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崆峒:用汗水润泽心中的“白杨林”
白杨林村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
2019年仲夏之初,冯晓军受上级委派前往崆峒区安国镇白杨林村担任驻村队长兼第一书记。
一年来,他与白杨林村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苦干实干,辛勤耕耘,用真情和汗水精心孕育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之花,使其结出丰硕果实。
进村入户访穷亲 嘘寒问暖结亲缘
接到通知后,冯晓军脱去笔挺的城管制服,换上朴素干净的便装,奔赴新的工作岗位。
然而,新的工作却使他颇有些手足无措。“来到距离安国镇政府向西约四公里的白杨林村,映入眼帘的是群山环抱、沟壑纵横的田园村庄,这里交通闭塞,自然条件落后。初来乍到,我和同事们心里都感到深深的落寞。”冯晓军在日记中写道。
从繁华喧闹的城市来到偏远寂静的山村,冯晓军坦言自己的思想和心理落差很大,对于应该该从何入手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他“一点头绪也没有”。
“脚踏实地吧,从入户走访村情民意开始。”冯晓军想到做到。马志雄是一名心地善良、干事精炼,且对白杨林村情况了如指掌的年轻驻村队员。刘家山社、普陀社、庙湾社……就这样,小马带路,老冯跟进,队员们踏遍每一个社,敲开每一家门,从田间地头到场院炕沿,冯晓军和队员们“唠着嗑、谝着传”掌握了每名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以及大伙儿在脱贫致富中普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真诚虚心的态度,朴实亲近的语言,拉近了我们同群众的关系,他们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讲给我们听。”冯晓军在日记中写道,“一个月左右的深切接触,我们既感受到了群众强烈的脱贫致富心愿,也增强了我们做好帮扶工作的信心。”
去年秋季,冯晓军带领队员们和村干部把“干部群众会”开到了刘家山社的“山峁峁上”。“路怎么修、水电怎么改、网络信息怎么通、邻里纠纷怎么处理……”大伙儿席地坐在草滩上,你一言我一语,聊得不亦乐乎。
“只有老百姓敞开心扉说,我们才能明确干事方向!”冯晓军说,“当我从政策法律、村规民约等方面谈了如何做好生产生活、处理好村民团结、建设好美丽家园的意见后,村民们都热烈地为我的发言鼓掌。几个村民还说,‘冯队长讲到我们心坎里了,我们以后要积极主动配合工作队把脱贫攻坚工作做好,把自己的日子过好。’那一刻,我感到心里真是暖。”
众志成城战疫情 同心同德保平安
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昔日小山村的寂静。年味儿淡了,村民们也不敢串门儿了。阴历正月初二,冯晓军和队员们顶着陇东山野里的严寒和被感染的危险踏上了工作岗位,和镇村干部群众一起搭帐篷、设路障、拦车辆、测体温。
3个监测点24小时3班倒。冯晓军回忆,“那段时间工作时空气里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吃饭时空气里又是方便面味儿。轮流在床上‘眯’一会儿就是每天最大的‘福利’。”
刘家山社龚耀治家的女婿、女儿从南方打工回来之后又去女婿老家四川,一周后又返回家里。冯晓军和驻村队员们紧盯住了龚耀治家。他们同村医、镇上包村干部、村干部每天都去给他们全家人测体温。“一开始他们比较反感,但经过我们苦口婆心地解释,看到我们风尘仆仆的样子,也逐渐消除了不满情绪,主动配合起我们的防疫工作。”冯晓军说。
“阳历四月初,天气乍暖还寒。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全村没有一人受到感染。大家走出家门,田间地头恢复了春耕生产。我们几个月的辛勤工作换来了村民们的健康和平安,大家的脸上也泛出了春天般温暖的笑容。”冯晓军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多方协调寻帮助 苦抓实干解困难
白杨林村共有4个自然村,每逢阴雨天,老百姓要么不出门,出门就带回两脚泥。为了解决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冯晓军带领驻村工作队寻求帮助支持。去年深秋和今年初春,崆峒区执法局义务出动装载机、挖掘机到山区开展生产生活道路维修和铺砂工作。
泾河两岸漆黑无比,队员们和村里的老人妇女一起挥着铁锨、锄头干劲十足,尽管深秋的天气冻得他们直打哆嗦,但每天一干就是八九个小时。“一天下来大伙儿都脸庞红黑、浑身酸疼,晚上睡觉胳膊腿脚都疼得不知往哪放,但为了赶工期,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冯晓军说。
听说白杨林社村民李岗第二天要为儿子举办婚礼,冯晓军和队员们又前去他家道喜。“村民们看到又脏又累的我们,心疼地端上了热腾腾的饭菜,不停地夹菜敬酒……感激之情和暖烘烘的炉火顿时化解了我们身心的寒意和倦意。”在日记中,冯晓军这样回忆着。
乡村生产生活离不开用电问题。为解决村里电压不稳、电力不足的问题,冯晓军和村干部多次与供电部门协调,历时一个月,对白杨林社的农网进行了彻底改造,并将三社的农网改造提上了议事日程。截至目前,其余三个社的供电材料已准备就绪,将于年终完成电网改造。同时,为了使村民们流畅使用智能手机,感受网络世界的精彩,他多次衔接电信部门,走村串户为老百姓办理了赠送200G大流量的电信网络套餐卡,如今,村民们微信聊天、抖音、快手,透过手中的“小屏幕”看到了山外的“大世界”。
一枝一叶总关情 精准施策助脱贫
基层工作不好干,出力难免遭白眼。冯晓军不认这个理,他相信,“只要真心实意帮老百姓解决困难,化解矛盾,一定能树立基层干部的良好形象”。
贫困户张文义家中共有5口人,老两口为给儿子娶妻生子欠下10万多元债务,经济负担本就重的他们又因修整生产道路与社干部发生过口角,于是对集体事情不闻不问,对镇村社干部不冷不热。
冯晓军决定“攻克难题”。他和村社干部带着工程机械专门为张文义家整修了生产路,并在他家门前铺设下水管网和砂石。驻村工作队员们帮着销售了园子里的蔬菜,还给他们算起了经济账,叮嘱他们要多种玉米、多养牛,转变种养殖结构,鼓励他们增强致富信心。
经过一年多的“靶向”帮扶,张文义家新修了房子、硬化了院子,家庭面貌焕然一新。今年开春后的生产路整修、水厕修建、疫情值班,张文义都走在了别人前面,而且还经常对老乡说:“工作队的同志诚心帮助我,给我解决了不少困难,我再不好好干都对不起人家。”
苏茂林家养了32头牛,身为养牛大户的他对生活充满了信心。但性格强势的他对上门帮扶的干部却有抵触情绪。冯晓军就带着队员们到他家拉家常、讲政策,“鼓励他倒苦水”。时间久了,苏茂林对冯晓军从一开始的“见到就想扭头走”,到“见了冯晓军就想说些掏心窝子话”。邻居火文贵也忍不住地夸着冯晓军:“把一个‘刺头’还能教育得顺顺地,帮扶干部还真有两把刷子!”
为了使未脱贫的宋平儿、龚耀文、王发宏住上安全住房,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冯晓军带领村干部到帮扶单位崆峒区执法局协调争取到了1.8万元补助基金,至此,全村人都实现了住有所居。
7月中旬,白杨林村的脱贫攻坚工作顺利通过验收。“‘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已不再是简单的一句话,村民们的精神面貌也比过去有了很大改变。看着这些变化,我们帮扶干部从心底里感到无比自豪和欣慰。”冯晓军在日记中写下这样一句话。
通讯员 梁璐 图/文
相关新闻
- 2021-01-05家门口的“医”靠——记崆峒区寨河乡田河村驻村帮扶工作队
- 2021-01-05平凉崆峒:文明实践新风尚 走进寻常百姓家
- 2021-01-04平凉崆峒:“鸡蛋书记”扶贫记
- 2020-12-31崆峒区:法律援助解民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