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平凉

读书季,这个城市是认真的

20-04-20 17:41 来源:平凉日报 编辑:程建

  原标题:读书季,这个城市是认真的 

  记者 柳娜

  美好四月,沁人的书香正弥漫古城平凉。

  疫情之下,减少聚餐,减少出门,似乎一切都静止了,然而,这个时候阅读却可以给我们最大限度的自由。无论是纸质阅读还是电子阅读,无论是碎片化阅读还是系统阅读,读书成为每个热爱读书者的“预防和抑制疫情的良药”,让我们沉淀下来,跳出日常的思考模式,以一种更加宏观的思维看待这个世界。

  纸质书一如既往受欢迎

  平凉人爱读书。公园里、火车站候车厅,都不难见到拿着书或手机阅读的身影。而在疫情下,回归了静、淡、慢生活的平凉人谈起阅读,更觉得阅读像阳光一样,是生活的必须。记者在街头和微信圈里采访百名市民后发现,热爱阅读的人数占到87%。

  “对于我来说,没有书,日子简直无法想像,我家里摆满了书,客厅、书房、卫生间,到处都是。我不仅是在疫情下停顿了的时间里读书,平日里读书也从未间断。”平凉民俗文化学者王知三说。

  王知三爱书成痴,他的30平方米的云鹤书斋,被分为藏书间和工作间。藏书间里,密密麻麻陈列着历史文献、地方文献、民俗、民间文学、民间文艺等书籍,多达1万多本。在近一万册书房里,有不少是他在50年间写的书。

  入选“甘肃诗歌八骏”的青年诗人李满强,自是十分钟爱阅读与写作。他的藏书多达2万多册,基本上是文学方面的书籍。

  “我的写作的力量,都源于阅读和思考,这几年我一直大量阅读经典的书籍,譬如张岱的《陶庵梦忆》、沈复的《浮生六记》,国外的帕斯、里尔克、谷川俊太郎、帕慕克、米沃什、卡佛、辛波丝卡、特朗斯特罗姆等等。我知道,要建造自己的小木屋,得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别人屋子修得有多好。”

  疫情下,给了李满强更多的读书时间。李满强的书房的单人床上堆满了书籍和报刊杂志,也放着一个小本子和笔。入睡前他总要翻几页书,这时候常常会有那个叫“灵感”的东西来造访他。有时候睡下之后,朦胧之中会有一些词语和句子折磨得无法入睡,他就半夜爬起来,记在小本上,第二天再加以延伸和修改,很多诗作就是这样写成的。

  “阅读对我来说,既是暗夜里浮现的高地,可以仰望星空,俯瞰尘埃;更是曙光里真实的港口,从这里出发,可以抵达诗和远方。现在的速度太快了,我以为要慢下来,看书、写字、品茶,这样才能获得内心真正的安宁。”李满强说。

  在市直某单位上班、今年30多岁年轻妈妈张君一直酷爱读书。在今年的疫情期间,她网购了五本《收获》杂志,还买了《庆余年》等小说,并给孩子买了《马小跳》等儿童书籍。张君说,没有书的人生是不完整的,虽然做为一个职业女性,被家务、工作占用了大量的时间,但有时间还是要读书来充实自己的人生。

  数字阅读率上升

  现在除了纸质书籍之外,科技发展提供了很多电子产品,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方式,数字时代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阅读观念。

  在喜欢阅读的人群中,其中37%的市民表示喜欢阅读纸质书籍,50%的市民喜欢听书或者在电子产品上阅读,数字阅读已成为潮流和趋势。

  90后的全职太太李咏华从前年开始下载了“喜马拉雅”APP,从此,听书就成了她每天的必修课。李咏华喜欢听故事书,下载购买了金庸的全套武侠书。“每天早晨送完孩子做家务时就打开听,不知不觉听了几套书,感觉听书太过瘾了,还不耽误干活,真好!”

  “不管通过什么介质,爱阅读总是好的。”偏爱数字阅读的市民张敏说,他一年会订购600元左右的电子书。“出差时不用专门准备书,随手打开手机就可看、可听,这种感受很爽。”

  阅读方式的变化也使阅读地点不再局限于家中。“只要有几分钟的时间,哪里都可以阅读,可以是旅途中,可以是会议休息间隙,也可以是等人的时刻。完全不用正襟危坐去阅读了。”市民郭彩凤说。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市民在睡前、周末或节假日、午间或晚饭后休息时等的碎片时间进行电子阅读。从年龄段来看,70、80、90、00相比50、60后更热衷电子阅读。许多年轻市民有戴耳机听书的习惯。在阅读内容方面,小说仍是最喜欢的阅读类型,显示数字阅读领域网络文学影响力巨大。依次是历史、新闻、养生等内容。

  书香城市离不开各方努力

  全民阅读持续向好离不开各方努力。

  平凉近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后,则是全民阅读“慢下来”,不断汲取知识养分、精神力量,为发展源源不断注入动能。

  文化平凉,从阅读开始。作为全民阅读推广的主导力量,政府强有力的支持和自上而下的推动是全民阅读持续性得以保证的重要因素之一。

  平凉将最宝贵的土地用来建设大型公共阅读设施,体现了平凉对文化的尊重和倡导阅读的决心。市文化馆、市图书馆设立在平凉柳湖公园周边,让游人在悦目之余,更醉心于书香。

  市图书馆每年举办“书香平凉”全民阅读活动,带动更多的市民、家庭、单位参与到读书中来。通过读书会、专家讲座等,指导读者如何读好书,为读者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引路。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平凉市图书馆闭馆不闭网,以丰富多样的线上阅读服务,吸引广大市民开启掌上阅读。

  文化机构的倡导和专家的指导,调动了社会广泛参与阅读,催生了民间阅读组织并使其不断发展壮大,让阅读活动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营、进机关、进家庭,将全民阅读引向基层、引向深入,实现由政府倡导向社会自觉推动的转变。平凉德智慧等民间阅读组织纷纷策划参与了各种读书活动,形成了巨大的阅读文化磁场,将全民阅读引向纵深。

  顺应互联网和电子信息的发展,平凉一些文化企业也积极投身于文化阅读电子平台的打造。由平凉文汇传媒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龙脉文化云大数据中心”网站于去年正式上线。这一公共数字文化平台,借助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实现了文本、图像、音视频等多种文化资源从采集加工、发布展示到宣传推广、在线交易的完整流程。进入该平台,搜索关键字,就可以搜索到平凉乃至全国的各种海量资料,地理、小说、历史、非遗等无所不包,使阅读变得精准而便捷。

  文汇传媒索尝试探索“文化+科技”路子,试图摆脱书局面临的困局。“移动互联和阅读终端的发展,极大拓展了阅读的覆盖面,阅读变得触手可及。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文献中的知识按结构、分章节提炼,做成产品,为受众提供更精准的知识服务。”平凉文汇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慎之说,这也是他不断转型的主要原因。

  阅读与城市化、现代化相互促进,知识的力量便会日渐显现,市民的整体素质也会有新的提高。弥漫在城市里的书香,将成为这座古城最富诗意的文化标签。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2020年度甘肃地区“爱助事实孤儿”项目推进会在兰州召开(图) 2020年度甘肃地区“爱助事实孤儿”项目推进会在兰州召开(图)
  • 大学开学如何防疫?记者实地探访甘肃中医药大学 大学开学如何防疫?记者实地探访甘肃中医药大学
  • 76岁天水音乐家李祖武创作战疫歌曲《思过》 76岁天水音乐家李祖武创作战疫歌曲《思过》
  • 精细措施抗疫情 担当作为抓发展——嘉峪关市发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和复工复产进展情况 精细措施抗疫情 担当作为抓发展——嘉峪关市发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和复工复产进展情况
  • 甘肃嘉峪关“疫”后旅游业渐重启 丝路文化乐园“科技+传统”助力 甘肃嘉峪关“疫”后旅游业渐重启 丝路文化乐园“科技+传统”助力
  • 【甘肃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临夏县:创业贷款贷出农民致富新天地(图) 【甘肃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临夏县:创业贷款贷出农民致富新天地(图)
  • 【甘肃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国网平凉供电公司:银线架起连心桥  电网照亮富民路(图) 【甘肃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国网平凉供电公司:银线架起连心桥 电网照亮富民路(图)
  • 【甘肃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临夏县:药材种植拓宽致富路(图) 【甘肃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临夏县:药材种植拓宽致富路(图)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同扛“甜蜜的负担” 平凉3岁以下婴幼
2   静宁:脱贫攻坚有亮点 收官之年不松劲
3   静宁:脱贫攻坚有亮点 收官之年不松劲
4   白家山来了“老熟人”
5   崇信:抢时栽植铁皮石斛
6   陇西:春耕春播忙 大型农机显身手
7   武都马街镇:“双椒套栽”保增收
8   金塔:不误农时不误春
9   灵台:苹果花开遍地香
10   两当:县长直播“带货”,买它!
11   康县:高凤银老人的幸福生活
12   山丹:“扶贫车间”带动贫困妇女就业增
13   文县:油菜临收育秧忙
14   灵台:小小芦笋成百姓增收“顶梁柱”
15   庄浪:红灯笼照亮好日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