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会宁:走出党建引领脱贫攻坚新路子
原标题:会宁:走出党建引领脱贫攻坚新路子
特约通讯员 王瑞
近年来,会宁县紧盯脱贫攻坚总目标,下大力气聚焦民生短板,深练绣花功,齐出“组合拳”,让党建成为引领发展的“指南针”,推进跨越的“主引擎”,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的新路子。
党建+产业 群众致富快
今年53岁的周富贵,是会宁县侯家川镇古道村坪湾组的一名老党员,以前长期在外打工,供养两个孩子上学,生活过得紧巴巴的。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村党支部鼓励他发展肉牛养殖产业,从起初的2头牛发展成现在的20多头。产业发展日益壮大的同时,带给他的还有收入的连年倍增。
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古道村党支部提出“脱贫致富,党员先行”的思路,以党建引领促脱贫攻坚。实践证明,脱贫攻坚的最大力量来自党建,最大优势也来自党建。党组织选好找准产业发展路子,党员带头人带领群众发展,发展让党组织有了威信,形成了党的建设与脱贫攻坚“双轮驱动”、互促双赢的良好发展新格局。
“脱贫抓产业、产业抓达标、达标抓覆盖、覆盖抓效益”,这是会宁县这几年大力发展产业的“致富经”。全县牢牢扭住重心关键,积极搭建产业平台,切实找准抓党建促脱贫的“结合点”,实现了产业助力脱贫、党建引领攻坚的生动发展新格局。
“党建+产业培育”,为扶贫“造血”。会宁县牢牢牵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按照“1+N”产业增收模式和“21211”农业农村产业突破行动要求,围绕“守住一头子,多做几样子”的产业发展思路,坚持“一业领先,三业并进”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特色产业“压舱石”和新兴产业“助推器”的作用,持续强化产业致富引领,让老百姓的腰杆子硬起来,钱袋子鼓起来,使他们在脱贫奔小康的路上越走越坚定,越走越幸福。
党建+旅游 山村变模样
行走在大沟镇厍弆村,漫步在杏林行间,感悟于学窑故里,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杏花村的求变之路,就是依托党建引领实现了凤凰涅槃。
厍弆——曾经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偏僻小村落,这几年,当地一方面深度糅合大沟深处特有的民俗文化资源,突出古堡的“荒”、学窑的“情”、果蔬的“绿”、农家饭的“香”,来大力发展乡村公益旅游,一方面紧紧依托党建引领夯实基层治理基础,为脱贫攻坚注入了发展新动能。
据了解,大沟镇厍弆村在充分立足先天地域条件,探索发展新路径的同时,还按照“三变+合作社+公司”的模式,实现群众增收和村集体经济的“并轨”。
同时,组建“1+2”运营体系。即“1”:党群互助协会,以持续性增收为方向,通过党群联结,盘活农村自然资源,构建以农民为主体、股权为纽带的平台。“2”:土地流转合作社和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盘活土地和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形成的基础设施资源,逐步探索走出了一条以“杏花为主题”,以挖掘深度贫困地区资源为内涵的“大沟深处杏花村·厍弆”公益扶贫乡村旅游的新路子。
大沟镇党委副书记、厍弆村包村组长曹程告诉笔者,我们牢固树立“党建+”理念,以党建引领为根本保证,把抓好党建“第一责任”与脱贫攻坚“一号工程”有机统筹,以强堡垒、促脱贫、谋发展为重点,不断创新思路、完善机制,把基层党建活力转化为脱贫攻坚动力,转化为振兴发展的合力。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大沟深处杏花村的名字,逐渐成了旱塬黄土地上一颗闪耀的明珠。
党建+脱贫 旧貌换新颜
在会宁县翟家所镇杜湾村,该村党支部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坚持把党建工作融入脱贫攻坚全环节、全流程,突出聚焦薄弱短板,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任务,以“五个走遍”服务新导向,对全村214户贫困户进行地毯式走访,认真分析致贫“痛点”和脱贫“堵点”,及时了解村民所思所盼,以“点穴式”帮扶举措,坚持把党员、群众凝聚在党组织周围,群策群力助推脱贫攻坚,最终使这个一穷二白的贫困村变成全县有名的脱贫村。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基层党支部是一面旗帜,也是一座堡垒。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离不开坚强有力的一线“指挥部”。近年来,会宁县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夯实基础为重点,把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作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首要任务,层层传导压力,持续拧紧责任“发条”,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为总攻目标,通过签订目标责任书、立下攻坚军令状,不断夯实攻坚目标,不断筑牢党建基础。形成了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的良好示范效应。
相关新闻
- 2020-08-18白银会宁胡麻油甘肃省地方标准发布
- 2020-08-17治理一条河扮靓一座城——白银会宁县凝心聚力推进河道治理
- 2020-08-10白银会宁县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
- 2020-08-10白银会宁县消费扶贫销售额达到28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