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省外媒体刊甘肃 正文
投稿

甘肃定西:探索符合市情的精准扶贫模式

2016-04-01 09:42:32 来源:人民网-甘肃频道 作者: 责任编辑:金琼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第三只眼看贫困县“大考”】甘肃定西:探索符合市情的精准扶贫模式

  3月2日至10日,按照甘肃省对58个集中连片特困县、17个插花型贫困县的党政领导班子和正职进行2015年度脱贫攻坚任务考核的工作要求,记者以第三方评估组成员身份全程见证了第6考核组、第三方评估组对定西市7个县区党政领导班子和党政正职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

  “苦疾甲于天下”曾是甘肃定西市的真实写照,定西是全国扶贫开发任务最重、难度最大的地区之一。作为“三西”扶贫的发源地,甘肃定西市从救济式扶贫到基础开发式扶贫,从综合开发式扶贫到参与式整村推进,通过“治山水、强基础、兴科技、调结构”,过去贫穷落后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改变。

  扶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定西市着眼解决“扶哪些、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在充分学习、借鉴的基础上,一套符合定西市情的“一村一业一单位”“一户一策一干部”的扶贫模式应运而生。

  摸清“家底”精准定位

  精准扶贫首先得把真正的贫困户识别出来。陇西县扶贫办主任王耀东说,陇西县分3期对联户干部进行了培训,要求每个干部进村入户,通过多种形式,向老百姓宣传介绍贫困人口识别政策、程序和建档立卡工作的内容要求。贫困人口识别出来后,被划分为四种类型: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型、生产生活条件落后型、技能缺乏型、产业滞后型,然后根据贫困类型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

  陇西县柯寨乡柯寨村村民马海军家的情况被划分为产业滞后型贫困,并得到了有效帮扶。他家客厅的桌子上,一张精准扶贫帮扶卡放在醒目的位置,卡片上一分为二,左面是帮扶户的详细情况,包括年龄、收入、家庭状况、致贫原因、贫困户属性;右面是联户帮扶干部的姓名、照片、联系方式、单位职务,整个帮扶情况在这张卡上一目了然。

  马海军告诉记者,他家的帮扶干部,已经来过家里好多趟了。院里的圈舍就是帮扶干部联系信用社贷款5万元修建起来的,新添的9只羊也是靠扶贫政策引进来的,再加上秸秆种植的补助,今年的收入增长有了指望。

  定西全市抓好贫困户识别这一环节,通过农户申请、村民评议、逐级审核、张榜公示等程序,瞄准最贫困的村社、最困难的群众,确保扶贫对象识别准确有效,全市896个贫困村、83.92万贫困人口通过识别建档立卡实现精准管理。

  定人定点全力扶持

  在通渭县常河镇泉湾村泉湾社段富宝家,客房墙上挂着一张醒目的《精准扶贫挂图作战到户一览表》,详细列出了精准扶贫政策、贫困户基本情况和6大类30项精准帮扶项目、实施内容、完成时限及进展情况。

  “这些图表是我们开展‘一户一策’精准扶贫的重要作战图。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我们根据贫困户的发展意愿,绘制了精准扶贫的详细图表并将它们挂在了贫困户墙上。”据常河镇党委书记呼自立介绍,有了到户作战图,使精准扶贫工作任务进一步细化,工作职责更加明确,帮扶干部和贫困户就能够按照存在的缺项,逐项补齐短板。

  “哪家村民缺技术了就联系技术人员给他们送技术,哪家村民要发展产业缺资金了就给他们协调贴息贷款……”帮扶措施越来越实惠,村民们喜上心头。

  定西市扶贫办副主任姚尚勇介绍,通过精准识别扶贫对象,科学划分贫困类型,选派驻村干部针对性帮扶,铺设了精准扶贫的“管道”,有效解决“扶谁”“谁扶”和“怎么扶”三大问题,扶贫开发实现了由“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变。

  为了使精准扶贫措施落到实处,精准帮扶规划成为重中之重。定西市在全力搞好建档立卡的基础上,对全市869个贫困村、83.92万贫困人口建立了“一村一业一单位、一户一策一干部”的结对帮扶机制,精心编制了县、村两级扶贫攻坚行动实施方案,为所有贫困户逐户制定了脱贫计划,做到了扶贫对象、扶持项目、培训内容、责任人员“四明确”。根据贫困户的自身条件,确定脱贫时间,实行分类指导、因户施策,将所有的扶贫资金、项目、物资投放到当年要脱贫的贫困户,聚力定点、消除贫困。采取倒排时序的办法,做到减贫目标任务、扶贫措施、时间进度、考核验收“四到户”,真正做到扶贫工作对象精准、措施办法精准、摘帽时间精准、考核验收精准“四精准”。

  目前,定西市869个贫困村都确定了帮扶单位,派驻了驻村工作队,对83.92万贫困人口都确定了帮扶干部,基本实现了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贫困户的全覆盖,保证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组,每户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入村到户、不留死角,形成了精准扶贫格局的主体。同时,干部帮扶计划一览表上列清致贫原因、帮扶人员、致富措施、脱贫时限,让干部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怎么帮”心中有数。同样,挂在墙上的图表也让老百姓心里亮堂了。

  改革创新产业扶持

  安定区李家堡镇张湾村贫困户马生文在双联单位的帮扶下,实现了“四年四变迁”,由过去全家五口人挤一间土坯房,到住上宽敞明亮的砖瓦房;由过去守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糊口,到成为养殖基础母羊30只的专业户;由过去三个子女上学难,到他们成功地完成学业再到实现就业……这是安定区精准脱贫路上一个生动案例。

  在临洮县委、县政府和各乡镇、各村的办公室,墙上都有任务建设进度表和产业发展分布图。

  “这些都是根据各乡镇各村的实际情况确定的,扶贫首先要力求帮扶思路精准。”临洮县扶贫办主任常贵勤介绍,根据全县情况,分年度、分行业确定了全县推进“1236”扶贫攻坚行动的总体目标任务,分年度分乡镇确定了产业示范村、潜力村发展需求与保障措施,分年度分乡镇分村确定了村级发展需求,实现了与乡镇、村发展需求的统一,做到了有村情档案、问题台账、需求清单、村级规划、包片包村工作台账、贫困乡镇和贫困村脱贫时限。

  在培育产业上,临洮县项目主管单位优先安排当年脱贫村、贫困户、示范村,其次安排当年非脱贫村、非贫困户、潜力村,再次安排已脱贫示范村,集中各方力量,着力培育优势增收产业,使脱贫乡镇、脱贫村有项目支撑、有脱贫举措,确保真扶贫、扶真贫。

  要让“输血扶贫”转为“造血扶贫”,发展产业是核心。定西市围绕中医药、马铃薯、草食畜等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和蔬菜、林果、劳务等多元富民产业培育壮大,扎实推进“一村一品、多村一品”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引导有劳动能力和发展意愿的贫困户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使每户贫困家庭至少有1至2项增收产业。同时,加大“扶智”力度,抽调市县乡各级专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开展面对面、点对点精准培训,使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掌握1项劳务技能或1至2门适用技术。

  坚持改革引领才能激发内生动力。定西市坚持把推进农村改革和扶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在探索建立土地流转带动规模经营、社会化服务公司带动农业经营体制创新的改革中,采取财政资金以奖代补的办法,依托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土地流转108.09万亩,占到总耕地面积的14%,有力地促进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采取“合作社+大户+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培育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3433个,农户以土地入股方式参股经营或流转土地经营权,发展规模经营,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金融输血雪中送炭

  贫困地区面临的一个巨大的瓶颈是金融输血严重不足,农民有发展意愿,但有时候却苦于贷不了款,无法进行规模经营。定西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建立金融扶贫机制,针对农村贫困户贷款担保难的问题,大力发展农业担保机构,引导更多金融资源向农村和贫困地区聚集。创新扶贫互助资金担保增信模式,大力发展村级扶贫互助协会,全市共安排互助资金实施村439个,互助资金总量达到8485.91万元,其中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7863.85万元,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融资难的问题。

  陇西县成立了金融服务中心,加快创新金融产品,创新推出了中药材仓单质押贷款、1亿元畜草产业专项贷款,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双联惠农贷款、妇女小额信贷放贷力度,积极拓展中和农信小额信贷业务。临洮县与银行签订了15亿元的金融扶贫战略协议,推行了由致富能人、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作为承贷主体统贷统还、农户分散使用的贷款模式,已累计发放贷款1.03亿元,惠及农户1500多户。

  这些金融支撑,打通了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对于刚要起步的贫困户可谓是“雪中送炭”,大家根据各自地域特色和产业优势,有的发展药材种植,有的发展畜牧养殖。很多贫困户说,帮扶干部帮他们贷上款解决了最大的问题。

  以精准扶贫为模式的新一轮扶贫攻坚战在定西开展得如火如荼。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在这次战役中精准发力,定西广大干部群众已然信心满满、蓄势待发。(杜昱欣呼双鹏)

文章来源:人民网-甘肃频道 责任编辑:金琼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