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沈浩:越努力越幸运
原标题:【人物】 沈浩:越努力越幸运
电影《中国蓝盔》剧照
电影《爱在零纬度》剧照
凭借在甘肃电影《爱在零纬度》里的出色表现,沈浩斩获迈阿密国际电影节华语电影竞赛单元“最具潜力男演员奖”。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莉
沈浩,80后,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本科,自2011年进入影视行业以来,先后参演十余部影视作品,以阳光硬朗的形象和专业扎实的演技,逐渐被观众所熟知。
这个春天,沈浩首先凭借在甘肃电影《爱在零纬度》里的出色表现,获得第36届迈阿密国际电影节华语电影竞赛单元“最具潜力男演员奖”;紧接着,继电视剧《维和步兵营》之后,与导演翌翔二度携手,拍摄革命历史题材电影《渡江战役之瑶岗1949》。一份绚烂、一份笃定,背后沉淀着的,是沈浩对自己业务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完善,是他对自己演艺事业的全情投入和尊重,是他对社会生活的倾心体验和热情拥抱。
爱情的模样
电影《爱在零纬度》拍摄片场,沈浩和导演开玩笑:“我有各种哭法,你要哪一种?”
这种酣畅的背后,是一个演员对一个好角色的知遇之情。
电影《爱在零纬度》是中国首部在印尼全程拍摄的跨国爱情院线电影。影片根据我国投资的国华印尼南苏电厂中国员工与印尼姑娘的真实爱情故事改编而成,讲述了主人公陈昶与印尼姑娘诺娃跨越国别、文化的种种差异,最终修成爱情正果的浪漫故事。
影片中,沈浩饰演的男主人公陈昶,是一个外表沉闷、内心旖旎的国企电厂员工。在三年工作期满即将回国的人生路口,他怅然若失。来自赤道上的女孩诺娃炙热的爱情,使他心中的动荡不安和欲去欲留的挣扎升华成为对影片主题“爱情最本真的模样是什么?在真正的爱情面前,我们应该遵从自己的内心,抑或是遵从现实、遵从别人的意见”的情感思索与人生拷问。
该片与一般的电影不同,全片有80%的内心戏。也就是说,人物内心很充分,但是不能演出来,十分的热度,三分的表现。这对沈浩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为此,沈浩做了大量的人物剖析和角色分析,寻求人物变化的心理依据,争取把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情绪、每一个戏剧点,都拿捏到位。
导演王益民对该片的定位是,突出散文化特质,以诗一般的镜头语言来洞穿人物内心最本真的情感,哪怕只是微微一动都要找到内心的依据。每一次开拍前,王益民都要认真地说戏。这对沈浩而言,相当于每一场戏就是一场考试,导演已经命题,演出来肯定要比导演说得好才行。让人开心的是,沈浩表现非常出色。比如影片里的哭戏,刚开场时,一滴泪从陈昶的眼角渗出,滑过脸庞,滴落在穆西河里,短短一个特写镜头,沧海一粟的感觉赫然而出;中间段落,当烦恼不已的陈昶一跃而入游泳池,克制、内敛、循规蹈矩地游动时,虽然我们都看不到他眼角的泪,但他的哭泣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得到;还有影片最后,当陈昶与受伤的诺娃在病房里相聚的一刻,陈昶的脸上虽然挂着泪水,但是那深情的眼神里,分明荡漾着爱情、感动和喜悦。
迈阿密国际电影节始于1984年,被誉为北美最负盛名的国际电影节之一。本届迈阿密国际电影节的竞赛片实力强劲,入围的影片有《影》《江湖儿女》《邪不压正》《海上浮城》等。沈浩表示,获奖是个激励,演员需要通过作品和业务水平,一步一步得到认可,演完《爱在零纬度》,他的表演又上了一个台阶。
态度决定分量
回归电影创作的根本,最终决定作品分量的是创作者的态度。
王益民说,看到沈浩获奖比自己获奖都开心。因为沈浩在剧组里的表现,不仅是一个好演员应有行为,而且还具备一个能成大器的演员的气度。
2016年,电影《爱在零纬度》筹备初期,王益民做故事大纲时,觉得需要跟演员配合。随后,有人向他推荐了沈浩。
第一次见面,沈浩的外形、气质和试戏的感觉,给王益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但考虑到剧本尚未完成,事情就此搁置。
在后来的项目推动中,遇到很多难题。王益民不敢跟沈浩做过多的探讨,也不敢给他什么承诺。然而,让王益民没有想到的是,沈浩一直坚持等待,还因此推掉了一些其他戏份。直到2017年夏天,项目终于有了着落。沈浩参与到剧本创作中,就角色的塑造、故事的表现等,给了导演王益民和编剧章元很多建议,使得创作进展很快。当剧组赴印尼踩景、选演员时,沈浩也参与其中。当年12月,影片正式开机拍摄,沈浩被确定为男一号,由于摄制经费紧张,沈浩甚至自带服装进组,还在经费短缺时,主动提出出资补缺。
“我们从不认识到认识,到一起做项目,演员看景踩景的很少;穿自己的衣服,这在剧组是不可能全有的。这种情况下,他依然执著,愿意出一份力,让我很感动,他的精神感染了我。”王益民说。
在拍摄期间,剧组为了尽可能地节约经费,一天能拍多少就拍多少,有时一天拍摄超过20个小时,人的体力达到了极限。甚至在拍摄游泳的戏份时,沈浩一天在游泳池里泡了14个小时,而且在没有任何辅助工具的情况下,还要在水深处睁着眼睛认真表演,等到拍摄完,整个人都糗了,眼睛睁不开,血红血红的。
该片出品人刘青录认为,沈浩身上有三点难能可贵:一是吃苦精神特别强;二是能够以一个演员的用心学习、下功夫,真情实感把戏演好;三是没有把电影当作自己快速成名的通道,而是真正当成艺术来对待。这种创作态度,是一位优秀的演员应该学习和拥有的良好品质。
热情拥抱生活
在个人微博上,沈浩写下这样一段话:生活没有低谷,只有蓄势待发;自由没有界限,更远的旅行只有一步之遥,越努力越幸运。
沈浩出生于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从小就显露出极高的艺术天分,喜欢唱歌、跳舞和表演。在学习二胡演奏和美声唱法的过程中,一些简单的台前演出活动,使他对于表演有了最初的接触与练习。高中毕业,沈浩顺利进入北京电影学院,接受系统的表演训练和学习,从此走上专业之路。
社会是一本大书,只有真正读懂读透这本大书,才能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工作之余,沈浩喜欢读书、旅行、看剧、健身、参加公益活动,用一腔热血深情拥抱生活,用真诚的感情体验生活,用艺术的灵感捕捉生活之美,不断提高自己的学养、涵养和修养。
“你是海归吗?我是山东人。”电影《中国蓝盔》里,沈浩特意为角色设计了一个说山东话的小桥段,让人物瞬间接了地气。该片由宁海强导演,2018年11月在全国上映,讲述了中国维和部队官兵在非洲冒着生命危险阻止一场战争的故事。剧中沈浩饰演的王刚,以一位铁血硬汉的光辉形象生动阐释了中国军人的不屈和伟岸。
古装戏、现代戏、军旅戏、年代戏、都市戏等,沈浩都尝试过。回顾他饰演过的角色,《青年旅舍》里的麦田、《大火种》里的胡传山、《维和步兵营》里的徐东升、《独家记忆》里的方立钧……无论什么类型,无论什么风格,每一个人物都很有神采、很有特点。
沈浩说,实践出真知,通过这几年不断地演戏,他发现表演不是学出来的,是悟出来的。
“讲真,西北的沙子好吃。”今年初,沈浩把一则秒拍的西北片场视频上传到了网络上。镜头里,导演一声令下“开始”,场务人员铲起几锨沙土朝他迎头扬下,沈浩满头满脸泥沙,挣扎着爬起、倒下,爬起、倒下……围观的影迷禁不住给他打气:“天寒地冻还要吃沙子,演员也不容易啊。”“挺住就是胜利。”“吃过的苦都会变成想要的甜。把军人戍守边塞的画面体现得淋漓尽致,表情太到位了。”
随着积淀越来越深,演技越来越成熟,沈浩也收获到了越来越多观众的喜爱和认可。他说:“执著梦想,接受无尽的蜕变;无尽坚持,怀抱一路的风景。”
相关新闻
- 2018-09-14“119”消防奖先进集体——甘肃广播电影电视总台电视新闻中心《午间20分》栏目
- 2018-08-09电影《面向群众》观影座谈会在兰举行
- 2018-03-20永靖公益微电影《妈妈,别走》,感动就在你我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