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随笔】从旧城改造到城市更新
原标题:【记者随笔】从旧城改造到城市更新
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兰州的每个街巷几乎都有着一段故事。
冬日里的天平街显得有些冷清,新建的马路宽阔平坦,两旁的食肆商铺井然有序,可能是还没有通公交车的原因,加之邻近正在建地铁站,这里暂时车辆稀少,行人寥寥。对这个道路资源紧缺的城市来说,这样的情况相当难得。
对兰州人来说,天平街还是一个很陌生的地名。但一提起它的前身——和政路,那可是鼎鼎大名。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和政路曾经是兰州美食的代名词,承载着老兰州对一个时代的厚重记忆。火锅在兰州的流行,就是从和政路开始的;各种海鲜、鱼类等,最早也是在这里出现。但与绝大多数马路市场的命运一样,随着兰州城市格局的优化调整和大众消费的升级换代,和政路市场渐渐没落,一度沦为“脏乱差”的代名词。
历经四十载,和政路市场最终在今年退出了历史舞台。退市还路后打通微循环,使衰败的区域功能得以再生。可能是连接天水南路与平凉路的缘故,这条全长400多米的道路被重新命名为天平街。
和政路的变迁属于旧城改造范畴。不过,这一提法正在淡出,代之以——城市更新。所谓城市更新,是一种将城市中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社会生活的地区作必要的、有计划的改建活动。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及“城市更新”,刚刚结束的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过去三十年,中国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化。今天,城市发展又开始从增量发展转向存量挖潜——城市更新成为必然选择。从广义的城市更新定义来说,旧城改造也属于城市更新的范畴。但旧城改造主要改造的是城市的物质层面,通俗地说就是拆旧建新;城市更新则是城市功能的重新定位和城市动能的重新发现,更加注重人与城市的和谐相处。
从旧城改造到城市更新,不仅仅是一个名词的改变,而是城市建设理念和发展模式的全新升级。回望过去几十年的沧桑巨变,我们身边到处都是城市更新的生动案例。
例如酒泉路,过去称南稍门。时过境迁,昔日的南稍门早就不在了。如今的酒泉路,已是地域特色鲜明的“南关民族风味一条街”,汇集了金城各类特色美食。老酒泉路夜市可追溯至上世纪六十年代,几十年间虽数度“更新”,但仍继承了特色夜市的遗产。这是一种有机更新——承前启后、华丽转身。
城市更新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秉持“精致兰州”的发展理念,近年来兰州把街巷改造作为民心工程,老街古巷的形象面貌得到有效提升,极大改善了市民的生活环境。如安宁区的阳明巷、城关区的“巷往时光”等一批网红街巷,有传承有创新,有颜值有品质,成为城市更新的成功范例,为这座城市平添了几分底蕴和魅力。
城市规划大师任震英生前曾多次呼吁:“城市要发展,特色不能丢。”诚如斯言,城市更新必须注重历史文化传承,拒绝简单的“复制”和“克隆”,才能规避千城一面、万楼一貌,并且留住乡愁,留住城市记忆。
作者系掌上兰州·兰州晨报记者
相关新闻
- 2014-02-23非遗陈列馆弄错了 兰州旧城池没有“双城门”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