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陇周刊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理论频道  >  理论前沿
投稿

孙政才:贯彻新发展理念 开拓发展新境界

2016-04-01 14:34:31 来源:求是 作者: 责任编辑:张玉芳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核心要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等于所有区县、乡镇、村同步进,人人齐步走。重庆五大功能区域间、城乡间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发展现状和潜力差异很大,各功能区域的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发展任务也必须各有侧重。

  -要坚持以主动积极态度把握新常态,深刻领会新常态的本质特征要求,主动转变思维、更新观念,主动迎难而上、应对挑战,防止“速度情结”、“换挡焦虑”,防止浮于表面、空喊口号,防止畏难不前、消极懈怠。

  -要彻底摒弃不合时宜的唯GDP、速度至上等观念,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彻底摒弃拼资源拼消耗、盲目铺摊子等路子,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彻底摒弃重城市轻农村、重经济轻社会等倾向,坚持平衡发展和包容性发展;彻底摒弃各自为战、闭门造车等做法,坚持全国一盘棋和内外联动发展。

  -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是重庆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载体和平台,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路径选择。

  2016年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到重庆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努力提高统筹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为重庆发展把脉定向,明确提出“一个目标”、“两点定位”、“四个扎实”的要求。我们要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做好重庆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方针和根本行动指南,转化为干事创业的新思路、新办法和新作为,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一、牢牢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西部地区而言,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掉队,必须扬鞭奋蹄、埋头苦干。”重庆总体上处于欠发达阶段、属于欠发达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繁重。必须充分认识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紧迫性和艰巨性,科学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和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核心在“全面”,要注重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覆盖的领域要全面,必须以发展的办法加快补齐“三农”、公共服务、社会事业、民生保障、生态环境保护等“短板”,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覆盖的人口要全面,必须更加关注农村贫困人口、城乡特殊困难群体等,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小康惠及全体人民。覆盖的区域要全面,必须切实解决不同功能区域间与城乡间发展不协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较大等问题,创新体制机制,着力形成平衡发展结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齐步走”,要鼓励各地立足实际差异发展、加快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等于所有区县、乡镇、村同步进,人人齐步走。重庆五大功能区域间、城乡间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发展现状和潜力差异很大,各功能区域的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发展任务也必须各有侧重。“十三五”时期,重庆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目标为9%左右,这是区间值和整体目标,允许各年度略有波动,也不要求各功能区域和区县整齐划一。要注重分类指导、梯次推进,通过差异化的政策导向,鼓励发展基础好、实力强的功能区域和区县发展更快一些,扶持带动条件较差、相对落后地区跨越发展,推动全市建成高质量的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承前启后的关键一步,要注重解难题、打基础、利长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也是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起点,对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极为关键。当前,重庆发展仍面临创新能力不够强、部分企业经营困难、新兴产业亟须培育及城乡区域间差距较大等诸多难题。要紧紧瞄准既是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又是惠及长远战略需要的突出矛盾问题,加强各方面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精准务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为推动更长时期可持续发展打牢基础,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二、紧紧抓住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个大逻辑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经济发展新常态是这个阶段的鲜明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对经济发展新常态进行了深刻阐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要求,为我们主动适应新常态、切实把握新常态、积极引领新常态提供了重要指导和根本遵循。

  新常态是一个客观状态,应当主动积极务实地去看待。新常态具有经济发展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特征,是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的必经过程。要坚持以主动积极态度把握新常态,深刻领会新常态的本质特征要求,主动转变思维、更新观念,主动迎难而上、应对挑战,防止“速度情结”、“换挡焦虑”,防止浮于表面、空喊口号,防止畏难不前、消极懈怠。坚持以客观务实态度把握新常态,既认识到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科学概括,切实把适应新常态的新要求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又避免片面地甚至错误地把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都归结为新常态,防止标签化、庸俗化、简单泛化。

  新常态是一个演进过程,必须清醒认识风险和挑战。新常态下,我国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没有变,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但经济发展的条件、环境、动力和约束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比如,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在逐步消退,人口红利在逐渐下降,全球贸易红利在逐步减弱,技术源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发展动力亟须转换重塑,经济社会发展短板效应愈加凸显,等等。实践表明,低成本扩张、低价格竞争的路子已经走不通,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要坚定不移地统筹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变中求新、新中求进、进中突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新常态是一个全新考验,必须提高驾驭经济发展的能力。新常态是客观存在,本身没有好坏,但适应、把握和引领新常态的工作与实效却有高下。能否在新常态下有新作为,关键取决于我们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贯彻落实中央精神、适应引领新常态的能力。立足新形势新要求,要着力提升把握趋势、超前谋划的战略预判力,善于从苗头预见趋势、从趋势发现规律,因势而谋、顺势而动,掌握工作主动权。提升遵循规律、相机抉择的科学决策力,准确把握经济运行中的机遇与挑战、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坚决落实新发展理念,及时制定正确有效的政策措施。提升破除陈规、化解难题的改革创新力,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提升突出重点、兼顾各方的统筹协调力,正确处理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人与自然等关系,正确处理稳增长与调结构、供给与需求、存量与增量等关系。提升靶向施策、定向发力的精准实施力,针对新常态下区域、行业、企业分化日益明显的新情况,坚持因时因势因事制宜,实行分类指导,注重对症下药。提升敏锐应变、严守底线的风险管控力,科学研判经济运行中的风险点、风险源以及风险传导范围和方向,妥善应对金融、房地产、政府性债务等领域风险,把风险化解在源头,防止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

  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坚持密切联系实际。从重庆实际出发,我们提出,要辩证看待经济运行的波动,更加注重看整体、看主流;辩证看待经济增长速度的换挡,更加注重看质量、看内涵;辩证看待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取舍,更加注重看潜力、看可持续性;辩证看待经济发展动力的转换,更加注重看后劲、看协同性;辩证看待经济发展趋势的变化,更加注重看苗头、看规律性;辩证看待经济发展环境中的利弊,更加注重看大局、看长远;辩证看待城乡区域发展的差距,更加注重看统筹性、协调性;辩证看待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更加注重看关联性、互动性。总之,要善于用全局眼光把握发展大势,做到举重若轻,有定力、不慌神;要坚持问题导向积极主动做好工作,做到举轻若重与举重若轻相结合,有作为、敢担当、不懈怠。

  三、自觉遵循新发展理念这个指挥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低迷开出的药方。”新发展理念体现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指挥棒。

  新发展理念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新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深化,体现了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时俱进地回答了新时期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发展依靠什么、发展为了什么等重大问题。新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是引领新常态、推动新发展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则。贯彻新发展理念,关键要从价值取向、思维模式、策略选择等方面深刻领会其精髓,并自觉运用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要彻底摒弃不合时宜的唯GDP、速度至上等观念,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彻底摒弃拼资源拼消耗、盲目铺摊子等路子,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彻底摒弃重城市轻农村、重经济轻社会等倾向,坚持平衡发展和包容性发展;彻底摒弃各自为战、闭门造车等做法,坚持全国一盘棋和内外联动发展。要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推动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改革引领、开放支撑、创新驱动。

  新发展理念要一体坚持、一体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既各有侧重又相互支撑,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的体现,开放是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统筹贯彻五大发展理念,防止顾此失彼、相互替代,注重相互结合,共同发挥作用,努力实现更可持续、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的发展。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来源:求是 责任编辑:张玉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