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台:多元产业铺就脱贫致富路
秋高气爽,硕果飘香,灵台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一片片土地变身“聚宝盆”,一棵棵果树累累的果实压弯了枝头,一座座牛棚里忙忙碌碌,一家家扶贫车间热火朝天,一张张笑脸洋溢着幸福……
致富“金果”助脱贫
位于灵台县上良镇合集村果园,一排排果树挺直着“腰板”,密密匝匝的果袋包裹着果实挂满枝头,煞是喜人。
距离苹果上市的日子不远了,合集村姚家湾社的姚建军最近显得格外忙碌,每天天不亮,他就要去自家的苹果园里打理果树,除草、喷药、施肥……每一个步骤,他都认真仔细。在他眼里,“小苹果”已经成了他家脱贫致富的“金苹果”。
“我家总共种植了14亩果园,现在都到了盛果期,仅去年苹果就卖了7万元。”说起自家的苹果产业,年过六旬的姚建军笑得眼睛眯成了一道线。近年来,灵台县把苹果产业作为全县的主导产业,紧扣技术培训、加大技物投入、建立防灾体系、拓展销售渠道,持续发展壮大果产业,全县果园面积已逐步扩大,产量连年增加,像姚建军这样通过种植苹果脱贫的农民,在全县不在少数。截止去年,果产业已实现产值累计达14.4亿元,全县农民人均增收2000元,先后有9584人依靠果业实现稳定脱贫。
养牛产业变支柱
走近百里镇二联村玉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小区,耳边不时传来“哞哞哞”的牛叫声。
一大早,李家沟村民马永亮就来到村上的合作社清理自家的牛舍卫生,并为牛添些草料。2017年,马永亮靠养牛脱了贫,牛就是他的“宝贝疙瘩”,也给他增添了生活信心。去年,两头牛就为他带来了近两万元的收入。
“养殖小区有饲料,一户还有一个青贮窖。水泥地面的牛舍粪便处理起来比较方便。牛舍也比较宽敞,养牛条件比以前好多了!”马永亮感叹道。据悉,这是依托灵台县玉锁养殖专业合作社,新建的这处分户式肉牛养殖小区。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灵台县积极探索合作社参与脱贫攻坚的有效实现形式,形成了“党组织+专业合作社+贫困户”这一“三变”改革模式。这一模式有效解决了贫困户单家独户发展产业缺少牛棚、缺少技术、抗风险能力不足以及村集体经济发展无实体、无抓手、无来源等问题,使村集体、贫困户与合作社形成了利益共同体。
劳务拓宽致富路
独店镇冯家堡村的扶贫车间内,10几名妇女排坐在缝纫机前,正进行着开袋、烤边、压线等制衣操作,一派忙碌的景象。
去年8月份,村里建办了扶贫车间,吸纳包括贫困户在内的14名留守妇女加工荷包和布鞋等手工艺品,通过网上销售,实现收入11万元。今年,受疫情影响,像村里的王丽娟、张素荣、万春红、薛娟红等一大批年轻妇女都回到村里,村上购买了24套制衣设备在扶贫车间生产衣服,16名返乡妇女当起了缝纫工,挣取加工费,人均月增收2800元左右。
冯家堡村支部书记张仓宽告诉记者,通过发展劳务产业,留守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实现了挣钱、顾家、尽孝“三不误”。
群众腰包鼓起来了,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远抓苹果近抓牛,当年脱贫抓劳务”,灵台将劳务产业作为助推精准脱贫的主导产业之一,探索形成了“党组织+劳务公司+企业+贫困户”的劳务产业助推脱贫攻坚发展“灵台模式”。在劳务产业全过程中,灵台不仅对全县所有贫困劳动力,尤其是未脱贫劳动力、脱贫监测户、边缘户,按照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要求全面进行摸底,并采取“一户一策、一人一案”,为贫困群众“量身定做”政策咨询、用工信息、技能培训、劳务对接、权益维护等事前事中事后服务,并对劳务公司和用工企业进行指导和监督,精准、定向、有序组织贫困劳动力输转。
通讯员 马小亮 图/文
相关新闻
- 2020-08-21陇西福星镇:胡麻籽“榨”开“致富门”
- 2020-08-21瓜州腰站子镇:火龙果映红致富路
- 2020-08-20高台罗城镇:小番茄映红致富路
- 2020-08-20【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枸杞村”脱贫致富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