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县:“文化”凝聚乡村正能量
通讯员 刘玉玺
傍晚时分,丹堡镇上丹村何宗韩文化广场上热闹非凡,村民们在这里跳舞、健身,好不热闹,展现出乡风文明的新风貌!近日,原来背着双手闲转的人们也有了新去处,听劳务技能培训、学就业创业技术,连村里昔日的“闲话摊”也成了探讨致富经的“交流点”。
乡村振兴,带头人是关键。连日来,文县巧念“人才经”,整合知识人才、科技和培训资源,扎实推进能力提升,充实了“专家库”。近日,在碧口镇李子坝村举办茶叶产业发展人才培训班,使村民学到了先进种茶和制茶技术,培养了高素质的茶叶产业人才500多人。为全县茶产业发展壮大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针对换届后村(社区)干部学历高、年纪轻,但政治理论和实践经验相对欠缺的实际,举办了村(社区)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分5期对全县村(社区)“两委”换届后任职的村(社区)干部共计971人开展轮训,切实壮大了乡村振兴基层骨干队伍力量。此外,全力打造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牧业产业队伍,通过人才引进政策和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吸引有学历、有意愿、有志向、有能力,爱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年轻人回乡就业创业发展致富,切实增强了农村发展活力。
统筹推进乡村组织振兴,提高乡村治理水平。今年以来,文县从加强基层党建入手,从建强基层阵地、选强配优村党支部班子等入手,实施乡村组织振兴。强化村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抓实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升组织力,突出政治功能。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上下联动、全力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并对村“两委”换届进行“回头看”,净化基层组织政治生态。还建立了第一书记派驻长效工作机制。大力实施村级后备力量发现培养工程,重视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加大从青年农民、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力度。健全以党组织为领导的村级组织体系。加强党支部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领导,鼓励村党组织成员或党员担任集体经济组织和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立足村情实际,因地因时因需精准施策,发展特色产业,带领村民持续致富增收。
乡村振兴,“文化”是“魂”。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以“文化为魂”在知识型人才的引领、带动下,繁荣农村文化,提升农村文明程度和农民素质,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示范村,让群众生存环境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近年来,文县不断深化新时代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出了一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村镇、最美家庭,宣传农民身边的道德榜样,评选表彰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等身边的“文县好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工作,发挥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自治组织的积极作用,对婚丧陋习、天价彩礼、孝道式微、老无所养等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有效加快镇村文化事业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鲜明地域特色文化村镇培育和打造步伐。截至目前,全县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乡镇)2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社区)312个、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所、站、基地共23个,实现了县乡村三级全部覆盖。“巾帼家美积分超市”305个,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县乡村三级志愿服务队341支,新时代文明实践队6支,文县志愿服务联合会、爱心公益促进会、青年志愿者协会、慈善协会、蓝天救援队、及时救援队等社会志愿组织多支,志愿者人数达6200多人,累计服务时长超10万多小时。
新时代新使命,新目标新征程。据了解,“十四五”期间,文县以建设“美丽文县”为目标总定位,以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安全新屏障、深化拓展生态文化旅游融合新高地、着力打造甘肃融入向南通道新枢纽、全面建成宜居宜游宜业新家园、积极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县“4+1”目标定位和“1+3+6”工作重点任务,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实现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上全力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书写“美丽文县”新篇章。
相关新闻
- 2021-05-06康县阳坝:发展乡村旅游铺就致富新路
- 2021-05-06临泽:“五一”不远行 乡村旅游也惬意
- 2021-05-06高台:好项目“筑巢引凤”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
- 2021-05-06漳县:聚焦农村电商提质增效 注入乡村振兴“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