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理论频道 正文
投稿

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你不可错过的科普贴

2016-05-20 08:54:49 来源:求是网  作者: 责任编辑:张玉芳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学习笔记”按: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年度热词。2015年1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G20峰会、APEC会议上,则将“重视供给端和需求端协同发力”作为世界经济的“药方”。据不完全统计,习近平总书记至少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部级干部专题研讨班、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政府工作报告、领导人调研考察等十余个场合提到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那么,究竟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哪些任务?下面就随“学习笔记”一起来看看吧!

  一、五大任务

  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结构性改革任务十分繁重,战略上要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战术上主要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

  ——2015年12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2015年11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指出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综合研判世界经济形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出的重大决策,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重点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不能因为包袱重而等待、困难多而不作为、有风险而躲避、有阵痛而不前,要树立必胜信念,坚定不移把这项工作向前推进。

  ——2016年5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上强调

  “学习笔记”批注

  “供给侧”对应的是“需求侧”。在传统的需求管理思路中,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主要是加大投资、刺激消费和拉动出口;而从供给侧来看,则认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在于在供给和生产端做文章,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产业竞争力来“提质增效”。从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首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提出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中的政策逻辑一脉相承,意味着我国将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到实处。

  “三去一降一补”这五大任务,可以说基本涵盖了供给侧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指出了下一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内容。也就是说,在结构性、供给侧改革方面,必须重点围绕这五个方面而展开,且必须有针对性极强的措施和办法。

  二、五个“搞清楚”

  做好工作方案,要“搞清楚现状是什么,深入调查研究”;“搞清楚方向和目的是什么,把握好手段,防止就事论事甚至本末倒置”;“搞清楚到底要干什么,确定的任务要具体化、可操作”;“搞清楚谁来干,做到可督促、可检查、能问责”和“搞清楚怎么办,用什么政策措施来办”。

  情况要摸清,搞清楚现状是什么,深入调查研究,搞好基础数据测算,善于解剖麻雀,把实际情况摸准摸透,胸中有数,有的放矢;

  目的要明确,搞清楚方向和目的是什么,把握好手段,防止就事论事甚至本末倒置;

  任务要具体,搞清楚到底要干什么,确定的任务要具体化、可操作;

  责任要落实,搞清楚谁来干,做到可督促、可检查、能问责;

  措施要有力,搞清楚怎么办,用什么政策措施来办,政策措施要符合实际、有效有用、有操作性,让地方和相关部门知道怎么干。

  ——2016年1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强调

  “学习笔记”批注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住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是制胜要诀,而如何制定好方案,是其中重中之重。在此次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就如何做好工作方案给出了具体的思路,提出要“搞清楚”五大方面。这五个“搞清楚”各有侧重,体现了我们在经济工作方面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们要让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心中有数,投身实践,这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体现。

  三、五大方向

  制定好方案是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上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是工作重点,关系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开局、关系到“十三五”的开局。各地区各部门要坚定信心、坚决行动,抓紧抓好抓实,切实取得实效。

  ——2016年1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强调

  “学习笔记”批注

  摸清情况是前提,明确目的是基础,任务要具体、责任要落实、措施要有力实际上是强调改革方案一定要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明明白白写清楚政府和各相关部门要做什么,如果没做到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这样才能保证各项改革措施有力、有效、有持续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持久战,但如果畏首畏尾,拖延不决,只会贻误战机,留下历史遗憾。

  四、把握好“加法”和“减法”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硬仗,要把握好“加法”和“减法”,增加要素投入,促进经济总量增加,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2016年3月8日,参加湖南省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要发挥好市场和政府作用,一方面遵循市场规律,善于用市场机制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政府要勇于承担责任,各部门各级地方政府都要勇于担当,干好自己该干的事。要突破重点难点,坚持重点论,集中攻关,以点带面。要把工作做细做实,有针对性制定政策、解疑释惑;具体工作要从实际出发,盯住看,有人管,马上干。要平衡好各方面关系,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注意减少风险隐患。

  ——2016年5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上强调

  “学习笔记”批注

  2016年是国家“十三五”国民经济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毫无疑问,新常态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自不言而喻。既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此重要,是不是因此意味着就可以忽略和轻视需求侧?

  对此,总书记给出了明确答案:要把握好“加法”和“减法”,做到两手结合、同步并行,既要增加要素投入,促进经济总量增加,又要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同时市场和政府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做好“加减法”是发挥好政府和市场配合作用的要求。

  五、五大政策支柱

  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宏观政策要稳,就是要为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产业政策要准,就是要准确定位结构性改革方向;微观政策要活,就是要完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改革政策要实,就是要加大力度推动改革落地;社会政策要托底,就是要守住民生底线。

  ——2015年12月,在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

  要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重点是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需要,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2016年1月,在重庆调研时强调

  “学习笔记”批注

  新一届政府在总结发扬以往需求侧调控经验的基础上,更为大胆、更为精准地在供给侧做文章。比如说,通过简政放权,把原来政府掌握的权力放给市场、放给企业,让市场活起来,让企业愿意去生产以增加供应。这种宏观调控着力激活微观活力,在减税、金融改革等方面,努力帮助企业降低成本,这有利于提高企业发展能力,增加有效供给。这种供、求两侧相结合的调控方式,是符合中国当前发展阶段的正确选择。

  福利帖: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个认识误区

  1、如何认识供给侧与需求侧的辩证关系

  我国的经济政策重点转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要“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决不能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扩大需求分离开来甚至对立起来,决不能割裂供给与需求的内在联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发挥“三驾马车”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是对立的。有的观点认为,过去一直强调的发挥“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属于需求侧管理,需求侧管理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立的、矛盾的,因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要抛弃“三驾马车”。其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并不矛盾。消费、投资和出口的“需求”是从发展经济要满足这三方面的需要来讲的,其中只有消费需求是相对于供给侧的需求,出口和投资则不能简单地看作是相对于供给侧的需求。

  2、如何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西方供给学派的本质区别

  不能简单地从西方经济学比如从萨伊的“供给自动创造自身的需求”的观点中寻找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源泉,因为两者根本不搭界。萨伊是用供给创造需求、总供给会与总需求相一致这一观点来否认资本主义会出现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进而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而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供给侧结构与需求侧结构失衡的现实形势下采取的新的有效举措。也不能用某些西方国家供给侧改革失败来说事。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从我国经济运行中的实际问题出发采取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改革措施,有利于经济更好发展,与其他国家不能简单类比。

  3、如何认识宏观调控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作用

  社会上有一种观点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削弱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完全由市场调节经济结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如果单靠市场调节来完成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必然会加剧经济失衡,出现极其严重的企业大面积倒闭潮,导致经济发生断崖式衰退,出现大量失业人口,甚至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这正是马克思批判过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通过经济危机解决比例关系失衡的做法。

  4、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市场和政府的有效配合

  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项任务,特别是去产能、去库存,离不开政府的作为。但政府的这种作为,是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与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向一致的。试想,如果政府不出手,完全由市场自发调节供求关系,会有许多产能严重过剩的企业破产倒闭,大量工人失业,产生严重社会问题。现在,在供求结构性失衡的情况下,需要发挥政府弥补市场不足和支持市场功能的作用。政府的作用是正面的,又是与市场调节作用相结合的。

   5、如何认识优化结构与提高经济总量的关系

  经济结构和经济总量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经济发展既要求总量的增长,有要求结构的优化,结构优化有利于推动总量持续、快速增长,总量的增长要求结构不断优化、实现更高层次的增长。面对产品质量不高,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行业比重过大,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实体企业盈利下降,金融债务风险加大等一系列问题,就要通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优化经济结构,提升我国经济的含金量。

   6、如何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做大做强做优国有企业

  国企改革一直是近年来新自由主义思潮重点关注的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后,有人主张中国经济改革的方向是取消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改革的出路在于卖掉国有企业。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能够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主导力强、辐射面广的重要作用,模范执行各项改革决策,成为改革的主力军和先行者。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不能脱离国情、脱离实际、走“一卖了之”的错误道路,既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又要注意避免市场的盲目性,着力在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益和质量上下功夫,提高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做大做强做优国有企业。

  (资料来源:新华网、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经济日报、求是网)

文章来源:求是网  责任编辑:张玉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