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陇周刊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文化
投稿

天水胡家大庄:一座明清传统村落的繁盛与坚守/图

2016-04-16 12:04:21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晨报 作者: 责任编辑:狄东阳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之前河湾里老村子,现今只有极少一部分人居住,人们大多已经搬迁到了现在的胡大村。村子里的主干道,现今已是硬化过的水泥路。但是,在宅院之间,还是保留着松软的土地。

  胡勤真带领着记者先行进入了一座宅院。跨进一人多宽的木门,是一座四合院式的宅子。老人说,这座院子是清朝时期盖的,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至今还居住着胡氏的族人。

  听到有客人登门,家中的主人从堂屋挑门帘就迎了出来。原来是祖孙二人,只有两三岁大的小孙子,见到陌生人来访,竟然一点也不怕生,在屋前的台阶上玩耍。

  院子里的正屋以及东西厢房,还完整保留着初建时期的木雕门楣。古朴的雕花,带着北方特有的粗犷。所有的门窗也都还依旧在使用着卯榫,屋内的木制炕边光滑透亮,一看就是使用多年而有了包浆。进出屋子的门槛之高,就连主人家的小孙子都可以直接坐在门槛之上而脚不沾地。

  胡勤真说,现代建筑和古民居和谐交融,形成了胡家大庄独特的村落风貌。如今,上百处古民居,保存完好的有20多处,分别建造于明、清及民国时期。每家的风格都不一样。说话间,他又带领着记者来到了另一处院落。

  清池观

  从正门进入,是五六米长的走道,接着是一处圆月门,进了圆月门才来到了院落内里。小院里的花圃占了院子的三分之二,花圃中已经有嫩绿的小芽舒展出来。在每一株花茎之上,都可以发现一张小纸条,上面是主人家给每一株花朵起的名字,煞是可爱。在花圃与屋子之间,两位精神矍铄的老者在对弈。

  在他们身后,有着一扇与众不同的木门。门扇很简单,在正中间是两个木条,其余的部分则是方方正正的。女主人说,这个叫棋盘门,两个木条中间就是楚河汉界。

  这座院落同样也是始建于清朝,独特的是,这座院落有着优良的排水系统。圆月门连接着主院和走道,而在圆月门的外侧,就是一条二三十厘米宽的排水道。每当下雨,雨水就可以顺着排水道流出而使院内不会积水泥泞。

  胡家大庄的民居,是典型的北方庭院。天方地阔,郑重其事,院里院外都呈现着开朗透亮的气派。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乾隆年间的四柱、四门八窗的厦房和同治时期的四合院。

  不管是古民居还是新院落,门首悬挂匾额在每户人家必不可少,“耕读第”、“三欣居”、“祥和瑞”、 “雅安居”……一块块匾额既是家族文化的体现,也寄托了当地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行走在胡家大庄,每当遇到百年的老宅院,都可以看到白色高大的院墙,墙边的老树还未完全发芽,偏西的阳光,将树干的影子投射在院墙上,然后慢慢拉长。斑驳老树,你能感受到时光流淌,沉淀的岁月像油画一样厚重。

  除了民居,目前村上保留最为完整的古建群——清池观亦可见,乾隆六年,村人为祈求神灵保佑,全村集资筹劳,历时三年有余,建起了无量殿、抱厦、山门楼,后来相继建起了家庙、三霄殿、财神庙、庙门等。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晨报 责任编辑:狄东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