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县:提升城市“容颜”打造便利优美人居环境
通讯员 李甲奋
“康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城市后,没想到这两年变化这么大!”“过去南环路的人行道又窄又不安全,我送娃上下学总觉得不好走,这两年拓宽后走路也安心了,没事儿还天天在这里锻炼、晒太阳。”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以来,康县紧盯目标,高位谋划、多措并举、全面推进,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显著提升,公共服务持续健全,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统筹谋划,铸就品牌
自创城以来,康县着力提升城市“容颜”,建设宜游宜居的人居环境,坚持统筹规划先行、以人为本;坚持保护康县本土人文风情,凸显地方特色;坚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节约自然资源;坚持尊重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促进发展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破译康县历史密码,依山就势,以水为魂,演绎了氐羌文化、秦陇文化、巴蜀文化、茶马古道文化、红色文化、男嫁女娶文化,诞生美丽乡村建设“康县模式”,展现了康县城市魅力,将“一村一特色,一乡一品牌”串珠打造铸就了康县品牌。
多措并举,全面推进
康县城市发展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抓住康县自然禀赋“一江十四河”、多山地,森林植被覆盖率高,日照少,气候湿润、雨量充沛等特点,县委深度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了“生态为基、发展为要、民生为本党建为先”的发展思路,在城区统筹实施了“城市双修”工程、夜景亮灯工程、人行步道拓宽工程、河道水景工程、建筑屋顶改造工程、城市公厕改修工程、交通标识标线工程,垃圾处理工程、市政路延伸工程。在农村按照“生态旅游型、古村修复型、产业培育型、环境改善型、异地搬迁型”等美丽乡村的建设模式,坚持整体规划、分年建设、领导包抓、群众主体,不大拆大建、不砍树、不挪石、不毁草、不埋泉,依村就势、就地取材,彰显特色,加大对传统村落、民居的保护力度,同步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理念。依法依规持续加大拆违治乱,有效解决了城镇规划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乡镇村社、背街小巷、河道等地乱修乱建、乱停乱放、乱拉乱栽、乱排乱倒、乱涂乱贴、乱占乱挖等现象,重点解决了环境卫生脏乱差,绿化美化杂乱退化、配套设施老化、服务业综合环境、残垣断壁、废旧破损房屋等问题。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期待迫切的康县问题,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健全制度,常态长效
康县深挖自身优势,打康养文化体验、康养教育、休闲度假、养生养老于一体的“文旅”牌,环境卫生的保洁必须先行,康县以全域绿美净为抓手,对城乡环境卫生局域进行了网格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持续推进门前院落“四包”责任制和属地管理制度;全县常态化每周五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环境垃圾采取了“村收集、镇运转、县处理”的模式,大力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整治规范了城乡弱电线网、杂乱杆线、标识牌匾。宣传部、县执法局统一制定了城区广告、门头牌匾设置制度、小广告清理制度和环卫保洁制度,提升了市容品味。因地制宜,美化量化了城市必备电表等箱体;在城区规划设置了500多处临时停车点位,城区、乡镇规范交通标识标线,有效遏制了城乡车辆乱停乱放现象。
迎着春日暖阳,行走在康县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令人欣喜的变化,城区主干道招牌整齐划一,素雅的外墙与城市格调相辅相成;街道整洁干净,新移植的行道树葱郁旺盛,弱电线缆改造初见成效;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提质改造工作如火如荼,乡村小桥流水,白墙蓝瓦、田园牧歌……
相关新闻
- 2021-04-19灵台:学党史办实事 “扮靓”乡村人居环境
- 2021-04-15临泽:加快棚户区改造建设 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 2021-04-02临泽蓼泉镇:强化党建引领助推人居环境整治大提升
- 2021-04-01宕昌贾河乡:人居环境整治 刷新乡村颜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