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扶贫车间”带动贫困妇女就业增收
通讯员 石晶
日前,走进山丹县海兰达服饰有限公司,300多平方米的制衣车间内,整齐地摆放着几十台专业缝纫设备,工人们正聚精会神的埋头工作,伴随着缝纫机的“吱吱”运转声,一件件成衣便在“俏缝娘”的裁剪缝烫下完成了。
据了解,海兰达服饰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职业工装企业,公司主要与浙江、上海、安徽、山西等商家签订合同,订单需求量旺盛,效益很不错。2019年7月,该公司被认定为山丹县第二批“扶贫车间”,为附近贫困妇女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助力她们脱贫致富,目前该公司已为1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和残疾人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
“我们公司留出部分岗位,吸纳精准扶贫户、残疾人和留守妇女就业,让她们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一份收入,帮助他们脱贫的同时树立对生活的信心。”海兰达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春燕说。
薛霞便是海兰达服饰有限公司吸纳的就业残疾人之一。今年34岁的薛霞是海兰达服装厂裤子拉链组的一名工人, 14年前的一场事故,让她失去了左手,落下了终身残疾,只有右手的她,找工作处处碰壁。3年前她来到制衣厂,刚开始没有左手的配合,使用缝纫机很费劲,一个月下来只能拿到保底工资,经过3年的努力,现在的薛霞不仅能够出色的完成每月任务还能多拿800多元的业绩奖金,有了工作的薛霞不仅改变了家里的生活条件,更让她走出了残疾的阴影,勇敢的面对生活,在合适的岗位上不断实现自我的价值。
“对我们残疾人来说,去外面找工作太难了,尤其像我这样,很多工作都不适合干,是‘扶贫车间’这个好政策,让我有了一份固定的工作,还能照顾到家里,我挺满意的。”忙着安装拉链的薛霞说,虽然她是残疾人,但是她安装拉链的速度一点都不比其他姐妹慢,在完成每月固定任务的同时,她会争取多做一点,挣更多的绩效工资。
作为同样被认定为“扶贫车间”的山丹县丹美工艺美术公司,在传承民俗艺术的同时,也为居家妇女量身定制合适的岗位,不仅让她们有钱赚,也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传承民俗文艺的队伍中来。
“我们公司优先给建档立卡贫困妇女提供岗位,手把手教她们剪纸、烙画,让她们也可以掌握一技之长,逐渐树立对生活的信心。”丹美工艺美术公司总经理周玉梅说。目前公司已经吸纳了5名建档立卡贫困妇女作为固定员工,还与3名居家妇女长期签约,每月人均工资在2000元以上,下一步打算增加更多的岗位帮助更多居家妇女就业增收。
“我很喜欢现在这个工作,每个月都有2000元的保底工资,干的是技巧活,也不累,还可以把家照顾上。”马永花说,没来丹美工艺美术公司之前,她一直在打零工,每天五点左右起床去劳务市场,等待需要用工的老板,每天工资是70元到80元左右,常常活干完回来已是晚上七八点,家里的活根本顾不上。
据悉,目前已有6家“扶贫车间”,为像马永花一样的40余名妇女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近年来,该县采取政府搭台,企业主导市场的原则,全力以赴打造以“扶贫车间”为载体的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服务,让部分低收入户以及建档立卡贫困户多了一条增收渠道,这种亦工亦农的用工形式深受妇女的欢迎。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