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县太石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长廊为美丽乡村塑形铸魂
太石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长廊
犀牛江畔,太石福地,文明花开,暖如朝阳。夏日将暮,秋阳璀璨,美丽的犀牛江畔景色秀美,风光迤逦。今年以来,康县太石乡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要求,以“讲太石故事、品太石风物、看太石发展、感党的恩情”为主线,以提升全乡文明指数为目标,持续深入落实“党建+”工作理念,通过“上下联动、整合资源、群众参与”的方式,创新打造了“党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优秀传统文化”体验长廊,提振了精气神,极大地激发了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在观摩的过程中,康县文旅局副局长蔺志元感慨地说,“ 实在没想到,太石乡把民俗文化挖掘得这么好,很形象很具体地‘图说’了犀牛江传说、茶马古道、犁铧铸造、剪纸、十二生肖、戏剧脸谱、羊皮扇鼓等独特地域文化,全景展示了太石乡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沉淀,为以后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太石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长廊
今年以来,该乡着力打造了犀牛望月民俗文化、政策知识宣讲园、何湾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点、犀江映月乡村巨变展示园、李家山木耳种植基地、春和景明十二生肖文化园、雍坝村农耕文化体验园等文化节点,把地域文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特色产业、法制建设很好地融为一体,在塑“形”的基础上,注入“魂” ,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幸福美好的家园里生活得更有精神动力、更有朝气蓬勃的希望。
生活是热腾腾的,更是要有烟火气息的。在太石乡何湾村,记者看到的就是“欣欣向荣”,听到的就是“田园牧歌”。蜿蜒有序的巷道,干净整齐的庭院,挂满葡萄、石榴、核桃的农家小院,还有丝丝炊烟,都是农家最美景象。镜头所到之处,皆是景,皆是文明。
正如该乡副乡长武霞说,“何湾村2018年整村脱贫的,在实现‘生态宜居’的基础上,我们还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创城”工作融入其中,创新开展了‘村评户比’‘明厨亮灶’‘最美庭院’等文明实践评比活动,大大提高了广大村民的文明意识。”
最具“烟火”气息的雍坝村,农耕文化历史更是悠久,该村铸铧工艺可以追溯到明代。2015年8月,雍坝铸铧被列为“陇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项目”。2016年12月在此拍摄纪录片《太石铸铧人》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中华民族栏目播出,好评如潮,在陇南学术界引起了极大反响。今年,该村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同农业传统技艺保护、农耕文化传承、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走出了一条别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世间一切好运集于人品勤奋善良。在“春和景明十二生肖文化园+党建长廊”节点,山色皆绿、春和景明。“近年来,我们为进一步改善镇区环境,提升乡政府驻地整体形象,狠抓街道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建设近6亩生态绿地,大幅度改善了人居营商环境,为后续小城镇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该乡乡长张登斌说,“为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我们乡还以‘知党情、忆党恩、跟党走’为主题,全程收录了历次全国党员代表大会情况,详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99年光辉历程,教育引导广大群众跟党走、感党恩。”懂得感恩,善良勤奋,这些都是贵重的人品。
在犀牛江畔,文明更是最美的风景。康县太石乡按照“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原则,常态化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帮扶孤寡老人、健康义诊、科技培训、文艺演出等惠民活动,同时以村级文明实践站为主体,按照“乡村派单、群众点单”的模式,创新推出了“爱心衣橱”“爱心理发室”“党课开讲啦”“板凳讲堂”“庭院课堂”等志愿服务品牌,切实让党的理论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
太石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长廊
“今年以来,我们乡已累计开展各类宣讲200余场次,培训党员群众2600余人次。广泛开展乡风评议,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引导群众自觉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该乡党委书记黄世说,“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进一步创新时代新文明实践与脱贫攻坚、基层党建、美丽乡村、产业发展等中心工作的结合方式方法,紧盯提升文明水平和群众满意度,用更加简洁、直观、灵活等方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真正转化为促进我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
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最持久最深厚的动力。康县太石乡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同时,持续创新开展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努力增强人民群众实实在在、满满当当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通讯员 焦杨红 图/文
相关新闻
- 2020-08-10甘州龙渠乡:文明实践扬新风 传统文化润民心
- 2020-08-06文县:文明实践情暖“椒”农
- 2020-07-29瓜州:志愿服务暖人心 文明实践结硕果
- 2020-07-23肃南:念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三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