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天厚土看海绵庆阳——庆阳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项目全面完成综述
原标题:高天厚土看海绵庆阳
——庆阳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项目全面完成综述
本报记者 闫慧
29.6平方公里,这是庆阳市海绵城市建设的试点区域面积。它位于西峰区中心城区,国家批复投资47.35亿元,建设海绵项目256项。近年来,庆阳市通过实施海绵地块、海绵道路、内涝治理、湖体建设、供水排水、排洪应急、沟道治理等七个类型项目,着力构建城市建设和开发新格局,打造高原湖城、高原林城和高原海绵城。
高起点启动 聚力解决城市水问题
2021年7月2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海绵城市建设专委会主任委员任南琪带领专家组到庆阳市调研海绵城市建设工作。
专家组指出,庆阳市委、市政府对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重视程度高、体制机制新、推动力度大、作用效果好,按照“滞蓄为主、以净促用、适度渗透、有序排放”的技术路线,将海绵建设与固沟保塬工作有机结合,走出了湿陷性黄土高原生态综合治理和海绵城市建设融合互促的新路子,为黄河流域城市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探索了路径。
从2016年7月,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等三部委批复庆阳市列入全国第二批海绵城市试点市以来,庆阳市紧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主题,以前所未有的魄力和敢于创新的精神,掀起了“高起点、高站位、高标准、高质量”效能风暴,全力推进海绵城市试点项目建设全面完成。
庆阳是一个典型的西部缺水城市,在启动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前,城市开发建设主要面临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土流失等5个方面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不能只盯住一个方面,而是要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去考虑,全盘去谋划,统筹去解决。”庆阳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秦晓宏说。
城区的水安全问题严重阻碍了城市规模的扩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污染问题严重危胁着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健康;地下水超采严重,雨水收集利用率较低,水生态安全受到威胁;水资源总量不足,水土流问题严重,防治任务繁重,治理难度大。
资料显示,庆阳市水土流失面积2.2万平方公里,占市域总土地面积的81%。水土流失造成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制约社会经济发展,水资源无法有效利用,泥沙大量“输入”黄河。
“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可以说是国家给予庆阳老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大政策机遇,也是给予西部湿陷性黄土地区生态环境治理和固沟保塬护城的重大政策支持。”秦晓宏说,庆阳的水问题归根到底关乎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
围绕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提升城市内在品质,推动城市绿色发展的硬指标,庆阳市提出了具有庆阳特色的海绵城市建设思路,按照“渗、滞、蓄、净、用、排”六字方针,紧扣“一轴两心三带五湖三沟道五片区”的总体布局,遵循“滞蓄为主、以净促用、适度渗透、有序排放”的技术路线,坚持“全域协调、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统筹推进”的原则,全面实施、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全力把庆阳建设成为高原湖城、高原林城、高原海绵城,为广大市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为西部湿陷性黄土地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高站位布局 实现生态综合治理
庆阳市西峰区位于董志塬腹地。长期以来,严重的水土流失使董志塬沟壑纵横,完整的塬面不断遭到蚕食,正在逐年萎缩。城区周边总共有32条沟道,而张铁沟、火巷沟、小崆峒沟三条沟道对城区的危害最大。
“沟头不断延伸前进,直接威胁到城区主干道路的安全。比如,张铁沟的沟头与城区东西主干道兰州路的直线距离不足50米,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城区道路和周边居民的居住安全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庆阳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公室项目负责人说。
不仅如此,庆阳城市建设起步较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市功能较弱,城市内涝时有发生,城区雨水、污水合流下塬排放,不断冲刷着塬边、沟道,造成大量水土流失。据测算,每年有42公顷的土地被雨水吞噬,1.2亿吨泥沙流入泾河。
庆阳市结合市情实际,将海绵城市建设与黄河中上游黄土高原沟壑区固沟保塬及“城市双修”有机结合,实现生态环境系统化修复治理。在沟道海绵化治理的思路上,把“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的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与“控源、拦沙、固沟、护城、治河”的固沟保塬理念融会贯通,利用天然沟道,建设塘坝箱涵、排水通道、生态湿地,收集、净化、蓄存雨水,分解海绵管控指标,有效遏制沟道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2021年7月底,西峰区张铁沟海绵化综合治理项目接近尾声,昔日的“垃圾沟”“污水沟”如今变身为“生态廊沟”,沟道内植被郁郁葱葱,阶梯式的坡面布满绿色,湿地里的水生植物随风摇摆,偶有几只水鸭游过。
张铁沟海绵化综合治理项目现场施工负责人张瑜告诉记者,整个沟道治理项目从2020年5月开始施工,目前已经进入收尾阶段。“这条沟道结合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与固沟保塬理念,通过综合采取坡面治理、雨污截流、水系循环、湿地建设、景观提升5大治理措施,形成一个典型的生态沟廊。”张瑜说,治理后的沟道一方面对城市道路排放入沟道的雨水和污水进行截流、分流、集蓄,解决城市内涝;另一方面,发挥沟道循环水系的生态调节作用,净化、涵养水源,补充城市湖体湖水。
火巷沟、张铁沟、小崆峒沟三条沟道的治理不仅体现了海绵城市建设的“庆阳特色”,也是“塬面整治与沟道治理并重,生态修复与城市修补共举”的海绵城市建设新理念的“庆阳实践”。据了解,在完成沟道海绵化治理的基础上,庆阳市将全力打造火巷沟森林公园、张铁沟海绵公园、小崆峒沟地质公园,新建23座拦蓄坝,12万平方米生态湿地,新增36万立方米调蓄容积,使试点区域每年每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量由6988吨减少到1988吨以内,有效遏制塬面萎缩,防止水土流失。
高标准建设 理念先行细化措施
庆阳市在海绵城市试点建设过程中,克服了以往项目建设“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把提高水安全、改善水环境、恢复水生态、涵养水资源的相关要求综合融入海绵城市建设总体布局中,提出了径流总量控制、面源污染防治、雨水利用、内涝防治等一系列多角度、多层次的海绵城市建设具体指标。
老城区以问题为导向,实施内涝防治、完善排水体系、提升旧城形象;新城区以目标为导向,保护生态本底,控制开发强度,严控径流总量。坚持从源头上把好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关,全面推进绿色节约的城市开发方式。与此同时,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期盼的项目优先安排实施,宁做“雪中送炭”,不做“锦上添花”,确保项目建设更加突出地域特色、更加符合实际、更加贴近民生。
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后,庆阳市将海绵城市理念作为新型城市建设发展的基本遵循,先后制定了46项长效管理制度和规范性文件,要求城市建设区范围内的所有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全部纳入海绵规划管控范围。
对庆阳这座年轻的城市来说,长期存在的内涝顽疾,一直困扰着居民的生活,也制约着城市发展。原有市区规划范围内绝大部分为塬面地区,排水防涝条件不佳,排水设施不成体系,老城区存在17处内涝积水点,旧城低洼区、城乡结合部及新城边缘地带经常出现内涝灾害。
此外,老城区雨水管渠设计标准低,尤其是西大街、安定路、解放路等路段,地下排水系统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建设的砖箍涵,雨污合流,管渠断面小、坡度平缓、排水能力低,已不能完全满足现行规范规定的雨水管渠排放标准。
在解决城市内涝的问题上,庆阳市立足当前实际,着眼城市发展需求,大刀阔斧地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换代,坚决啃下这块硬骨头。
在施工建设中,老城区内涝治理和老旧道路改造项目,分为地上建设和地下建设两个部分。地下部分进行人工或机械顶管施工,每隔100米开挖工作井及接收井,在地下5米至15米范围下埋管道,管径在0.8米至2.8米之间,同时新建中水管道,更新配套设施。
“海绵化道路改造项目主要将现有地下合流管网系统改建为雨污分流系统,以及扩大管网管径,提高排放标准。地上建设内容主要有车行道路铺油造面、人行道透水铺装、生态树池改造,绿化带雨水花园和植草沟等海绵设施,提升绿化、亮化等景观效果,增加城市美感。”庆化大道海绵化道路改造项目负责人说。
通过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实施,庆阳市配套建设雨水管网52公里、污水管网56.8公里、中水管网22.5公里,有效保障城市供水安全,提升污水处理水平,消除城区内涝隐患,成功创建省级节水型城市。污水截流管网建设、雨污分流改造,以及生态净化设施建设,有效控制城区溢流污水,城市黑臭水体全面消除,为黄河流域生态污染治理奠定基础。
高质量推进 确保全面完成任务
庆阳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项目共计256项,涉及建筑与小区类、道路与广场类、公园与绿地类、水系整治与生态修复类、内涝治理与管网建设类、管控平台与标准制定等多种类型,基本涵盖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方方面面。
为确保全面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庆阳市把海绵理念、海绵因素和海绵指标作为刚性约束,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从制度机制层面实现全域管控。尤其在制度建设方面突出了“6个创新”:建立“条块结合、分工协作”的组织保障机制;建立“决策、协调、保障一体化”的工作推进机制;建立“以政策制度和地方标准为引领”的制度支撑体系;建立“以专项规划为指导,系统化方案为支撑”的建设技术路径;建立“以PPP合作为主,政府和社会投入为辅”的多元投资模式;建立“以湿陷性黄土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研究为基础,凸现庆阳建设特色”的海绵技术措施和典型案例。
截至目前,庆阳海绵城市建设累计完成投资59.6亿元,占国家批复投资47.35亿元的126%,全面完成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工作任务。
在试点区域内,新建市政海绵道路21条13.28公里,进一步打通断头路、丁字路,缓解交通拥堵,方便群众出行;改造老旧道路16条37.75公里,切实改善城区环境,大幅提升城市形象;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35项、机关单位改造项目41项、校园地块改造项目16项。
将董志塬水厂项目作为解决长期困扰西峰城区40多万市民饮水安全问题的民生工程,将城南、城东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作为彻底解决城市生态环境不达标的精品工程,一并纳入海绵城市试点范围,同步进行建设。
新建城南海绵运动绿地、环湖50米绿地2处大型绿地公园,新建、改建市民广场7处,新建街头小游园6处,建设东郊湖、西湖和小北湖3个雨水调蓄湖体。
通过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庆阳市实施源头减排,理顺管网系统,建设调蓄设施,增加水域面积,扩大植被覆盖,改善城市下垫面属性,增加蒸发量,调节小气候,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实现了市区道路平整、广场靓丽、湖泊清澈、绿带成荫,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品味进一步提升。
经过模型模拟和实际监测,海绵城市试点区域内20%的雨水通过海绵地块改造进行自然下渗,40%的降雨由城区新建雨水管网引入5个湖体和其他调蓄设施进行蓄集回用,剩余40%的雨水通过新建的地下管网流入沟道,在沟道调蓄塘坝蓄集30%后,其余10%雨水净化后有序排放至马莲河,实现了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90.6%,面源污染削减率达62.23%,雨水回用率34.32%的建设目标。
5年的不断努力和艰辛探索,一个水清山美、绿色宜居的海绵之城,在广袤的西北黄土高原上展露新姿。它展示的不仅仅是一个革命老区抓住机遇谋全局促发展的精神风貌,更是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向往美好生活谋福祉的坚定信念。
相关新闻
- 2020-09-23【中国梦·黄河情】庆阳出平湖 海绵城市不看“海”
- 2020-04-20常正国强调 高标准高效率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全力打造天蓝地绿水碧生态宜居城市
- 2020-03-18黄土高原上的海绵之城——庆阳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综述
- 2020-04-06【坚持两手抓 夺取双胜利】让城市更加生态宜居——庆阳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项目复工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