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风华 奋进甘肃·党员风采】40载坚守践初心——记清水县关山村党支部书记雷得有

中国甘肃网

【专题】甘肃省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清水县山门镇关山村党支部书记雷得有

  从天水市清水县城出发,走40多公里的路程,翻越几座大山,方才能到关山村。

  大山深处的关山村民,以前要走出区,需要一番周折。大山不仅阻断了村民的视野,也让这里变得贫困落后。2013年底,全村167户72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6户434人,贫困发生率54.45%。

  如今,再走进关山村,羊肠小道变成了水泥大道,满山都是青冈树,关山河清流淙淙,村里的黑木耳大棚座座相连,孕育着致富的希望。

  “关山村山大沟深,这些年,如果没有雷书记,就不会有现在的面貌。”村民齐声附和,言语间满是感激。

  今年61岁的雷得有是清水县山门镇关山村党支部书记,从他最初担任村文书算起,已经担任村干部整整44年。

  修路、建校、搞产业,村民口中的书记雷得有一辈子就做了三件事。但这三件事,让关山村翻了身,变了样。

  要想富先修路。看着通往山外的泥泞路,雷得有深知想要大家走出去,一定要有一条“阳关大道”。雷得有一边争取修路资金,一边挨家挨户动员大家出工出力,最终修通了一条联通大山外的光明路。

  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自己上学时,得翻山越岭的走很远的路才能到学校。后来,我就想在村里建一所学校,通过发展教育改变村子贫穷落后的面貌。”雷得有说。

  于是,给村里建一所小学,成了雷得有的首要任务。 

  “村里没有一分钱,我只好想方设法争取,最终批下来一些经费。”雷得有回忆说。拿到经费的当天,他就组织村民开始修建建校舍,6间新房是当时全村唯一的砖瓦房。

  学校建起来了,但一些村民不愿让孩子上学,而是让孩子在地里帮大人干活。雷得有带头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学校,一家一户开始动员做工作。就这样,在雷得有的坚持下,村里先后走出了第一个中专生、第一个大学生!

  当村干部的这些年,村里的大事小事,雷得有都认真地记在工作笔记本上。他的笔记本上写满关山村的教育数据: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学生共60人,学前教育适龄人数为25人,先后考上大学的11人,上中专的19人,上高中的17人……

  “村里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教育功不可没,要彻底拔掉穷根,就一定要让娃娃上学,让村里更多的孩子走出去,他们学的多了,见的多了,接触的事情多了,眼界就开阔了,村里的明天就会更有希望。”雷得有对今后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关山村一直有养木耳的传统,但是都是不成规模的种殖。省社科院作为帮扶单位,积极发展村主导产业,带领群众增收。雷得有作为村里的老党员,带头发展产业,最先投入到高原木耳的种植中,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市场化营销,增加农户收入,实现关山村整体脱贫。

  看着昔日的贫困面貌褪去,雷得有沧桑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我还要动员大家养牛、养羊、养猪、养蜂,确保每户都有增收产业。”

  就是这样一个扎根基层的老党员,让一片山区燃烧起希望,延续走向未来的梦。

编辑:屈杰文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