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简牍博物馆主体封顶 近四万枚珍贵简牍将有“新家”
原标题:甘肃简牍博物馆主体封顶 近四万枚珍贵简牍将有“新家”
中国甘肃网12月25日讯 据甘肃日报报道(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施秀萍)投资4.5亿元的省列重大项目甘肃简牍博物馆建设项目主体近日封顶,2021年年底将建成开放,这意味着我省珍贵的近4万枚简牍在“漂泊”多年后,将在兰州市七里河区马滩片区,有一个“量身定制”的、安稳的“新家”。
甘肃是简牍大省,自1907年斯坦因在敦煌首次掘得简牍以来,甘肃百余年间已有30多批次8万多枚历代简牍出土。甘肃简牍既是我国中古时期的百科全书,也是古丝绸之路开拓兴盛的实物佐证,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目前,甘肃简牍除一部分流存台湾等地之外,其余绝大部分,包括近4万枚简牍以及相伴出土的1万余件文物,集中保存在甘肃简牍博物馆,包含竹木简牍、汉代纸张、印章文具、布帛丝绸、木器构件、青铜铁器等多类型藏品,文物资源价值禀赋极高。
甘肃简牍博物馆成立于2012年12月12日,是国家公益一类专题博物馆,也是目前全国唯一的省级简牍博物馆,承担着全省出土简牍的收藏保管、保护修复、整理研究和展示利用等工作。该馆现收藏有各类文物50129件(组),其中一级文物1679件(组),二级文物3160件(组)。所藏秦汉魏晋简牍数量巨大、形制多样、简册众多、内容独特,对于研究秦汉魏晋时期河西走廊段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民族交流、军事防御、津关制度和文书制度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数万枚汉简亦是不可多得的书法艺术真迹珍品,对于书法艺术史研究具有独特价值。
此外,数万枚西北汉简明确而详细地记载了两汉时期中原王朝对丝绸之路河西走廊段的军事防御、邮驿交通体系的支撑措施,对研究西域诸国的有效管理以及与中亚、西亚等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情况等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多年来,因无独立馆舍,大量珍贵文物“藏在深闺”,得不到有效展示与利用。2017年,我省立项建设甘肃简牍博物馆,总建筑面积近4万平方米,主要包括陈列区、藏品库区、文物修复区、观众互动厅、社教活动区等。该馆建成开放后,日可接待观众6000人次。目前已经基本构思成型四个陈列主题:“简牍时代”“丝路见证”“边塞生活”和“简牍书法”。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