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新理念 实现新发展 ——酒泉市奋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前列纪实
原标题:贯彻新理念 实现新发展
——酒泉市奋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前列纪实
肃州区东洞滩光电示范园区。
工人在敦煌海装风电总装维护基地风电机组生产线上作业。
酒泉正泰太阳能科技公司光伏发电设备生产车间。
敦煌塔式熔盐。
潇洒拉面匠。
中材科技公司生产现场。
改革开放40年以来,酒泉市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由一座河西古城迅速发展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40年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4亿元增加到58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了47.7倍,年均增长10.5%。2013年至2017年,全市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常态,经济由中高速增长逐步转向高质量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5%。
进入新时代,酒泉市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做大总量和提高质量并重、稳步发展与奋力追赶并重、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并重的原则,落实由市委常委挂帅、市级分管领导和职能部门为成员的产业发展责任机制,全力构建以实体经济为导向,以循环农业、清洁能源、装备制造、清洁化工、节能环保、军民融合、文化旅游、通道物流、中医中药、数据信息等十大产业为支撑的绿色生态产业体系。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在市委四届六次全体会议上,市委书记吴仰东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上下要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力争在建党100周年时,实现高质量发展、改革开放、乡村振兴、壮大县域经济、绿色发展、满足群众美好生活、社会治理、全面从严治党等八个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切实担负起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作支撑的重大历史使命。
清洁能源产业:“风”“光”这边独好
酒泉位于天山山脉和祁连山、阿尔金山山脉之间,处疏勒河谷,西伯利亚高压气流受祁连山脉阻挡,易在境内形成气流“狭管效应”。因而有“世界风库”瓜州和“世界风口”玉门,以及肃北马鬃山、阿克塞当金山等风能聚集带,风能总储量2亿千瓦、可开发量8000万千瓦以上,占全省可开发量的85%以上。同时,酒泉地处西北内陆,位于北纬38—43度之间,属大陆性温带季风气候,空气干燥,降雨量少,蒸发量大,云层淡且滞留时间短,年平均日照3000小时以上,属国家光热资源分布一类地区。
1996年以来,酒泉市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优越的资源禀赋和良好的基础条件,着力推进风电、太阳能发电项目建设,积极推动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清洁能源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成为全市重要的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不仅推动了全市产业结构转型调整,也为国家节能减排战略实施和大气污染环境治理工作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按照基地化布局、规模化建设、产业化发展的思路,酒泉市先后实施了酒泉风电基地一期380万千瓦和二期第一批300万千瓦等重大工程,建成了以敦煌七里镇、金塔红柳洼、肃州东洞滩为重点的百万千瓦级光电产业园区,国家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和首个百万千瓦光电基地诞生在这里。
截至目前,全市风电装机达915万千瓦,占全省的71.4%;光伏发电装机200万千瓦,占全省24.9%。2018年1月至11月份,全市发电量255.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9.2%,其中风电150.4亿千瓦时,增长25.1%;光伏19.9亿千瓦时,增长35.4%;风光电发电量占全市总发电量的66.7%,以清洁能源为主的电力工业占到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30%左右。截至目前,全市风光电累计发电960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316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9852万吨、二氧化硫30万吨、氮氧化物排放15.8万吨。酒泉新能源基地已成为全国节能减排的一支重要力量。
今年以来,酒泉市进一步创新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模式,统筹跨区外送和就地消纳,推进清洁能源走上了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今天,全市清洁能源呈现出调峰电源建设加快推进,电网结构不断完善的新局面。截至目前,酒泉热电厂2×33万千瓦和大唐八〇三电厂上大压小2×33万千瓦项目建成投运,西北地区单体容量最大的火电项目瓜州常乐电厂调峰火电项目一期200万千瓦工程开工建设,火电装机达到144.3万千瓦;水能资源开发有序推进,水电装机达到46.2万千瓦;玉门昌马12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项目预可研工作全面完成。不仅如此,酒泉还先后建成了新疆—西北主网联网一、二通道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和酒泉—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全市累计建成750千伏变电站4座,330千伏变电(升压)站25座。其中,750千伏电网形成了西联新疆电网,东联甘肃主网,南联青海电网,南北两条主干道通过敦煌—沙洲两回线路互联;330千伏电网以敦煌、沙洲、莫高、酒泉750千伏变为枢纽点形成分片合理、相互联络、运行灵活的坚强电网格局,有力支撑了新能源的大规模外送。2017年酒湖直流工程建成投运以来,已累计外送电量228.3亿千瓦时。
文化旅游产业:品牌带动大发展
如果要问改革开放40年,酒泉市的哪些领域变化最大,旅游业一定榜上有名。
改革开放40年来,酒泉市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加快旅游产业开发,规范旅游行业管理,加强旅游市场营销,不断提高旅游行业综合服务能力和服务品质,旅游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
“十二五”期间,酒泉市累计接待游客超过5600万人次,是“十一五”期间的3.7倍;旅游总收入达到490多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4.4倍。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年均增速达到32.45%和31.24%,均高于全国旅游平均增幅。截至2017年底,全市旅游接待人数由1979年的7.67万人次增长到2646.5万人次,综合旅游收入由1979年22万元增长到244.28亿元,旅游直接从业人员从1979年不到100人增长到4.1万人。这一组组数字,见证了酒泉旅游发展的历程。
进入新时代,酒泉市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坚持“文化引领、品牌带动、点线联网、融合互动”的发展思路,以全域旅游为目标,着力促进历史与现代、自然与人文相结合,不仅使“敦煌飞天”和“酒泉航天”两大“金字招牌”越叫越响,而且令“诗与远方?如梦敦煌”“飞天故乡?纯粹酒泉”等理念深入人心,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呈现出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产业融合明显加快,乡村旅游迅猛发展,品牌形象不断提升的生动局面。
围绕旅游强市建设,酒泉市重点实施了数字莫高窟、龙行九洲、天赐一秀、千年敦煌、瓜州锁阳城、草圣故里文化产业园、金塔沙漠胡杨林、玉门赤金峡、肃州湿地大景区、生态观光园、富康天宝景区等一批重点景区建设项目,启动了敦煌自驾车(房车)营地、酒泉百立通用航空基地、金塔胡杨林沙漠露营地等10大户外运动基地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工程,现已建成金蜗牛和敦煌“锦绣大地”自驾车营地,一批规模大、特色鲜明的旅游项目相继建成投入运营。
为实现文化旅游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酒泉市积极推进“文化旅游+”战略,在注重对文化遗产、文化遗迹和历史遗存等资源合理开发的同时,精心打造演艺节目,加大演艺节目宣传推介力度,《敦煌神女》《又见敦煌》《敦煌盛典》等精品剧目实现了常态化演出;依托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雅丹、丹霞、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等文化旅游资源,酒泉市积极开发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国情教育和健身励志等系列研学旅游产品,策划组织夏令营、冬令营、亲子游等主题活动,推出了夜游莫高窟世界文化遗产、阳关出关仪式、雅丹地质科普等一批研学旅游体验产品,2017年,研学旅游人数达2万人次;深入实施“西部户外运动之都”战略,连续举办了12届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8届“非凡足迹”戈壁徒步挑战赛、3届长江“高远之路”戈壁徒步挑战赛和8届敦煌全国沙滩排球巡回赛等国内知名赛事活动,户外运动品牌逐步显现;积极引导旅游企业研发生产创意特色旅游商品。全市已开发形成酒泉夜光杯、酒泉奇石、敦煌彩塑、锁阳饮品、工艺骆驼、铜雕、蜡染等12个系列1000多个品种的旅游商品。其中,“酒泉牌”夜光杯荣获“全国最佳必购商品奖”,“九色鹿”系列商品获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铜奖,其他土特产、特色旅游商品正逐步走向市场。
回到40年前的酒泉农村,满目尽是低矮的房屋、泥泞的道路、露天的涝池……别说旅游,农民的温饱问题还亟待解决。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大潮中,酒泉的乡村经历了沧桑巨变。随着整体人均收入的提高,广大市民开始有了休闲度假的需求,大家纷纷把目光投向了农村,乡村也随即迎来了一个发展休闲旅游的好时机。
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力度,启动了乡村旅游美化、亮化、道路、停车场、旅游标识、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实施了千年敦煌月牙泉小镇、玉酒泉文化旅游小镇等10大特色旅游小镇和敦煌市阳关镇龙勒村、肃州区泉湖镇永久村等10大专业旅游示范村。按照景区辐射型、通道景观型、城郊休闲型、农业观光型、养生保健型、传统民居型等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大力开发现代农业观光、休闲度假、休闲垂钓、农事活动体验、农家客栈、特色美食等特色乡村旅游产品,项目建设明显加快。截至2017年底,全市共建成敦煌市和金塔县2个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敦煌阳关镇龙勒村、肃州生态农业观光园、金塔航天神舟生态园等3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建成敦煌市阳关镇龙勒村、肃州区泉湖镇泉湖村、金塔县金塔镇金大村等3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肃州区鸿运度假村、敦煌阳光人家农家院、金塔金世盛源农家乐等8家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农家乐。建成休闲农业类3A级景区2个,农家园、农家客栈1000多家,乡村旅游从业人员3万多人。2017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突破5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5亿元,乡村旅游直接就业5000余人,带动就业2万余人,带动农产品销售14亿元。
为进一步提升旅游品牌形象,酒泉市坚持以“敦煌飞天”和“酒泉航天”两大品牌为引领,通过参加展会、举办推介会、邀请客商踩线、微信微博等方式,不断加大旅游宣传力度。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积极参加敦煌文博会和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等分项活动,承办了首届“敦煌行”国际旅游节闭幕式、第六届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大会暨第三届“敦煌行”旅游节开幕式。努力打造10大旅游品牌节会活动,连续举办了6届酒泉华夏艺术节、8届中国·酒泉航天金塔文化旅游节、6届“张芝”艺术节、2届丝绸之路那达慕文化旅游节、5届玉门赤金漂流文化旅游节等国内知名赛事活动,通过节会持续提升旅游品牌影响力。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成都、绵阳等地举办了“游丝绸之路·赏西部风情”专题旅游推介会,先后与西安、乌鲁木齐等20多个主要客源地城市达成客源互送、资源共享合作协议,持续扩大旅游品牌影响力,酒泉旅游品牌影响力得到不断提升,精心推出了酒泉全域旅游精品线、敦煌艺术精品线、航天旅游精品线、民族风情精品线、河西丝路精品线、河西—青海大环线等6条精品线路,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旅游体验。
40年风雨,40年变迁。如今,酒泉市旅游业在全域旅游的新时代下已经走出了一条独具地域特色的旅游发展之路,并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正受到世界各地游客的青睐。
文化创意产业:助推发展新势力
酒泉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因“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且敦煌莫高窟位于酒泉境内,自古就是文化创意的热土。近年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酒泉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和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示范区的机遇,文化事业日趋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的繁荣昌盛不仅让人民群众分享了改革发展的成果,而且成为助推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
为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酒泉市着力优化金融、税收、土地、市场准入和人才发展环境,积极引导广播影视、文化经营单位、印刷包装、工艺美术、文化艺术五大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实施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推进文化创意设计、数字文化、文化展会三大新兴文化产业发展壮大;全面实施“文化+”战略,推动文化和旅游、体育、现代服务业、特色农业、城市建设等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切实优化文化产业项目、园区(基地)、文化企业的布局和建设;依托敦煌文博会,持续扩大敦煌文博会平台效应,拓宽渠道开展文化交流与合作,多层次全方位提升文化交流合作水平。
目前,全市共有5处世界文化遗产,2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2个传统工艺国家级振兴项目。其中,敦煌文化产业园、敦煌飞天文化产业公司,被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敦煌文化产业园、敦煌飞天文化产业公司、酒泉晶玉工艺美术公司、敦煌市阳关博物馆,被命名为甘肃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今年,酒泉发挥市级专项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对酒泉富康天宝博物院建设项目、酒泉故事文化创意产业园、敦煌工美文化创意有限责任等13个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和5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给予补助,落实补助资金460万元。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全市共有文化产业法人经营单位1059家,吸纳就业过万人。敦煌文旅集团、大敦煌影视集团等文化企业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酒泉航天”“酒泉夜光杯”“丝路手信”“驼小驼”等文创品牌初具规模,先后开发出航天模型、敦煌彩塑、夜光杯雕等200多种上千件文化创意产品,其中拥有知识产权的文创产品达到90多件。
今年甘肃省文化旅游项目推介暨文化产品和特色商品展览展示活动期间,酒泉文化企业的150多件文创产品赴香港参展,酒泉的文创产品,特别是敦煌文化元素的展品备受各界关注。其中“舞人藻井”丝巾颇受青睐,“九色鹿”等系列首饰全部售空,为文创企业“走出去”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酒泉自古是东西文明的交汇地,孕育了博大精深的敦煌文化、丝路文化和航天文化,是享誉海内外敦煌艺术的故乡、中国航天事业的摇篮、新中国石油工业和核工业的发祥地。大敦煌影视公司拍摄的《大河西流》《黑戈壁·黑喇嘛》《敦煌画派》《敦煌伎乐天》等10部作品,相继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纪录频道播出,荣获国际国内多项大奖;《丝路花雨》《又见敦煌》《敦煌盛典》《敦煌神女》和《雪山蒙古人》等一批经典剧目不断推陈出新。“酒泉·华夏文化艺术节”、白俄罗斯国家艺术团演出、“张芝奖”全国书法大赛、“朝圣敦煌”全国美术大展等文艺精品创作和展示活动,正在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人文交流的战略平台和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窗口。
相关新闻
- 2019-01-09以奋进之笔描绘壮阔之姿 ——酒泉市谱写社会治理新篇章发展纪实
- 2019-01-08酒泉市敦煌首例涉恶犯罪案件宣判
- 2019-01-08酒泉市瓜州县:法官依法执结索回八年欠款
- 2019-01-08酒泉肃北县深入实施“旅游兴县”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