服务产业1.146亿元。
融合发展下的升级换挡
旅游与体育的融合,推动了旅游业升级发展,提升了旅游业的内涵和外延。
结合“一带一路”战略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全省各地先后创建了一批富有地域特色的品牌体育赛事,培育了阳关—玉门关—雅丹、莫高窟月牙泉、民乐扁都口、高台大湖湾、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等一批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和景区。
与旅行社组织的旅游团队走马观花相比,体育赛事吸引来的团队消费能力更强、停留时间更长,赛事的多次曝光和极高的关注度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旅游,从而把吃、住、行、娱乐、购物等要素充分利用起来,做成产业链,使游客深度体验地方的风土人情。
户外运动理想场所的扁都口风景区,近年来成为了运动爱好者和游客的出游目的地。民乐县旅游局局长宋轩说,扁都口风景区没收取门票,只收停车费作为清洁环境的资金,借助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户外露营大会等赛事吸引游客,打造最美国道227旅游风景线和祁连山腹地旅游线路,提升了旅游的可进入性、可驻足性、可消费性和可回头性,做大做强了高原生态游的品牌。
对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景区发展产业比较单一、旅游产业发展层次较低的甘肃来说,关联度高、产业链长、带动性强的体育赛事,正让越来越多的旅游景区摆脱门票经济。甘肃大部分旅游目的地正以体育赛事促进旅游消费结构升级,推动旅游产业大发展大跨越,提升地方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