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理论频道 > 理论动态 正文
投稿

卢锋:用结构性改革破解结构性矛盾

2016-04-01 14:37:29 来源:求是 作者: 责任编辑:张玉芳(见习)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核心要点:

  -经济运行的“稳”,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速比较平稳、社会就业保持稳定、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物价总水平相对稳定。其中,经济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是经济总体平稳的基础,为其他方面的“稳”提供了重要支撑。201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9%,符合年初的预期目标。

  -要紧紧抓住改革创新这个中心环节,坚持用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努力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效益。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推进改革创新,就能使我国经济发展的潜力、韧性和回旋余地得到充分拓展,使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迈进,顺利实现“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

  -在适度提升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经济环境演变与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当前乃至整个“十三五”时期我国主动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举措。

  -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未来发展的成效乃至成败。“十三五”时期,我们必须坚持把五大发展理念作为谋划改革发展大局的指挥棒,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的发展理念的认识要立即调整,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的发展理念的行为要坚决纠正,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的发展理念的做法要彻底摒弃。

  在适度提升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经济环境演变与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当前乃至整个“十三五”时期我国主动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多方面结构性因素制约,经济运行的下行压力持续增大。用结构性改革破解结构性矛盾,既是应对当前突出问题的科学思路,也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对症药方。

  供给侧管理和需求侧管理是调控宏观经济的两个基本手段。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与此相对应,供给侧管理和需求侧管理是调控宏观经济的两个基本手段。两者对推动经济增长有着重要作用,但又有所区别,各有侧重。需求侧管理重在调节总需求,解决总量问题;供给侧管理重在解决结构问题,提升经济的长期供给能力。从历史经验看,世界各国在调控宏观经济时,往往会同时采用这两种手段,但以供给侧为重点还是以需求侧为重点,则需要依据本国宏观经济形势做出抉择。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近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运行一直面临较大下行压力,除受周期性因素影响外,更多地则是受结构性因素制约。具体表现在:随着劳动力等要素价格和成本持续上升,我国比较优势出现阶段性变化,与发达国家经济增速趋势性下降因素叠加,出口增速明显回落;钢铁、煤炭、电力等传统重工业部门产能过剩严重,其作为重要增长引擎的功能减弱;实体经济边际利润率和平均利润率下滑。同时,消费结构升级,一些需求在国内得不到有效供给,需求外溢现象较为严重。这些新特征使当前的经济下行与我国以往波动周期比较,显现出更为深刻的结构性特点。从供给侧入手解决这些结构性问题,必然成为当前我国经济政策的合理选择。

  结构性矛盾需要用结构性改革举措破解。结构性改革的长期目标,是要通过改革创新释放经济潜在的总供给能力,提升供给系统满足需求的能力与水平,从根本上提升经济运行效率和企业整体竞争力。就此而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简政放权、推动“双创”的持久努力相互衔接,是我国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战略部署。推进结构性改革,要大力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向纵深发展,发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充分释放全社会创业创新潜能;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和降本增效,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使维持低效企业所耗费的资源释放出来,转向更有效率的用途;努力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提升消费品品质,促进制造业升级,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坚决打好国有企业提质增效攻坚战;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大幅放宽电力、电信、交通、石油、天然气、市政公用等领域市场准入,消除各种隐性壁垒,鼓励民营企业扩大投资,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结构性改革需要需求侧管理加以配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不意味着放弃需求侧管理,而是要能动实施总需求调控,努力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营造有利于结构性改革的宏观环境。但实施需求侧管理也不意味着使用大规模刺激手段,而是要深挖国内有效需求潜力,开拓发展更大空间,形成对经济增长稳定而持久的内需支撑。要增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适应消费升级趋势,破除政策障碍,优化消费环境,维护消费者权益;发挥有效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作用,着力补齐我国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的短板,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激活城镇化这个最大的内需潜力和发展动能;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深入实施。

  要看到,虽然当前我国经济处于“三期叠加”阶段,但支撑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不断涌现,经济发展中难点与亮点并存。特别是近几年在经济增速回落的同时,就业与民生保持平稳,居民收入和消费稳定增长;北方部分资源密集地区面临较多困难,而东部发达地区仍活跃增长,10多个中西部省区市增长较快;工业品价格低迷派生通缩压力,而外贸条件受益于进口价格走低得到改善;传统经济确实在承受双重调整的严峻考验,而新经济新业态表现活跃并引领结构转变。从长期看,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蕴含着深厚发展潜力。经济形势短期变动与复杂表现是大国经济在结构深度调整阶段的合规律现象,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改革发展方向,坚定用改革的办法破解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就一定能够推动我国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作者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文章来源:求是 责任编辑:张玉芳(见习)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