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唤醒“沉睡撂荒地”充实“百姓钱袋子”
通讯员 牛丽娜
民以食为天,食以地为本。2021年以来,会宁县把切实抓好撂荒地整治工作及防止耕地“非粮化”工作,作为推进产业发展提质增效的有力抓手,加快耕地资源配置,最大限度提高耕地利用率,盘活弃耕土地,让撂荒地长出新的“绿色”,重焕生机,确保粮食生产安全,落实藏粮于地战略,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乡村振兴添活力。
近年来,农村主要劳动力大量外出,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年龄偏大的中老年农民,由于劳动能力不足,出现了耕地撂荒的现象。河畔镇为解决全镇撂荒现象及时引进了外商到村里进行农业产业化开发,在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利益的前提下,签订了规范的耕地流转合同,在冯家堡村、两迎水村、中滩村成功流转了近千亩耕地,搭建了蔬菜大棚,种植西瓜、西红柿等经济效益好、附加值高的蔬菜水果,并吸纳当地百姓在大棚里务工,帮助百姓增收,实现了“耕地有产出,企业有效益,农民有增收,粮食有保障”的基本目标。
河畔镇在引进外商的同时,还引导农村致富能手和合作社进行农村土地流转,在致富能手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撂荒的土地再次被复耕利用,实现了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将闲置土地深入运作,让一块块荒草萋萋的撂荒地,成为能够复种复耕的“淘金田”,为粮食种植打下坚实的基础,既解决了农户一家一户干不好干不了的事,又让农户从土地流转中得到了实惠。
正在地里劳作的河畔镇中滩村村民郭文啟开心地告诉记者,自从种植了撂荒地整治以来,自己家多年未耕种的土地可以重新种粮食了,而且自己还可以在蔬菜大棚里务工,这样每年就有土地流转费和务工两份收入,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命脉。为有效遏制耕地“非粮化”,河畔镇做足“土地文章”,统筹规划布局,对全镇撂荒土地重新“洗牌”,不断盘活撂荒土地,推动全镇耕地撂荒整治工作取得实效,保障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促进全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和助推全镇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了乡村振兴。
【记者感言】治理土地撂荒,盘活土地资源,激发农村活力。乡村振兴的主体是人,解决好人的问题,“三农”工作才有活力,土地撂荒问题自然迎刃而解,这既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也是“以人民为中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具体体现。如今,这看得见的收益、摸得着的蔬菜大棚种植不仅带领了全县百姓共同增收致富还扎实推动了撂荒土地整治,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在会宁生根发芽。只要实干巧干,撂荒地定能重新生金,也将助力乡村振兴早日实现。
相关新闻
- 2021-06-21西和长道镇:技能培训长本领,就业致富有门路
- 2021-06-21靖远:“靖”牌胡萝卜 “蔬”写致富经
- 2021-06-21肃南:“羊”经济 走出“羊”光大道
- 2021-06-21靖远烟洞村:硒砂瓜种出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