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崆峒:“鸡蛋书记”扶贫记
杜军红在安银贵的鸡场里收鸡蛋
“樱桃姐,还有酒吗?”建档立卡贫困户朱正兵的妻子人还未到,杜军红的声音便已传进院子里了。
“‘收鸡蛋书记’咋还收酒啊?酒刚酿好就让村里的小伙子‘抢’光了!”56岁的贾樱桃一边整理着刚从鸡窝取出来还温热的鸡蛋,一边回头笑着说。
“都收都收!今儿个再收200个!”杜军红笑着进屋端出又一盘鸡蛋。
杜军红是甘肃省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后勤科干部,2018年7月,被组织选派到崆峒区寨河回族乡田河村担任第一书记。如今,两年多过去了,他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从“陌生人”变成了村民的“家里人”。
田河村位于寨河乡南部山区,距离乡政府5公里,总土地面积4.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400亩。小芦河穿境而过,水利条件较好,适合种植小麦、玉米、胡麻等农作物。全村六个村民小组,227户105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42户155人。
“扶贫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依据村情民情科学谋划、确定目标,并汇聚多方资源,围绕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村集体生产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杜军红说。在基层,处理棘手问题是第一书记们的“家常便饭”,这其中,头等大事就是产业帮扶。
能否深入了解需要帮助的村民?能否真正帮助到他们?到任之初,这些问题始终萦绕在杜军红的心头。他爬坡上坎、风吹日晒,踏上田河村的土地,奔走于各家各户田间地头,与贫困户面对面沟通交流,询民情、访民意、问民需,分析致贫原因,制定帮扶计划。
经过走访杜军红发现,村民们主要靠种玉米、养牛、五小产业发展、外出务工来维持生活。受交通制约,产业结构单一、农产品销路窄,村民收益少,资源藏在深山里却未曾得到有效开发利用。
产业帮扶需要开拓思路。乡党委书记裴浩盘算着如何把田河村的大小资源“烩成一锅好菜”:“泾河支流大芦河、小芦河,自西向东横贯寨河,把全乡分成了三道梁,山梁沟峁间,风吹玉米梢就是一阵绿色的浪,山间小溪旁还有酿酒、酿醋、养鸡、喂鹅的家庭小作坊……”
杜军红随即配合乡党委政府,将田河村闲置的庄基民居经维修恢复改造成集采摘、居住、茶饮、烧烤、种植体验等于一体的“小芦河流域田园乡村旅游示范基地”项目实践;又与两名驻村队员凑齐10万元,扶持有脱贫致富愿望的贫困户安银贵实现了规模化土鸡养殖产业。
“以旅游带动产业,进一步助农增收”的田河村产业发展格局日渐形成,杜军红也忙得不亦乐乎。从引进鸡苗、技术培训到鸡场防疫、鸡蛋出售,他都事无巨细地参与着,既穿针引线联系跑腿,又亲自上门收了鸡蛋往山外头卖。
如今,在杜书记和队员们的帮助下,安银贵和媳妇都从养鸡“小白”变成了产业能手。“3月份,我们以每只20多元的价格引进度过高风险期的鸡苗2000只,鸡场开始运转后,杜书记又联系城区专业的技术员帮我们搞孵化、喂养、防疫。平时只要鸡下蛋我们就挣鸡蛋钱,500天满后卖了这笼鸡,还是我们赚下的。”安银贵说。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乡村旅游产业从图纸上走到了一方百姓身边,村民们和杜军红之间也从最初的陌生隔阂变成了彼此熟悉了解,他们的心一天天地近了。
转眼间,杜军红来到田河村已有两年。“在这期间,田河村村民的勤劳、朴素不断影响着我,我的工作和生活早已和这片土地融为一体。这里有我热爱的村民,有风雨同舟的战友,还有全心全意帮助田河村脱贫致富的誓言。”他说。
驻村以来,他多次组织甘肃医学院附属医院职工线下消费田河村民自产的各种杂粮、土鸡、土鸡蛋等,以增加贫困户经济收入。同时,与乡党委政府及帮扶单位积极衔接沟通,配合寻求项目帮扶,筹集资金33.3万元,修建过水面桥1座,加固维修过水面桥2座,新修四社村道1条;并协调帮扶单位甘肃医学院附属医院来田河村义诊4次,免费就诊200多人次;为田河村免费赠送价值7000元的办公用品1套;帮助贫困户去甘肃医学附属医院就医8人次,减免费用5640元。
“有一种生活,若没经历过就不知其中艰辛,若没体会过就不知其中苦与乐!古人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如今回想,扶贫政策仿佛一场好雨,其中点滴如苍穹下的繁星闪烁夺目,各种深刻回忆常常令我慨。”杜军红在帮扶日记中写道。
通讯员 梁璐 图/文
相关新闻
- 2020-12-31西和:易地扶贫搬迁全面完成 搬迁群众全部稳定脱贫
- 2020-12-30瓜州:年味渐浓“扶贫车间”赶货忙
- 2020-12-29瓜州:消费扶贫让“头回客”成为“回头客”
- 2020-12-29西和:扶贫车间让群众就业顾家两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