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纳百家天地宽
原标题:书纳百家天地宽
张辉祥
西汉时期的刘向有句名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书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只有善读,才能像蚕一样,吃进去的是桑叶,吐出来的是丝。好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书香能致远,让我们心有灵犀,守望精神的家园。
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朋友,偶然间《胡适读书与做人》便与我成为挚友。大半个世纪里,胡适一直备受争议,但这并不妨碍他作为一个文化学者的历史地位。胡适,一代新文化运动的宗师,先生熟悉近百年中国文化史,并致力于将国家古老的文明不断导向现代化之路。《胡适读书与做人》一书中的文章均是胡适的散文随笔之精要,在当时引起了很大反响,彰显其治学、为人、处世的大师风范。一个博览群书、厚德载物的胡适,真的善读书,可以用读书来启迪自己的做人智慧,也可以把做人做到“书品即人品”的境界。
在书中,胡适先生讲述了自己的一些读书故事:作为无神论者,十七岁时他曾发文痛骂当时的《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以求“守卫正道”,然而竟然没想到的是,十多年后,同样是他这位“卫道者”,却很热心地给《西游记》和《封神演义》做了几万字的文字考究。后来,先生明白了曾经的“诛讨”恰恰正是禁止思想与信仰的铁证。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各种文化和信仰并存,当先生不断用文字笔触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时,其它的思想文化流派却未曾以“语言暴力”或直接否认的态度对待这位无神论者,而是以一种容忍的态度与之共存。人们的习惯总是喜同而恶异的,甚至把异己作为敌人,严重的还要加以排除。其实,“异类”对我们的容忍与胸襟反而令一些所谓的“正道者”汗颜。幸甚,有书可读,辨是非,明事理,书纳百家天地宽。
浩瀚书海,包罗万象,战国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将思维的风暴推向了高潮;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一直影响封建社会数千年。其实,所谓“独尊儒术”的“儒术”与我们说的“儒家”是有区别的,“儒术”即包含了儒家思想,也容纳了道家、法家、阴阳家等等思想,它本身是包容的,并不绝对排斥不同思想主张。
都说温故而知新。近段时间,我心里有一股重新翻阅学生时期语文课本的冲动,这大概就是怀旧吧。我也确实买了一本中学里涉及到的课外阅读之作,时不时重温那一段“为读书而读书”的时光。随便翻翻,偶见一篇《国粹与欧化》,作者周作人在文章中表达了对新文化运动的观点:“模仿都是奴隶,但影响却是可以的,国粹只是趣味的遗传,无所用其模仿,欧化是一种外缘,可以尽量的容受他的影响,当然不以模仿了事。”或许,现在我们对这些说法早已习以为常。孩提时代的学习,读书仅仅局限于背诵或者了解,如今再回头,方能体会到文字背后的历史沧桑。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永不变异的遗传密码,生生不息;同时,通过读书,对于外来文化和思想的取与舍,也促成了海纳百川的文化包容。
关于读书,鲁迅先生打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读书不能只读几本,要书纳百家,让那些微言精义拆掉思想的藩篱,天地自宽。
相关新闻
- 2020-04-14沐浴春光好读书
- 2020-04-10平凉一中:校园响起读书声
- 2020-04-08看,水月镜花之美
- 2020-04-08读书声里是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