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黄河情】甘肃平凉:做足生态文章 推动高质量绿色发展
中国青年网平凉9月22日电(记者 王文坛)地处黄土高原腹地的甘肃省平凉市,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是古“丝绸之路”必经重镇,曾是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地区之一,被生态治理难题困扰尤甚。
崇信县河道沟道治理成效显著。王文坛 摄
9月20日,“中国梦·黄河情——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网络主题采访团来到平凉市,看水源地保护,访污水处理,走水土流失治理地,见证生态扶贫硕果……系列成绩,实实在在,平凉市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可谓“一石二鸟”。
据介绍,近年来,平凉市以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为统领,积极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通过推行“河长+警长”巡查监管模式,先后开展保护母亲河“零点行动”、新窑矿区环境治理大会战、河道沟道治理、违法违规采砂清零等行动,彻底清除了污染源。
“清水”环绕生机现。王文坛 摄
记者在崆峒区景家庄水源保护区内看到,经过整治和改善,仅此处水源保护区面积达2.542平方公里,建设人工湿地161亩,上游种植水源涵养林289.5亩。同时,平凉市还把95%以上的污水收集进行净化处理,仅天雨污水厂一处,每天就处理污水8.5万立方米,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多措并举,为泾河一河“清水”向下流,为黄河造福下游人民夯实了基础,做出了平凉贡献。
旧窑洞变为“托牛所”,变废为宝。王文坛 摄
为构建绿色安全屏障,平凉市还做足“加”、“减”、“治”文章,加大生态建设和保护力度,依托“三北四期”、退耕还林、小流域治理等工程项目,推进大规模的国土绿化。近年来,仅崇信县就累计建成林业重点生态工程8万亩,绿色通道258公里,治理水土流失620.3平方公里,梯田改造31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36.02%;推进环境质量改善,通过“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等举措,平凉市先后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做好“治”的文章,严守生态红线底线。
泾川县白家村景区。王文坛 摄
生态环境的改善,让黑河变清,汭河变美,黑鹳、苍鹭、鸳鸯、燕鸥等珍稀鸟类栖息平凉,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不仅如此,甘肃省平凉市还以高质量发展为统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用好组合拳,倾力推动高质量绿色发展。
幸福常在山水间。王文坛 摄
“近年来,我们利用美丽乡村建设机会,改善基础设施配套和人居环境,积极发展旅游业,依照“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组建了旅游服务专业合作社,吸纳38户贫困户入社。目前,白家村已全部实现脱贫。有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我们正朝更高水平的小康迈进。”泾川县泾明乡白家村党支部书记白宁安告诉记者。
“牛倌”朱海萍。王文坛 摄
在平凉市崇信县锦屏镇平头沟村,养牛户朱海萍站在牛圈旁给记者算起了账:“以前在外打工,一个月挣3千多元。如今,养牛规模扩大到150多头,一般情况下,一头牛可卖1万多元,加上政府的3000元补贴,今年预计可挣30万元左右。”
平凉市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把废弃窑洞变废为宝,通过秸秆等自然资源再利用,就地解决农民就业创业,找到有效脱贫致富奔小康之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探索。
相关新闻
- 2020-09-22【中国梦·黄河情】以水而定 量水而行 | 甘肃:九曲黄河润陇原
- 2020-09-22【中国梦·黄河情】甘肃庆阳:从“小黄河治理”到“大黄河生态保护”
- 2020-09-22【中国梦·黄河情】不“甘”贫瘠 甘肃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精彩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