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新时代 陇上江南扬帆起航
原标题:奋斗新时代 陇上江南扬帆起航
本报记者 房惠玲
陇南,甘肃省辖地级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秦巴山区,东接陕西,南通四川,扼陕甘川三省要冲,素称“秦陇锁钥,巴蜀咽喉”。 陇南是甘肃省唯一属于长江水系并拥有亚热带气候的地区,被誉为“陇上江南”。境内高山、河谷、丘陵、盆地交错,气候垂直分布,地域差异明显,有水杉、红豆杉等国家保护植物和大熊猫、金丝猴等20多种珍稀动物。
陇南历史悠久,是秦族、秦文化的发祥地,秦第一陵园——秦西垂陵园位于礼县大堡子山;陇南也是中国古代西部民族氐人和羌人活动的核心地区,文县白马人被誉为“东亚最古老的部族”。此外,陇南还是中国主要中药材和油橄榄产地之一。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陇南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与伟大祖国同程同行,与全国人民同心同梦,接续努力,砥砺奋进,谱写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壮丽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陇南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各项事业实现了长足发展与进步。
厚植绿色发展理念
绿色,是陇南的底色,也是陇南人一直悉心守护的颜色。陇南人民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两山”理论,多年没有立项审批一家水电站,没有让一家“三高”企业落地,坚决关闭了一批小矿山、小冶炼,大力实施“两江一水”生态综合治理,无论是植被覆盖率,还是空气质量都位居全省前列。
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陇南成为国宝级动物的“天堂”,110多只国宝大熊猫、2000多只金丝猴在这里“安逸”地繁衍生息,今年4月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2天偶遇4只大熊猫,每天有近50只金丝猴“下山”到武都裕河镇白沙沟觅食。
破解发展瓶颈制约
蜀道险“猿猱欲度愁攀援”,蜀道难“百步九折萦岩峦”,李白的这首诗道出了通往蜀道的艰难,其实多条蜀道就在陇南。为了解决行路难这一困扰陇南的历史难题,陇南人民以每年3000多公里的速度推进乡村公路建设,三年新修改建农村公路1.3万公里,3200多个村都通上了水泥路;新修高速公路6条666公里,实现了从不通高速到县县有高速的跨越;2017年9月,兰渝铁路全线通车,打通了陇南北上兰州、南下川渝的通道。
今年3月复兴号动车投入运营,陇南正式迈入了“动车时代”;2018年3月,陇南成县机场建成通航,目前已开通了11条航线,飞往北京、广州、深圳、青岛等一线城市,到今年底将提前6年达到2025年的设计吞吐量。通过八年的不懈努力,结束了陇南不通“铁公机”的历史,初步构建起了立体化的交通网络,让陇南“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
发展现代山地农业
花椒、核桃、苹果、油橄榄“四棵摇钱树”,中药材、食用菌、苗木、茶叶“四个特别特”,养鸡、养蜂、养猪、养牛“四个特色养”产业,已成为陇南人民脱贫致富的“铁杆庄稼”。
陇南油橄榄,基地面积、鲜果产量、初榨油产量居全国第一,被命名为“中国油橄榄之乡”;2014年至2016年,陇南利用三年时间嫁接核桃1028万株,实现了陇南核桃的更新换代。中药材,陇南全市种植面积超过100万亩,国药集团等知名企业在陇南投资建厂;陇南中蜂产业,已发展到36万箱,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甜蜜事业”。
同时,陇南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加快推动有色冶金、医药制造、白酒酿造等主导产业转型升级,金徽矿业成为全国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化示范基地,“两瓶酒”——金徽和红川,成为走出甘肃、畅销全国的优质白酒品牌;全力推动陇南经济开发区建设,着力打造白酒酿造、食品加工、电商物流等产业集群。
陇南通过深入挖掘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以文化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创建4A级景区13个,数量居全省第二,乡村旅游正在成为陇南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型支柱产业。积极推进“向南开放”,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全市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抢抓互联网机遇
作为贫困地区,有什么能与发达地区同处一个起跑线,那就是互联网和大数据。陇南人民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善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的要求,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探索形成了“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百姓创业、协会服务、微媒营销”的陇南电商模式,持续推进电商发展整体战、融合战、质量战、全域战,开办网店1.4万多家,累计实现销售额140多亿元。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倒逼了陇南特色产业的提质增效,倒逼了陇南交通、网络、物流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倒逼了陇南干部群众市场意识、质量意识、信用意识的提高,电子商务已融入陇南发展的方方面面,成为陇南经济社会发展的“衣领子”。
同时,陇南加快推进应用型政务大数据建设,成立了陇南市大数据管理局,建成了大数据政务中心、云计算中心以及自然灾害、精准扶贫、政务服务、乡村大数据等多个应用系统,在市一级实现了所有党政部门数据资源的整合共享。其中“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应急指挥系统”整合1000多个自然灾害监测点和2.5万名应急人员,在应对近年来发生的多次重大暴洪、滑坡、泥石流灾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针对互联网时代“村民不在村里在群里”的新特点,陇南自主研发的“陇南乡村大数据”平台,为全市所有村建立了互联网移动门户,把思想宣传、基层党建、综治维稳等下延到村,开设了拼车顺带、致富经、生意圈等便民惠民栏目,截至目前认证用户已达75万多人,覆盖了全市70%以上的家庭,成为了乡村治理的新抓手。
今年,陇南结合脱贫攻坚开展了一项“政协委员问村医”活动,通过政协委员和村医互动,大大提高了村医的履职水平。现在,3200个村都建起了标准化卫生室、都有了合格的村医,无论是谁,不管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都可以通过乡村大数据和3200多个村医连线,了解健康扶贫政策落实情况。
构建普惠金融体系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近年来,陇南打破“花钱找财政”的思维定势,从成立金融办、设立市长金融奖、引进金融人才开始,启动了陇南金融的破冰之旅。
通过努力,现在陇南建起了“3+1”立体化的普惠金融支撑体系,通过农村产权抵押贷款,有效解决了“三农”融资难题,把沉睡的资源变成流动的资本;通过设立中小企业融资基金,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题;通过完善政府投融资体制机制,有效解决了重大项目融资问题;同时加强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防范金融风险。陇南全市存款余额从2011年初的380亿元增长到970亿元,贷款余额从177亿元增长到683亿元,分别增长了2.5倍和3.8倍,金融已成为滋养陇南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
壮丽70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陇南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以“美丽陇南”为目标定位、追求“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魅力城市为价值取向,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的基础上,到2035年把陇南建设成为连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融合甘陕川元素的特色城市,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宜居宜游宜商的美丽家园,推动生态陇南绿色崛起,真正把陇南建设成为生态之城、活力之城、陇蜀之城。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