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起步 动力“十”足——探寻兰州新区逆势崛起之路系列报道之二
原标题:【走进兰州新区】从“零”起步 动力“十”足——探寻兰州新区逆势崛起之路系列报道之二
兰州新区的教育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铁梁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光庆 邱暄美 白德斌 刘 健 尤婷婷
最终,在反复考察论证后,九江德福选择在千里之外的兰州新区建立“新厂”——甘肃德福新材料。
对于这样的选择,德福给出的理由,一是“距离原材料更近”,二是“与兰州新区产业布局相契合”。
九江德福的到来,让兰州新区又多了一家实力雄厚的新材料企业,从而为新材料产业增添了新的动力。
从最初的“零”起步,到如今的绿色化工、新材料、商贸物流、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大数据、生物医药、现代农业、文化旅游、节能环保等十大产业,兰州新区聚集产业的能力在不断增强。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历经风雨的兰州新区更加深刻地理解产业的重要性,正在坚定不移地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全面提升新区的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推动新区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兰州新区已累计引进产业项目760个、总投资3700亿元,点燃了产业发展的强劲引擎。
优化布局,不是什么“菜”都要捡
一张“白纸”上画画,没有合理的布局,很容易画成一团糟,搞成一团乱麻。
兰州新区从一开始就没有走拼规模、拼数据的老路,而是因地制宜,不断优化产业布局。
从建设初期规划的七大产业发展到如今的十大产业,兰州新区牢牢抓住产业发展这个根本,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形成集群效应。
“建设发展兰州新区,首要的是聚焦产业,形成支撑区域持续发展的产业集群。但最关键的是要选择契合优势、符合实际的产业。”兰州新区主要负责同志说。
“我们优势有什么?怎么才能让这些优势发挥效应?”这是兰州新区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常常思考的问题。
的确,发展经济、培育产业集群,需要准确地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甘肃是全国中药资源大省。这几年,兰州新区通过出城入园、招商引资等各种方式,着力打造包括中成药研发生产在内的生物医药园区,目前已有包括兰州佛慈、和盛堂制药、兰药药业在内的10个项目建成投产,初步形成中成药、化学药、动物疫苗、医疗器械、医药物流等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无论是土地价格、生产成本还是优惠政策,周边都和兰州新区无法比拟。”兰州和盛堂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夏祥说。
生物制药,就是兰州新区因势利导规划的重大产业。
站在兰州新区西北部的一处高点远眺,眼前数十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塔吊密布,一幢幢大楼和厂房已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拔地而起。
“这是新近启动的绿色化工园区,未来几年,这里将形成千亿元的产业,有望成为全国重要的化工基地。”介绍起园区建设速度和发展前景,园区招商组负责人赵新民颇为自豪。
化工新材料、医药农药原料及中间体、化学助剂试剂……这些化工产品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紧扣“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功能定位,兰州新区全力培育新的绿色化工产业集群。
兰州新区正在持续培育新兴产业,打造现代产业集群,为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积蓄强大动能。
优化结构,不是什么都往“筐”里装
新的发展思路让兰州新区充分发挥优势,不盲从热点,产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随着产业发展的不断深入,高质量、高标准、高精尖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兰州新区高度重视产业结构。落后的产能坚决不要,传统的产业加快升级,战略新兴产业热烈欢迎。
在甘肃德福新材料有限公司,车间生产全过程实现系统化、可视化管理。“我们目前基本上是满负荷生产,由于产品质量好,市场供不应求。在确保市场供应的同时,我们加大研发力量,争取在新区制造出世界最薄的铜箔。”甘肃德福新材料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王乾说。
甘肃德福新材料是新区推进制造业智能转型、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代表。如今的新区,智能制造大潮迭起,一大批传统制造企业迎潮而上,积极拥抱数字经济,创新活力持续迸发。
对兰州新区来说,实现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就是抓好产业项目培育。新区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壮大新兴战略产业“两条腿”走路,加快构建市场竞争力强、可持续的现代产业体系,抢占西部经济制高点。
兰州新区通过大力实施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推进高端产业集聚集群发展,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的加快建设,呈现出高端化、集聚化态势,有效推动了新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近两年来,兰州新区把发展和壮大实体经济作为目标任务,围绕打造西北实体经济新高地,推动绿色化工、新材料、大数据、现代农业等十大产业全链循环发展。
千亩中药材育苗、千亩智能温室花卉、万亩设施农业、万亩林果、10万亩特色种植基地,百万只羊、万头奶牛养殖园,200万吨粮油精深加工、150万吨饲料加工、5万吨冷链物流等现代农业生态种养加循环产业链形成……
以前,兰州新区干旱少雨,气温较低。许多人总把这一点当作发展劣势。
但兰州新区的决策者却紧紧抓住大数据产业正在快速发展的契机,着力培育大数据企业到兰州新区落户。
“年平均湿度54.9%,平均气温仅为6.9摄氏度,能够有效延长设备寿命,降低维护成本。”兰州新区科文旅集团大数据产业园项目负责人邵广礼说。
国网云数据中心、腾讯财付通、5G融合应用……发挥气候温凉、电力富余优势,利用已建成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在兰州新区,已有15个大数据项目上网运行,22个项目加快建设,一个大数据产业集群正加快崛起。
今年前8个月,兰州新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7%。
优化服务,不是什么“事”都要企业担
走进位于兰州新区的甘肃峻茂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2019年1月4日峻茂新材料落户兰州新区,8个月后投产。如此快的建设速度,源自于兰州新区的优质服务。
“从这个项目落户兰州新区,所有的手续一站式服务,全程有专门的人员来对接我们,帮着办理手续,协调各种事项。”甘肃峻茂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庄英俊深有感触地说。
然而,刚刚投入生产就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企业不能正常生产,面临重大挑战。为此,兰州新区精准施策,统筹制定分类分批复工复产方案,建立向重点企业和项目派驻联络员制度,及时协调解决用工、资金不足等问题。
采取“一企一策”“一人一企”方式,专人服务绿色化工企业及项目单位。根据最初用工不足情况,开展“春风行动”网络招聘活动,为有用工需求的企业招聘500多人,主动与一些地方联系,接收当地劳务人员来新区务工。
“企业能正常生产,多亏兰州新区政府部门搭建的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平台,让我们不仅快速找到了新订单,还为企业深耕西北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甘肃大禹防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健说。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订单急剧下滑。正在企业一筹莫展时,兰州新区经济发展局协同其他部门对辖区内上百家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摸排调研,对企业的供需信息、产品型号等按产业类型编辑成册,下发给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并举办了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对接会,让不少企业快速找到“心仪对象”,实现产销对接。
目前,已有100多家企业入驻产业链供应链供需平台,涵盖上千种产品供需信息。在外部市场受到冲击的情况下,搭建供需平台在于鼓励引导企业就地就近采购产品设备、使用施工队伍,推动区内原料、产品等生产要素循环,实现区域产业协同发展。
据介绍,除了线下不定期举办对接活动外,兰州新区还正在搭建线上供需平台。从远期来看,通过对企业供需大数据的梳理、分析,总结区域产业链短板。
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兰州新区不断优化服务,提升服务水平。
随着一大批国内知名企业项目的落户,兰州新区实现了逆势上扬,挺起了“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的脊梁。
相关新闻
- 2020-09-22【十年巨变 看新区成就】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工匠摇篮”里的“创新共享”
- 2020-09-22兰州新区两企业在全国创业创新大赛甘肃选拔赛中获奖
- 2020-09-22实施投资带动消费行动打造文化旅游品牌 兰州新区出实招促消费扩内需
- 2020-09-22兰州新区召开党工委(扩大)会议 安排部署近期重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