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文化

凝练西部元素 雕刻“丝路遗风” 黄土陶瓷印刻作品展留“印”兰州

18-11-29 09:21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编辑:张兰琴

        原标题:凝练西部元素 雕刻“丝路遗风” 黄土陶瓷印刻作品展留“印”兰州

      首席记者 李超文/图

      11月28日上午,由国家艺术基金冠名支持,甘肃省文联、兰州广播电视台、甘肃省博物馆、北京东正泰和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丝路遗风’黄土陶瓷印刻作品展”兰州站展览在甘肃省博物馆开展。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篆刻委员会主任王丹、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教育委员会主任翟万益等27位国家著名书法纂刻艺术家的陶瓷印原创作品100方、陶瓷印视觉效果卷轴印屏100件、西部主题原始文化符号提存图版卷轴20件精彩亮相。

      “丝路遗风”将走过西部七城市

      “‘丝路遗风’黄土陶瓷印刻作品展”是国家级的艺术传播交流推广项目,由渤海大学主办,旨在响应国家“一带一路”的伟大号召,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让西部主题艺术符号得到传扬;以广袤的黄土资源为材料的艺术作品创作构想得到展现,将丝绸之路遗存下来的文化传承下去,结合当今西部地区发展的新面貌,镌刻“丝路遗风”的新篇章。

      此次,篆刻家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聚而来,以丝绸之路沿线的我国西部地区为创作主题,刊刻内容都是西部语词,在既有的个人篆刻风格基础上,分别以不同的灵感和技巧融入西部元素艺术符号,创作出了别开生面的带有强烈西部色彩的陶瓷印刻作品,在印学史上镌刻了浓重的一笔,为“一带一路”沿线艺术研究提供了范例。

      在篆刻创作方面,作者们从西部原始岩画中提取凝练西部元素主题符号,通过“印化”直接用于篆刻创作,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印风体系;作者们还从西部古陶纹饰中提取凝练西部元素主题符号,通过“印化”直接用于篆刻创作,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印风体系,推进了“印外求印”的理论建构。

      “‘丝路遗风’黄土陶瓷印刻作品展”将先后在兰州、西宁、银川、乌海、太原、西安、乌鲁木齐等七个城市展出,亮相甘肃省博物馆的兰州站展览为此次巡展的首站。展览现场还举办了相关主题学术研讨会和学术报告,并将印制展览作品集。

      激发创作智慧契合西北文脉

      本次“丝路遗风”黄土陶瓷印刻作品展项目自启动以来,获得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展会邀请了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篆刻委员会主任王丹、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教育委员会主任翟万益、当代著名书法篆刻家崔志强等27名国家著名书法、纂刻艺术家参与,在业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中,翟万益为我省唯一参展的艺术家。

      “对于陶瓷印来说,一般的制作都是先打出陶坯,印人先在陶坯上刻,刻好后放到电炉里去烧,在刻好的印面上不再做文章,只是在印钮上涂些釉土,美化一下。”翟万益告诉记者:“我感觉陶瓷印还是称陶印为好,不失其本真。对陶印的刻制,我在未切入之前,感到很神秘,去年专门到宜兴刻陶印陶器。没想到,刀子下去,感觉就来了。”

      “由于我平常多进行大写意篆刻,在陶件上有如鱼得水的感觉。”他说:“在宜兴创作时每天产量达十五件之多,都不打稿子。刻印得打稿,小心翼翼,以防刻坏,速度慢多了,但还是比在石头上刻省力方便得多。这其中最最重要的还是艺术水平,比如让吴昌硕刻陶印,一出手仍然是大家风范,其他人就不一定了。所以艺术功力的高下是决定陶印水平高下的绝对因素。”

      “此次应邀参加活动的全国27位当代篆刻家,每位印人都有自己的艺术理念,多年来都在自己确定的艺术方向上努力,并且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成为全国前沿性的作者。这次大家都想给展览赋予新的内涵,不仅要从内容上和西北契合,还要能倾力表现出西北的艺术元素,于是都从陶罐、岩画、青铜器、秦汉印章进行了不少的提炼加工,彰显出了明显的地域特色。此外,参展作者的艺术面孔仍然保持了以往的惯性,大写意风格十分明显,这也切合了西北的地域特色和人文环境,在艺术深层与展出大环境非常适应。”

      一个凝聚国家级篆刻家心血的“特展”

      “‘丝路遗风’黄土陶瓷印刻作品展”项目主持人是渤海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陈国成教授。项目内容包括经征稿和邀请的27名当代著名篆刻家创作的陶瓷印原创作品100方、陶瓷印视觉效果卷轴印屏100件、西部主题原始文化符号提存图版卷轴20件。

      “这是一个特别的展览,不同于一般的联展,也不同于普通的专题展览。”陈国成告诉记者:“它的最初想法诞生于2015年夏天,渤海大学艺术学院篆刻团队到甘肃庆阳实地考察,扑面而来的漫天遍野的黄土,一下子震撼了长期生活在东部地带的学者们。他们高呼,他们狂奔,他们流泪。于是,他们决定以西部为内容的主题创作,献给西部的乡亲们。”

      2017年,第一批成果《西风烈》诞生,大批代表西部的艺术符号被开发出来。同时,获批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资助。于是,第二批成果《丝路遗风》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征稿,得到了诸多国家级一流篆刻大家的鼎力支持,他们倾注了大量心血,纷纷投入到西部主题的创作之中。

      “这次展出的100方原印和147件印屏,是大家共同创作、共同努力的结果。”陈国成说:“在国家‘一带一路’和中央西部计划伟大构想指引下,篆刻家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聚而来,以丝绸之路沿线的我国西部地区为创作主题,在既有的个人篆刻风格基础上,分别以不同的灵感和技巧融入西部元素艺术符号,创作出了别开生面的带有强烈西部色彩的陶瓷印刻作品,在印学史上镌刻了浓重的一笔,为‘一带一路’沿线艺术研究提供了范例。”

      挖掘西部文化让黄土成为“黄金”

      据了解,此次参加活动的作者们首先从西部原始岩画中提取了篆刻语言符号。岩画散布于世界各地,广泛分布于各大洲70多个国家、150多个地区,其数量达到5000万个,构成了庞大的艺术资源宝库,其蕴含的文化符号数不胜数,得到开发和利用的文化符号却极其有限。作者从西部原始岩画中提取凝练西部元素主题符号,通过“印化”直接用于篆刻创作,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印风体系,推进了“印外求印”的理论建构。

      同时,他们还从7000年前古陶纹饰中提取了篆刻语言符号。西部地区出土了大量的古陶器物,其纹饰丰富多彩,留存下来众多原始文化痕迹,皆以艺术符号的形式展示在人们面前,简约、真率、质朴、直接。此次,作者们将古陶中既有的文化元素符号整合,运用到篆刻创作中,无疑具有丰富的文化意义和楷模作用。

      漫步在展厅之中,古陶器物上许多原始艺术遗存都映入眼帘,网纹、鱼纹、锯齿纹、乳钉纹、折曲纹、水波纹、云纹、蛇曲纹等图案,变得优雅、亲切,还有人形符号、举臂符号、日形符号、栅栏符号、绞丝符号、四角星符号、窑洞符号等多种符号,都被赋予了全新的艺术生命力。

      “我们艺术家到西部来责无旁贷,这样才能更深入地了解西部、开发西部,用我们的铁笔雕刻西部。”陈国成教授说。“西部珍贵的岩画、古陶备受世界瞩目,不能仅仅是陈列在那里,而是要深入挖掘其艺术元素、文化符号,然后再回馈给西部人民。我们以黄土为材料制作这些篆刻作品,让黄土成为‘黄金’,这意义十分重大。”

市民被这些独特的展品深深吸引

展柜里的篆刻实物与四周悬挂的印章作品相映成趣

一件件造型别致、工艺精美的展品

精美的展品

参观者拿起手机拍照留念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兰州市出台职业技能培训新政策 力争3年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0万人次以上 兰州市出台职业技能培训新政策 力争3年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0万人次以上
  • 兰州市多措并举做好促生产稳就业工作(图) 兰州市多措并举做好促生产稳就业工作(图)
  • 兰州市大数据管理局召开脱贫攻坚帮扶工作推进会(图) 兰州市大数据管理局召开脱贫攻坚帮扶工作推进会(图)
  • 甘肃武警:筑牢强军路上的安全堡垒 甘肃武警:筑牢强军路上的安全堡垒
  • 甘肃省人社厅“三个紧扣”创新开展新进人员培训(组图) 甘肃省人社厅“三个紧扣”创新开展新进人员培训(组图)
  • 兰州城关公安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日”普法宣传活动(组图) 兰州城关公安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日”普法宣传活动(组图)
  • 天水甘谷警方千里奔袭成功捣毁一诈骗团伙 涉案金额达60余万元(图) 天水甘谷警方千里奔袭成功捣毁一诈骗团伙 涉案金额达60余万元(图)
  • 微动画|安全日话安全 ,请记住这“八个不要”! 微动画|安全日话安全 ,请记住这“八个不要”!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甘肃省将全面启动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编
2   兰州大学科研人员与多所机构学者合作完
3   白江平任甘肃农业大学副校长
4   提升“兰州蓝” 加强“黄河清” 兰州市
5   兰州市出台职业技能培训新政策 力争3年
6   兰州市多措并举做好促生产稳就业工作(
7   兰州市大数据管理局召开脱贫攻坚帮扶工
8   天水市新增一批省级科技特派员
9   武都石家庄:牡丹园内花满园
10   康县王学涛:创业青年的特色致富路
11   宕昌:拆危治乱扮靓美丽乡村“底色”
12   漳县:“三部曲”奏响脱贫攻坚最强音
13   金塔:桃花盛开春意闹
14   高台巷道镇:“点对点”返岗复工4300人
15   平凉崆峒:春季农业生产纪实
分享到