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省外媒体刊甘肃

何以连续两年考核全省第一——陇上振兴看张掖

21-06-27 19:12 来源:农民日报 编辑:程健

  原标题:何以连续两年考核全省第一——陇上振兴看张掖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焦宏 吴晓燕 鲁明    

  地处河西走廊腹地的甘肃省张掖市,自古就有“塞上江南”“金张掖”之美誉。置身其中,独特的风光、曼妙的美景,会让人在瞬间产生错觉,正如古诗所云:“不望祁连山顶雪,错把张掖当江南。”优越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资源禀赋,让张掖三农发展拥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和显著的比较优势,从全国粮食一熟制地区单产冠军县,到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西北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和全国面积最大、产业化水平最高、最具优势的现代种业基地之一……多年来,张掖始终站在甘肃农村地区探索推广新技术、新生产经营模式的前沿,创造了许多三农发展传奇。进入新时代,张掖在2018年提前两年实现全市整体脱贫的基础上,紧盯“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总目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以产业振兴为根本、以人才振兴为关键、以文化振兴为灵魂、以生态振兴为导向、以组织振兴为保障,持续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年度考核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一,被列为全省乡村建设示范市,为甘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了有益探索。

  因地制宜抓规划,不搞“一哄而上”,也不搞一个模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同地方条件有别、情况各异,不能一哄而上,也不能搞一个模式,我们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示范、整体推进的原则,循序渐进地由典型示范向整体推进、全域拓展提升。”张掖市委书记杨维俊说,实现全市整体脱贫目标后,张掖出台了《张掖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0年)》,之后连续四年以市委1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具体安排,率先在全省谋划实施以“两带四区四线”为重点的乡村振兴示范建设,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

  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引领下,近两年张掖市甘州区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振兴,带动农业农村工作“全面开花、亮点纷呈”。甘州区碱滩镇普家庄村充分发挥毗邻甘州机场、张扁高速和国道227线穿村而过的地理优势,通过打造秺侯驿文化产业园及文化展馆、乡村记忆馆、美食城等项目发展乡村旅游,吸引游客前来体验民俗文化,为群众带来了不错的收益。乌江镇“水云乡畔”共享农庄以保持乡村原有风貌、留住乡村记忆、承载城市功能、发展乡村旅游为目标,让人们“回归”到了“庄前花果飘香、院中小康宜居、院后田园生活”的幸福乡村之中……

  张掖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搞“一刀切”,而是充分立足不同县区、乡镇以及村庄的特点,科学规划,彰显差异和个性,有效强化了典型示范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引领力。张掖市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全市组织实施了527项涉及产业发展、生态修复、基础设施、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乡村振兴重点项目,目前张肃、张民两条国道100公里乡村振兴示范带初见成效,全市已创建国家级重点旅游村、特色村、示范村13个,建成省级旅游示范村23个。

  打造“硬实力”,厚植“软实力”,内外兼修振兴乡村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根本,是乡村走向振兴必须具备的‘硬实力’。我们坚持做强做优绿色生态农业,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张掖市委副书记赵立香说,张掖持续推进100万亩玉米制种、100万亩绿色蔬菜、100万头肉牛养殖、100万亩优质牧草“四个百万”工程,分县区大力发展中药材、食用菌、马铃薯、小杂粮、优质林果、花卉“六个区域特色产业”,培育壮大绿色蔬菜、奶牛肉牛、现代种业、现代设施农业“四个百亿元”农业产业集群,持续推动农业产业向绿色化、集约化、高端化、全链条发展转变。

  “以前,我们鸭暖西片盐碱地比较多,地块分散,所以发展玉米制种产业没有优势。经过研判,在党委、政府的引导下,我们改为发展适宜本地情况的蔬菜制种,每亩效益近2500元。”在临泽县鸭暖镇,蔬菜制种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临泽县金桥农副产品经纪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文筠说,“有了致富的好产业,我们乡村谋求振兴才有底气。”

  鸭暖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从转变全镇种植业过度依赖制种玉米入手,鼓励群众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积极引导鼓励农户参加合作社,因地制宜发展甜叶菊、小蔬菜制种、辣椒、糯玉米等订单特色农业,有力助推了乡村产业加快振兴的步伐。

  记者了解到,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张掖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的重要指示要求,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项目建设,累计发展高效农田节水面积226.6万亩,其中水肥一体化面积达到96万亩,年节水2.7亿立方米。不断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实施农产品“西出东扩”战略,成为全省向粤港澳、京津冀、长三角供应农产品重点区域和向中西亚、东南亚出口新鲜农产品最多的市州。目前,全市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达到459万亩,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0年达16020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5676元。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村要实现全面振兴,光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显然不够,还需要以文化来凝聚发展力量,形成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民风淳朴的人文环境。

  “我们坚持党员带群众,广泛开展乡风文明专项治理和家风教育实践活动,持续整治封建迷信、高价彩礼、大操大办、厚葬薄养、餐饮浪费等陈规陋习,推动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张掖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润强说,为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张掖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涌现出了“片区(中心村)党委实践所”“党建联盟”“窦兰英工作室”“道德模范工作室”等60多项品牌项目和特色实践活动;持续深化文明村镇、文明家庭、道德模范、环保卫士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文化惠民行”“文艺轻骑兵”送戏下乡演出等文化惠民活动,创作推出《一个都不能少》《肝胆祁连》《民乐情》《浴血誓言》等一批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时代精神”为主题的影视舞台剧目,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强基础、育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坚实保障。为进一步巩固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张掖市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关于强化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的意见》,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张掖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文生说,张掖在全省首创“组织共建、产业共育、市场共享、村民共富”的片区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推动基层党组织“上产业链”“进合作社”“入种养基地”,创新组建农业片区党委5个、中心村党委16个、产业联合党委22个,建成标准化先进党支部394个,构建起了全区域统筹、各方面联动、多产业融合的农村大党建格局。同时,通过“四抓两整治”和去年的村“两委”换届,全市85%以上的村干部达到政治素质高、知识层次高、年轻化程度高、带富能力强的“三高一强”标准。全市836个村全部有了集体经济收入,村均11.11万元,81%的村达到5万元以上。此外,张掖全面推行党建引领下的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治理模式,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市县乡村综治中心、矛盾纠纷多元调处中心和便民服务中心“四级三中心”全部建成,“中心吹哨、部门报到”的统筹协调制度有效落实,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率达到99%。全市平安建设考核连续两年名列全省市州第一位。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有了人才,乡村才有活力。如何让更多的人愿意到乡村来干事创业,而且能够留得住、干得好、能出彩,是许多地方探索破解的难题之一。“张掖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组织实施重点产业组团引才、高端人才柔性引进、张掖籍优秀人才回流‘三大计划’,为全市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张掖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杨艾琳说,张掖着力实施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十业百社万才”计划,组建绿色蔬菜、食用菌、中药材、马铃薯等10个“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下乡服务,筛选扶持100个以上人才引领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5年时间选拔培养1万名以上农村实用人才。目前,全市已建成10个市级、30个县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聘请72名专家深入产业一线指导服务,筛选支持22名优秀人才开展技术传承、人才培养等活动,全职引进111名外地人才投入张掖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同时,大力实施科技服务乡村振兴行动,选派1048名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专业合作社等一线开展科技服务,加快人才向乡村流动;实施10万农民工技能培训工程,健全完善农村人才培养、选拔、评价体系。

  2018年,一直在外打工的高台县罗城镇盐池村村民盛廷贵,回家探亲时发现当地手工酿造纯粮白酒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掌握酿酒技艺的他决定回乡创业,先后投资20多万元走上了创业之路。如今,盛廷贵不仅注册了自己的酒庄品牌,还带动了乡亲们就业增收。

  盛廷贵是张掖市深入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引导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等返乡入乡和“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创新创业的代表之一。近年来,张掖市紧盯全市产业发展实际和人才发展需求,深入推进引才借智和本土人才资源开发,统筹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

  筑牢守好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以“两山”理念新实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静谧整洁的村庄、错落有致的房舍、宽敞平坦的道路、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高质量的造林绿化……如今,走进甘州区靖安乡,处处可见这样的田园风光。

  靖安乡党委书记管维荣说,去年以来,靖安乡以举生态旗、做水文章、打果蔬牌、走特色路为发展思路,拉开了整乡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的序幕,目前全乡基础设施逐渐完善,生态宜居特色小镇初步成型。

  “这几年,我们靖安乡的变化比较大,生态好了,居住环境也比以前更干净了。政府建设高标准农田,帮助我们把土地流转了,我们安心打工,以后日子会更好。”靖安乡新沟村三社村民李兴军说。

  “张掖处于祁连山水源涵养区、黑河湿地、荒漠戈壁三大生态系统交融衔接地带,生态地位突出,是国家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生态是张掖生存和永续发展的根基和命脉,生态振兴是推动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新导向。”杨维俊说,张掖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筑牢守好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加快建设“两山”理念实践新基地,着力打造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新张掖,让优良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群众最大的民生福祉和张掖最亮的金字招牌。近年来,在全面完成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整治任务的基础上,持续抓好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建设,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综合治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等重点生态保护建设项目全部完工,市里谋划的以祁连山国家公园和黑河生态带、交通绿化带、城市绿化带“一园三带”为重点的国土造林绿化项目三年完成营造林164万亩,修复“三化”草地170万亩,带动全市利用荒滩、荒地、戈壁滩,通过水土保持等方式,近三年每年造林面积均达到50万亩以上。

  记者了解到,着眼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张掖各县区通过银行信贷支持、政府资金贴息、群众分期还本的模式,积极探索以不增加农民负担、不增加银行风险、不增加政府债务“三个不增加”为特点的融资机制,有序推广农村旧房改造提升、生态宜居搬迁、产业融合带动、前庭后院改造、盘活资源融资、商业开发利用等多种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模式。

  “我们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全市建成卫生厕所11.12万座,创建‘清洁村庄’614个,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尾菜综合处理利用率、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秸秆资源化利用率均达到指标进度。”张掖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梁顺海说,目前,临泽县、高台县、民乐县、肃南县已被评为国家卫生县城,临泽县被评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甘州区被确定为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区。

  近年来,张掖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新兴生态工业、全域生态旅游业、现代生态服务业“四大生态产业”,加快构建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让生态产业挑大梁、使传统产业发新枝,高质量发展之路在绿色转型、优化升级中越走越宽。2019年,张掖被评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熊春文认为,张掖通过基础性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构建绿色生态产业体系,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两山”理念在西部生态脆弱地区的成功实践。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百年风华 奋进甘肃·党员风采】新时代“时传祥”马宏斌:一人脏换得万家净 【百年风华 奋进甘肃·党员风采】新时代“时传祥”马宏斌:一人脏换得万家净
  • 【百年风华 奋进甘肃·党员风采】40载坚守践初心——记清水县关山村党支部书记雷得有 【百年风华 奋进甘肃·党员风采】40载坚守践初心——记清水县关山村党支部书记雷得有
  • 漳县:绿色高原夏菜走俏南方 漳县:绿色高原夏菜走俏南方
  • 西和:免费技能培训 让残疾人家务赚钱两不误 西和:免费技能培训 让残疾人家务赚钱两不误
  • 民乐:高原夏菜成群众增收致富主导产业 民乐:高原夏菜成群众增收致富主导产业
  • 甘州:现代机械助力农业生产 甘州:现代机械助力农业生产
  • 徽县: 加强田间管理确保马铃薯增产丰收 徽县: 加强田间管理确保马铃薯增产丰收
  • 【风华百年路 奋进新陇原】金昌:戈壁紫金花城 绿富同兴 【风华百年路 奋进新陇原】金昌:戈壁紫金花城 绿富同兴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酒泉市开展网络安全督查检查
2   【百年风华 奋进甘肃·党员风采】新时代
3   【百年风华 奋进甘肃·党员风采】40载坚
4   西和:强化产业支撑 助力乡村振兴
5   漳县:绿色高原夏菜走俏南方
6   会宁:下好富民产业棋 铺就乡村振兴路
7   西和:免费技能培训 让残疾人家务赚钱
8   庄浪:禁毒宣传办实事 防毒拒毒入民心
9   民乐:着力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10   民乐:新家园孕育新希望 新环境承载新
11   临泽:守护群众安全防线 践行为民服务
12   民乐:高原夏菜成群众增收致富主导产业
13   金塔:筑牢安全防线为群众幸福感“加码
14   高台:妙招齐出 推动乡村治理共发展
15   高台:“三举措”狠抓劳务输转助力乡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