撂荒土地“活”起来——白银市农村撂荒土地复垦复耕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原标题:撂荒土地“活”起来
——我市农村撂荒土地复垦复耕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记者 贵富堂
在城镇化进程加快的今天,农村劳动力缺乏,一些耕种条件差的地块被常年或季节性撂荒。在农民眼中,这些撂荒地犹如手中的一块鸡肋,耕种效益差,费力不讨好,不种又实在可惜。
如何让撂荒地“活”起来?近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加快农业生产发展方式转变,现代农业有了较快发展,撂荒土地复垦复耕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已完成撂荒地复耕复垦面积30.12万亩,占任务的95.09%。
提升补贴资金,才能更好促进复耕复垦。近年来,市县政府积极落实国家、省上政策,通过提升粮食补贴促进撂荒土地的复垦复耕。会宁县采取“一个必须、五个一批”办法,通过享受耕地保护与提升补贴资金督促撂荒土地复耕,对其他撂荒地采取引导流转一批、代耕代种一批、土地托管一批、改善提升一批、还林还草一批的办法促进复耕。今年年初,10.724万亩撂荒地完成复耕种植9.66万亩,其中基本农田7.6万亩。白银区完善相关补贴政策和机制,将补贴向种植大户倾斜,明确“粮农”,促进撂荒土地复耕。
强化流转利用,也能有效实现复耕复垦。各县区积极引导发展龙头企业、建立合作社等方式支持鼓励土地流转,促进土地有效利用。靖远县依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将土地流转与农业园区建设、优势农产品基地、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有机结合,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土地经营权有效流转,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截至目前,通过土地流转带动1.25万亩基本农田市县复耕复垦种植。白银区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采取转包、转让、入股等方式,使撂荒耕地集中到愿意种田的农业大户,完成2.3万亩撂荒地复耕复垦。
发展现代农业,方能加快复耕复垦。各县区不断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有效对治土地撂荒等问题,走出了一条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子。靖远县大力实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土地盐碱化治理试点示范工程,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景泰县在干旱山区实施“四大旱变水”工程,在盐碱危害区采取“工程治碱、生物治碱、以渔治碱”,充分利用盐碱回归水、弃耕撂荒盐碱地大力发展水产养殖,走出了一条发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的新路子。全县实现改良治理盐碱撂荒地2万余亩,水产养殖1.5万亩,带动1.66万亩基本农田完成复耕复垦种植。白银区通过加大财政投入,采取政府补贴与农民自购相结合,推广小型、多功能复合型农业机械,扩大机械耕种区域,发展特色农业,避免农民因为种地成本高,收入低而撂荒耕地现象。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为推进复耕复垦夯实基础。近年来,全市上下突出地力提升和高效节水灌溉,以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为重点,着力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完成2019年度26.3万亩建设任务,农业总体生产水平显著提升。平川区按照“基本农田不减少、粮食播种面积不减少、粮食产量不减少”的目标,制定《平川区2020年稳定粮食生产行动方案》《平川区2020年耕地撂荒复垦复耕工作实施方案》,加快撂荒地复垦复耕工作。通过改善农业水利条件,提高土地耕作质量和机械化耕作水平,加强农村道路、电网和信息设施建设,完成1.4万亩撂荒地复耕复垦。
相关新闻
- 2014-02-24白银蔬菜产业基地亟待升级 设施老化收入下降大棚撂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