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母亲河 建设幸福河】“天鹅之城”的生态奏鸣曲
原标题:【守护母亲河 建设幸福河——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媒体八省区采访报道?】
“天鹅之城”的生态奏鸣曲
三门峡市是全国第一个被授予“中国大天鹅之乡”的城市,有着“天鹅之城”的美誉,每年有八九千只天鹅在三门峡库区越冬。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子恒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叶海 杨世智 王莉
三门峡市位于河南省西部、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地区,是1957年随着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而崛起的一座新兴工业城市。然而,三门峡还有一个诗意的名字“天鹅之城”,是全国首个被授予“中国大天鹅之乡”的城市。
11月17日,甘肃日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守护母亲河 建设幸福河——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媒体采访报道组实地踏访三门峡市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了解当地黄河治理和生态保护情况。
由于突然降温,天气很冷,还刮起了大风,记者在湖边看到,成群结队的白天鹅悠闲自在地在湖中嬉戏,有的还振翅高飞,呼朋引伴,鸣叫嬉戏。湖畔上三五成群的摄影师耐着严寒,聚精会神地捕捉着大天鹅的美丽身姿。
据了解,三门峡市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和黄河公园总面积2.3万亩,水域面积1.3万亩,是全国最大的白天鹅栖息地和观赏区,每年11月到3月初,成千上万只白天鹅从遥远的西伯利亚等地飞到这里越冬,构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生态画卷。
三门峡市野生动物救护站高级兽医师高如意介绍,天鹅湖其实是黄河水倒灌形成的湖泊,几十年以前还是个臭水湖,但经过一年又一年的治理,生态环境越来越好。2010年左右,首先发现几十只天鹅,后来,天鹅数量逐年增多,最多时仅天鹅湖就有四五千只,整个三门峡库区达到八九千只。以前天鹅跟人不接触,见人就躲,和人之间的距离保持在200米以上,如今三门峡市民人人爱护珍惜天鹅,即使站在眼前,天鹅也不会游走,真正达到了人与天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天鹅繁育对于环境、食物和水质的要求极高,这一切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当地的生态文明建设。三门峡市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专门立法保护白天鹅,持续加强相关法规制度建设,实现依法依规管理;建立健全白天鹅管护责任制、日常巡护制、定期补食制,全面做好救护和补食工作,定期观测白天鹅变化情况;主动强化日常管理,在保护区明显位置栽植界桩440块、警示牌200块,确保保护区边界清晰,实现有效监管;建成黄河湿地远程监控系统,24小时全方位不间断监控黄河湿地动植物资源,充分发挥疫源疫病监测职能,完善疫源疫病防控体系,每年白天鹅来越冬前都积极购买、补充疫源疫病监测物资,同时对白天鹅栖息地实行每周一消毒,确保白天鹅越冬安全。此外,在广泛开展宣传,提高市民保护意识的同时,三门峡市还专门设置了300多个公益岗位,聘请各界志愿者保护天鹅和制止游客的不文明行为。
高如意一辈子就干了一件事——保护野生动物。在他看来,三门峡人都爱天鹅,保护天鹅的意识已深深扎根当地市民心中。如果有人对天鹅的行为举止不文明,市民会自发上前制止;而如果有人想来看天鹅,大家都会很细心地给他指路,甚至会自告奋勇地给他带路。天鹅是三门峡人的骄傲,保护天鹅已成为三门峡人的一种自觉行动。
高如意说,每个三门峡市民都能讲出几个与天鹅有关的故事,看见受伤的天鹅大家都会救治,还有人愿意把天鹅交给他救治,因为交给他就交给“家”了。
“在三门峡,白天鹅既是贵宾,又是家人。”当地报纸新闻中如此写道。
随着来此栖息的天鹅数量增多,三门峡市也吸引了更多人来看天鹅,影响着更多人来保护天鹅。记者采访期间,就恰逢“天鹅之城——第三届中国三门峡自然生态国际摄影大展”在三门峡市举行。这个摄影大赛及摄影大展每年都举办,已成为三门峡市一张亮丽的名片,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摄影爱好者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